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上新了故宫都做第3季了)

时刻小站 156

第三季《上新了故宫》上新了。

这个文化类节目居然能做到第三季,可见故宫的故事是怎么也讲不完的,文化是多么的深厚!

今年的首期,就讲了一个核心要点:就是今年是故宫的600年。而在这座今天仍然保存宫殿里,真正是600年的代表,却并不多。

真正经久不息的,不是龙椅,不是太和殿,只剩下了中轴线、金水河。

《上新了故宫》开播后就直接收获了中国电视领域最专业的奖项白玉兰奖,不仅是文化类节目本身自带的buff,还包括通过综艺给故宫提供了三个一般老百姓不会接触到的外延:一、能深入那些一般人进不了的地方;二、能给到进故宫也看不到的视角;三、能创造故宫本来没有的新产品。

最大的魅力,深入游客禁区

别的不说,就是第三季第一期直接让邓伦、聂远等三位明星在太和殿里的龙椅周围转几圈,就足够让大多数电视机前的观众羡慕了。

他们还进入到最北面的宫殿,这也是故宫未向公众开放的区域。

踩在金砖上,嘉宾们需要穿上鞋套。

也要注意,在这个区域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避免碰坏文物。

挖掘上帝视角

有一种角度,是一般人进了故宫也看不到的角度。

比如金水河的出口,这是一个蛇头。必须要飞到空中才能看出来。

紫禁城的几何中心,龙椅吗?是太和殿吗?

答案,不是的。

解决方案是拿地图进行对折,两个折痕交汇之处,便是故宫的几何中心。

结果果然让人意外,不仅龙椅不是,而且连太和殿都不是几何中心。真正的中心在太和殿前的地面上。

于是嘉宾又开始断定,这些石砖的最中间一块,就是中心吗?

又被故宫的研究员否定了。

最后拿出一个关键的数据,经过测量后得出结论,应该是中和殿台阶距离11.6米的第六块地砖。

这个过程,堪称开片最神秘的片段了。但嘉宾们几乎站在原地没动,这学知识的综艺也太不费体力了吧!

靠的是什么?就是一个看起来也并不昂贵的故宫CG。

这个CG片段给整个节目一个最重要的魅力,用一般人看不到的视角解读一个全局的故宫。于是在后来的讲解中,又才知道故宫的造型中,居然暗藏了一颗北斗七星。

而北斗七星,也正是当年故宫的地标之一——飘扬的旗帜上,也正是北斗星。

增加游戏竞技

既然名字叫《上新了故宫》,肯定和前两季力推的故宫文创有关系。

这一季采用的是两家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PK,而明星将负责从故宫里拍摄回传一张文案照片,作为学生们设计的必答题。

第一期就请来了中国顶尖的两家,一个是清华美院,一个是央美,而他们设计的产品都是一双故宫主题的鞋。

一个红配绿,答辩时被对方指出如何配合大众审美。

一个素雅,却被对方指出没特色。

这段看起来再尴尬不过的答辩,最终宣判了这个没有过程的上新环节,最后流于形式和表面。《上新了故宫》逐渐变成了《故宫》,基本跟上新没有太大关系了。

而曾经的三大特色,第三个特色正成为鸡肋。

这个细节问题,恰好也就是《上新了故宫》三季以来最常见的硬伤——多次拍摄痕迹穿帮明显。

前后两个镜头,邓伦的衣服就变了。

台词对白的设计痕迹严重。

部分现场同期声叙事能力不足,只能靠后期配音弥补(不是指解说,而是录音模仿现场声)。这显然不是一个第三季的综艺应有的水准。

第三季《上新了故宫》更直观的变化是,不再是邓伦贯穿始终,而是请来了大量的飞行嘉宾。

从《朗读者》到《国家宝藏》,不同飞行嘉宾的参与,是当今文化类节目常有的形态。这虽然能创造不少在内容上的高峰,但与此同时观众的流失率也会很高。不同嘉宾对故宫文化知识储备也大有不同。如果不把每一期都从录制端口就规划好,那很难让整一季节目都用品质收获观众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