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分析报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时刻小站 93

正文开始

双碳战略显著提升电力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新能源将成为主力电源。储能能够实现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提高发电的稳定性。

抽水蓄能是储能主力军,具备寿命、规模、效率高、技术成熟等多维度优势,尤其是度电成本优势显著。

尽管我国抽水蓄能总规模占全球的比例从2010年的17%提升至2020年的25%,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原有电价政策导致抽蓄成本疏导不畅,发展速度低于规划预期。但今年以来多重利好政策催化抽水蓄能广阔市场,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即633号文件明确表明实施抽水蓄能两部制电价政策,即以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完善容量电价核定机制,并将容量电价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按2030年规模达1.28亿千瓦、造价10000元/千瓦、建设周期8-10年计算,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投资规模将达9500亿元。

1、抽水蓄能具备多维度优势

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仍是储能的主流思路:

电磁储能仍处于开发期;熔融盐储热因光照要求而受限于地理位置;压缩空气效率低,能量浪费大;其他储能技术仍处于开发期或商业化早期。

抽水蓄能多方面优于电化学储能:

抽水蓄能电站土建寿命长达50年;而磷酸铁锂电池其集成后循环寿命在4000次左右。抽水蓄能电站额定功率一般在100-2000MW之间,是目前唯一达到GW级的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额定功率一般在0.001-50MW之间,难以规模化应用。电化学储能无法避开重金属污染问题;抽水蓄能电站度电成本最低。

2、抽水蓄能是我国当前储能主力军

抽水蓄能将多余的电能以势能的方式存储,为目前成本最低的储能方式:

抽水储能是物理储能的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包括上水库、下水库和输水发电系统;在用电负荷较低时,电站利用过剩的电力驱动水泵,将水从位置较低的下水库抽蓄到上水库,将电能转化为势能;在负荷高峰时,利用反向水流发电。

抽水蓄能综合利用效率在70%到85%之间,为目前成本最低的储能方式。

抽水蓄能占我国当前储能总量的90%左右:

抽水蓄能是运用最广泛储能技术,2020年全球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达172.5GW。

截至2020年末中国各类储能占比

3、抽水蓄能成本构成

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成本可以分为安装成本和运行成本:

安装成本:主要包括储能系统成本、功率转换成本和土建成本。土建成本包括储能电站的设计、施工和改建成本,其金额与储能系统成本比值约为3%-10%。抽水蓄能土建成本包含在系统成本中,在整个系统成本中占比约为50%。

运行成本:主要包括运维成本、回收残值和其他附加成本,如检测费、入网费等。抽水蓄能涉及不同级别的维修保养,平均每年运维费用为7-8万元/MW。

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

4、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世界的25%

截至2020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达30GW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显著增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为30GW,总规模占全球的比例从2010年的17%提升至2020年的25%。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抽水蓄能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占比仅为1.43%。而日本这一比例达8.5%,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其他国家也在3.5%~6.6%之间。

在2020年12月新一轮的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站点普查中,筛选出资源点1500余个,总装机规模可达16亿千瓦。

我国水电装机量全球第一,大部分梯级电站都可以进行加泵和扩机,经过改造后常规水电也可以变成抽水蓄能电站。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显著增长

5、政策打开抽水蓄能发展空间

截至2020年末,我国在建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5393万千瓦。

在加快新型储能发展指导意见下,目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规划十四五抽水蓄能电站开工规模约3500万千瓦。

国家电网规划十四五新开工2000万千瓦以上抽水蓄能电站,2025年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1亿千瓦。南方电网规划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分别投产500万和1500万千瓦抽水蓄能,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左右。按造价10000元/千瓦,建设周期8-10年计算,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投资规模将达9500亿元。

2020-2030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预测

截至2020年末各省份在建抽水蓄能规模情况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