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晚期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变,可伴随患者终身,需长期服用药物以控制病情,给患者精神、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本病多见于30~60岁中年女性,为男性的2~3倍,全球患病率为0.5%~1% ,我国约0.3%~0.4%,且逐年升高。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减轻临床症状、长期维持稳定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等。但疗程较久,毒副作用明显,停药后复发率高,患者生存质量差。研究表明,中医在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延缓骨破坏、减少西药毒副作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认为扶助正气、合理运用虫类药及标本兼治,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三大关键。举例示之。
【案例1】刘某某,女,56岁。初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加重2年,脚底及两膝发凉,关节疼痛剧烈,上肢麻木亦疼痛发凉,其他如常,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涩。患者曾进行甲状腺结节手术,服优甲乐10年,有乳腺增生病史。
处方:羌活 独活 牛膝 黄芪 苡仁 桂枝 威灵仙 秦艽 川芎 姜黄 鸡血藤 细辛 土元 续断 茯苓 干姜 僵蚕 伸筋草 白芥子 麻黄 冲服。
二诊时,患者称服药第三天后疼痛加重,全身乏力,头昏沉,手有颤动。因为大夫早已告知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所以患者休息一天后,第四天感觉疼痛减轻,继续用药,身体有力,一天比一天好受,四肢发凉及疼痛大减,效果良好。患者运用中药治疗3月,病情稳定。
【案例2】张某某,女,42岁。初诊:检查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2月,开始脚趾疼痛,后来手指关节亦疼痛,且手指肿胀,晨僵明显,食欲可,大便干,绝经2年,孕3产3,曾注射易赛普不效,后来改用阿达木有效,口干口苦,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
处方:羌活 独活 苡仁 木瓜 元胡 土元黄芪 鸡血藤 黄柏 苍术 川牛膝 大黄 肉苁蓉 威灵仙 秦艽 伸筋草 桂枝 干姜 人参 7付 冲服。
二诊时诸症大减,惟手指关节稍肿胀,有时疼痛。经治疗3月,四肢关节疼痛消除,关节无肿胀,病情稳定。
【按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治疗难度大、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可累及全身多器官,产生多种并发症。开始早晨起床时四肢关节活动不灵活,常出现晨僵现象。其病理特点为关节滑膜衬里细胞异常增生,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管,造成周围软骨和骨组织损伤,导致四肢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最终可引起关节功能丧失或畸形。
根据临床症状,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于痹证、尪痹、历节等范畴,《中医内科学》把痹证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寒热错杂、痰瘀痹阻、肝肾虚痹、气血虚痹等证型。治疗主要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祛痰化湿、健脾益肾为主,并认为其发病主要有内因和外因。《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类证治裁•痹证》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表明本病以正气亏虚为内因,以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为外因,而内因中,又以脾肾亏虚为致病关键。正是由于中医抓住本病发生发展的本质,所以治疗特点是效果肯定,副作用少,不需要长期服药,病人乐于接受。
【体会】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探索,结合国内专家治疗经验,中医认为治疗本病治疗不能只顾止痛、消肿等治标之法,必须重视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必须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本病为顽疾重症,久病多虚多瘀,如果治疗中不重视固护正气,患者免疫力低下,即便有效的药物效果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肾之精充沛,则正气存于内,外邪不可内扰。因此,脾肾亏虚在痹证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补益脾肾是治疗重点。当代名医路志正提出后天失养是痹证发生的重要内在基础。《景岳全书•风痹论》曰: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证治准绳》云:痹病有风、有湿、有寒、有热……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表明痹证其根本原因为肾虚,复感外邪而发病。当代名医焦树德提出尪痹病名,并把类风湿关节炎归于尪痹范畴,认为肾虚寒盛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肾虚而又感寒湿之邪,邪气深入肾脏,致骨质受损、关节变形而为尪痹,治疗上重视以肾气为本,以补肾祛寒为基本原则。朱良春认为久病及肾,肾虚才是痹证的内在本质,治疗以培补肾阳为准则,强调益肾培本。
二是必须用虫类动物药,以加强治疗作用。临床体会,由于本病发病时间长,病情顽固,只用一般植物药效果欠佳,必须用虫类动物药搜风通络,效果才更加显著。常用乌梢蛇、全蝎、蜈蚣、土元、地龙、僵蚕等。乌梢蛇味甘性平,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具有镇痛、抗炎、镇静、抗痉厥等作用,常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偏瘫、抽搐痉挛等。全蝎味辛性平,善走窜,有毒。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全蝎具有镇痛、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常用于风湿久痹,关节顽痛,筋脉拘挛等。蜈蚣味辛性微温,具有熄风定痉、搜风通络,开瘀解毒,舒利关节、消肿缓痛、温肾助阳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具有抗惊厥、抗心肌缺氧动脉硬化、促进免疫功能等,常用于风动痉厥、抽搐拘挛、僵肿硬结、疼痛难忍等。地龙味咸性寒,具有清热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溶栓抗凝、抗痉厥和镇静等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地龙对中风偏瘫有较好疗效,性喜走窜,长于通络治痹,故李时珍谓其擅治历节风痛。土元味咸性寒,有小毒,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通络止痛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等作用,常用于腰退痛、痹症、跌打损伤等。
三是必须标本兼治,善用止痛药,如川乌、草乌、细辛、附子、雷公藤之类。常用方有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乌头汤、阳和汤等。在顾护正气基础上,加入祛风止痛等药,达到标本兼治,也是治疗重点。有人检索近10年有关中医药治本病核心期刊文献,对符合标准的473篇文献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289张中药方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共使用了152味中药,其中最常用有甘草、桂枝、白芍、当归、桑枝、羌活、独活、黄芪、川乌等;其中,祛风除湿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解表药。由此得出结论: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为甘草、桂枝、白芍、当归、桑枝等;祛风除湿药,如羌活、独活、威灵仙、秦艽、片姜黄等;补虚药,如黄芪、人参、茯苓等;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鸡血藤等;清热燥湿药如黄柏、苍术、木瓜、苡仁等。临床实践证明,通过辨证施治,运用中药后很快达到痛止肿消,关节活动自如,患者治疗信心增强,与医生密切配合,按疗程连续用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