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名几乎无人不晓,大多数人都知晓他从学医向写作的转变过程,这位先生所著作的文章至今还被认作教科书的经典模范,连同他的经历也一起被人们传颂。
但凡是对鲁迅先生了解较深的人都知道,当他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老师对他的塑造有极高的影响,那位老师正是被鲁迅先生尊敬之至的藤野先生。
鲁迅甚至曾说出:藤野先生,我永世难忘!另一位当事人原本不记得在他门下拜学的这位学生,不久之后才恍然大悟,鲁迅是谁?哦,那个中等生。
鲁迅与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原名为藤野严九郎,他出生于日本,是一位致力于学医的知识分子,可以称得上较为不同的经历便是小时候曾学过汉学,并且在之后的教学生涯对学生都一视同仁。
这在当时的日本来说极为少见,或许是由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战争频发,而日本曾占据长时间的上风,日本的民众对来自于中国的留学生并不友好。
鲁迅正是在这样的劣势中前往日本求学,在1904年的仙台,鲁迅见证了许多人情冷暖,即使是作为医学生也有不少的同学或老师对他存在偏见。
在当时鲁迅也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而他偏偏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这就意味着在异国人们会自顾自地将对中国的轻视与傲慢倾覆在他身上,想必对他后来从文的转变也有一定影响。
曾最为震撼的一幕是,日本的学生围观着中国人的斩首高声欢呼,一旁同样是中国国籍的留学生脸上带着麻木不仁的表情接受残忍的画面,令人感到戏剧而残酷的现实不断上映。
有幸的是鲁迅并不仅仅只是感受到他人的不待见,藤野先生的出现于他而言是极为幸运之事,在他后来所著的《藤野先生》中表述了许多处他对于藤野先生的感激不尽。
藤野先生是一名普通的教授,他的生活简洁朴素,前去学校也都是步行的方式,他与任何一位为人师者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他对待所有的学生都认真而宽容。
即使他是来自日本,一个遵从实力至上的国家。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藤野先生来自于哪个国家,他都足以被尊称为君子,他让鲁迅更加坚守爱国的意志。
跨越世俗偏见的认可
藤野先生也让鲁迅看到了日本人并非都是对中国存在成见,还有着部分不论出生只重视教育的善者,他客观地看待中国跟日本的关系,承认日本对中国的入侵是血腥残忍的事实。
仅凭他曾学习过的汉学,就知道中国本就是一个培育出许多有才之士的根源地,中国古代的先人能创造出为后世之人钦佩的经典,已经证明了中国从来都并非贫瘠的国家。
他对鲁迅除了有着作为老师的严谨,还带着关爱试图让这位中国的留学生走在知识分子的前端。换而言之,他对于他的学生从来都是无私且充满期待的,任何一位都是如此。
虽然鲁迅起初仅仅是一位学医的中等生,并不出挑的成绩与言行使得藤野先生没有留下过多的印象,藤野先生纯粹而平等地对待他的学生,一如起始地贯穿了他几十年的教学生涯。
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也正在于此,藤野先生的博学或许能够获得知识界的认可,但只有品性上的端正才能够真正地获得鲁迅的钦佩,虽然他们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并没有多少。
在鲁迅短暂而印象深刻的求学中,藤野先生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值得敬佩的人之一,鲁迅回国之后他们逐渐断了联系,但鲁迅将《藤野先生》永久地留在了后世。
虽然在之后他们没有能够再次相见,鲁迅曾多次打听藤野先生的消息,但都几乎没有什么消息。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藤野先生后来看到了鲁迅的文章,鲁迅却早已不在世上。
藤野先生与鲁迅短暂地接触后并未对他有过多的改变,他仍是虔诚地对待他的教学事业,除此之外他也尽他所能地奉献,在战争爆发之时,将他所存储的药物都贡献出来。
并非卖给那些愿意以高价格购买的人们,而是给予附近的贫穷人家以救世之药,这种不以自身利益为首的善者没有人能够不动容。
除此之外,藤野先生经常教育自己的后代,中国是一个以文化传承的国家,日本部分文化的来源也正是来自这个历史悠长的国家,不该以私见评判强大与否。
永世难忘的藤野先生
从寿命来讲,藤野先生的生命不短,他见证了有如鲁迅等学生的离别与闻名,也感受了亲生儿子逝去的悲痛与苦楚,战争对他来说是割舍与剥夺,无论其结果是胜利或是战败。
同时藤野先生的存在也让鲁迅看到了更多和平的可能性,曾拜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笔都知晓他的笔锋犀利,时常通过反讽与一针见血揭示那些隐藏在表面下的波涛汹涌。
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就是位排外的学者,相反的是他渴望和平,也并不介意与他国的和平者共处,也乐意向那些同样有学识与眼界的人们来往。
正是藤野先生教授于他的平等待人,鲁迅钦佩这样的善者,因此他不会带有偏见去看待有意愿来往的日本人,他希望后世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
鲁迅在与藤野先生失去联络之后,无数次想起那位认真严谨的老师,也时常拿出藤野先生的照片向他人打听消息,即使他有自己无法卸下的使命,也不曾遗忘过对他教导过的藤野先生。
在之后鲁迅写下了众多盼望人民意志觉醒的著作,回忆起那位恩师便也将其形象描绘一二,即使时间过去再久鲁迅也不曾遗忘藤野先生。
直到后来年迈的藤野先生得知鲁迅的记挂,想起这位记忆中并不出奇的学生,也感动于他的惦记,似乎一晃眼又能够回到先前为人师的日子,凭借仅有的记忆写下了对鲁迅的回应。
虽然两人并未在空间上实现再次相遇的可能性,但在时间跨越上他们对彼此的赏识却实现了共鸣,后世的人们敬佩鲁迅与藤野先生,也同样动容与他们不拘泥于国界与偏见的师生情。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