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8日,美国洛杉矶,一间四壁如雪洞的公寓里。
旷世才女张爱玲在孤寂中,走完了华丽与苍凉交织的一生。
一代芳华悄然离去,但她的作品和逸事依然经年流传。
眼见父母俱在,她却爱无所依,在形影相吊里,人犹临水照花。
明明在作品中对感情极尽练达,临到自己,却爱得无可救药,委身成泥。
起初我也不懂,她为何甘愿在爱情里痴迷决绝,匍匐尘埃。
直到重温作家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到另一个女人清醒着为爱沉沦,我找到了张爱玲滑向悲剧的答案。
书中陌生女人,自从豆蔻年华遇到游戏人间的作家R,便飞蛾扑火般疯狂追求。
然而,她倾尽所有也换不来男人的回眸一顾,自己反而唱了一出没有回声的独角戏,凄惨收场。
你是我患得患失的梦,我是你可有可无的人。
从张爱玲到陌生女人,她们卑微的爱情颂歌虽已曲终落幕,但悲怆的余音仍让人久久回味,战栗难安。
1
踮起脚尖爱人,是感情里最大的灾难。我从认识你那天起,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对于书中的陌生女人来说,13岁那年遇到作家R,她的人生从此就改换了模样。
之前的她敏感自卑,瞧不起自怨自艾的寡母,却不得不和她蜗居在潮湿的公寓。
她厌恶粗鄙的酒鬼邻居,却只能每天忍受着喧闹过活。
女孩觉得自己的生活杂乱无章,犹如一个地窖,充斥着布满灰尘和蛛网的东西和沉闷无味的人。
恰在这时,讨厌的邻居搬走,作家R住了进来。
他相貌英俊、谈吐不凡,连身边的仆人都彬彬有礼。
他才华横溢,盛名在外,还拥有大量精美的图书、高级的家具。
R周身萦绕的光环,吸引着女孩一边卑微仰视,一边不自主靠近。
女孩透过门上的孔洞窥探R的一举一动,卑躬屈节地亲吻他摸过的门把手。
她疯狂收集R丢弃的烟头,甚至一个晚上数百次跑下楼,痴痴凝望对方亮着灯的窗,只求在想象中亲近R。
直到一天,女孩和R在门口相遇。
她羞红脸匆忙闪躲,却无意间帮对方拉开了大门。
R含情带笑,用异常亲昵的口吻向女孩深情道谢。
只此一瞬,卑微太久的女孩便爱上了作家。
为吸引作家的注意,女孩开始注重穿衣打扮,故意用书包遮住衣服上的补丁。
为配得上学识渊博的R,不爱读书的她,每天苦学到深夜,读了上千本书,还拼命练琴,努力提升艺术修养。
然而,女孩却再没机会跟R说上话,甚至连他的一个眼角余光也得不到。
女孩按下满心失望,继续疯狂沦陷,直到再婚的母亲要带她搬离公寓。
她才决定在离开前夜,向R倾诉痴恋。
然而,她在刺骨寒风中挨到深夜,终于等回了R,却也看到了对方身后的漂亮女人。
女孩瘫软在地,仿佛被抽光所有力气。
曾几何时,她以为踮起脚尖就能与心上人并肩,却不想,花开无声,暗恋无爱,咫尺距离背后,是遥不可及的天堑鸿沟。
她每奋力向上腾挪一次,整个人就陷进滞重的泥沼更深。
就像美国诗人狄金森写的那样:
假如我没见过太阳,我也许会忍受黑暗;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凉。
年轻时,我们总觉得,爱一个人就该拼尽全力,让风停让云落,让他长久留在生命里。
后来尝尽酸苦,流干眼泪,才明白:踮起脚尖去爱人,累的注定只有自己。
毕竟,爱你的人,不用你屈就,自会为你俯身。
而本不属于你的人,哪怕靠得再近,也难以挽留。
2
赴汤蹈火的献身,喊不醒不爱你的人。被迫跟随母亲迁居的女孩,并没有因为远离R而消减对他的迷恋。
她在心房筑起高墙,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也不肯放自己出去,活成了爱情的囚徒。
她固执地认为,不能和对方在一起,自己就不配幸福惬意地生活。
因此她不穿新衣,不听大戏,日复一日枯坐家中靠回忆续命,脑补自己和R的一生一世。
两年后,女孩18岁了。
她费尽力气逃离家人,毅然回到R的城市。
白天她在服装店玩命做工,一下班就飞奔到R的楼下痴痴守候,只求远远看上对方一眼。
冰天雪地里,女孩一站就是大半天。
她不是不冷,而是在饱尝相思之苦后,内心翻滚着唯一的念头。
她要把自己献给R,完全委身于他。
徘徊数日后,女孩终于勾起了R的注意。
看着对方款款走来,用撩人的眼神打量自己,女孩幸福得忘乎所以。
只可惜,美梦易醒。
两人缠绵三日后,R没有记起女孩是谁,反将她视作无数艳遇中的一个,只用几朵白玫瑰就草草打发。
女人不曾埋怨,只管自我安慰,谁叫自己爱上了感情炽烈、生性健忘的浪子。
可就像作家张小娴所说:
死赖不走的痴心与执拗,到头来只会苦了自己。
没等到R的女人,偶然发现自己怀了孕。
她欣喜万分,可转念想到R只喜欢浪迹花丛,一旦知道自己成了父亲,定会感到难堪棘手。
女人决定瞒着R,不给他增加负担。
她辞掉工作,变卖首饰,专心待产,却因钱财被偷,被迫躲进肮脏简陋的私人诊所,饱受屈辱地生下了孩子。
尽管受尽折磨,但女人看到孩子那张神似作家的小脸,甜蜜之情便油然而生,痛苦烟消云散。
渐渐地,孩子越长越像作家,女人越发疼爱不止。
为了让孩子如R一样在高贵的环境中快活成长,身无分文的女人毅然投身风尘,靠出卖肉体供养孩子。
一年又一年,女人在红尘辗转浮沉。
再苦再难,她也绝不肯向R开口求助,还在他生日之时,准时送上一束白玫瑰。
可自始至终,R只将女人当做春风一度的烟花女子,从未认出她就是13岁时狂热暗恋自己的小女孩。
想起毕飞宇的一句话:
爱原来是这样的,自己可以一丝不挂,却愿意把所有的羽毛毫无保留地强加到对方的身上。
感情中,不知有多少人与陌生女人一样,甘愿为爱赴汤蹈火,为情一念成魔。
然而,奋不顾身地投入,催不开感情之花,还会使其加速枯萎。
不计后果地献身,非但唤不醒不爱你的人,更得不到对方的尊重与珍视。
最终,只会落下木心说的结局:
爱是绝望的,甘心不求闻达,也无福获得酬偿。爱在心里,死在心里。
3
错把爱情当救赎,迟早被爱情击溃。孩子,成了女人痴恋生活中唯一的希望。
然而一场突降的流感,夺去了孩子的生命,女人也染上重病,命在旦夕。
人生的终结时刻,女人守在孩子尸体旁,颤抖着写下长信,将一生的爱慕衷肠倾诉给作家R。
收到信件的R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他努力沉思回忆,可脑海里都是虚影,始终拼凑不出女人的真切面貌。
故事至此结束,但女人被执念围困一生的煎熬,仍让人心绪震荡,深感悲凉。
记得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知道过去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陌生女人隐入尘埃的悲哀,其实源自一场无力抵挡的命运捉弄,早在年少时分已埋下伏笔。
那时的女人,父亲早逝,母亲无能,整日淹没在没人疼爱的无边黑暗中。
直到后来,作家无意间擦开火柴,点亮她的世界。
陌生女人不曾分清什么是爱,就一头扎进情网,迫不及待冲着与她邂逅的人,伸出渴望的双手。
如此疯狂举动,就像毛姆说的: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急切地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
饮鸩止渴般填补匮乏脆弱的心灵空缺,亦是张爱玲的人生写照。
有着华丽身世的她,因为母爱的缺失,父爱的偏离,过早领受了人世沧桑。
她看似清高孤傲,骨子里却写满敏感自卑,故作人情练达,背后是涉世不深的忐忑空虚。
直到23岁那年,她遇见胡兰成。
这个男人懂她骄傲,怜她遭遇,成了她冷寂人生中最耀眼的光芒。
为获得对方持续的爱和关注,让救赎自己的灯塔永远闪烁,张爱玲不断付出迁就,挽留爱人。
她对胡兰成的三心二意百般隐忍,甚至不介意和其他女人共享爱情。
可是,心理咨询师侯玉珍说过:
爱的匮乏,使一个人对爱的期待变得非常理想化,这也必然导致理想化期待的破灭。
把期望投射他人,把未来押给爱情,为取悦对方,不惜改变、失去自己。
命运回馈的,也必将是破碎的真心,冰冷的结局。
最终,低进尘埃的张爱玲,在胡兰成的云淡风轻里,承受疮痍,走向了萎谢……
现实中的我们也曾有过错觉,以为抓住爱情这根救命稻草,就能寻找到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可是,能为一朵玫瑰寻死觅活的人,也有被尖刺戳痛的那一天。
越渴望被爱救赎,到头来越会发现,当爱成为负累,于自己是枷锁,对别人是负担。
爱情,从不是某个人的灵丹妙药。
指望它来救赎患病的自己,也要当心,不要被它的副作用所毒害。
▽
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一头栽进命运之中,就像跌入万丈深渊。
这寥寥数语,是陌生女人对坠入无望暗恋的低声辩护,更是她把自己推上爱情祭坛的高声呐喊。
当我们对陌生女人爱而不得的苦楚有了切肤感受,也就真正读懂了张爱玲尘埃开花的卑微。
然而,哲学家周国平说过:爱情不是人生中一个凝固的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
如果为某一个人,为某一段感情强行驻足在原地,终会如同张爱玲与陌生女人一般,被浩荡的洪流冲垮、决堤,最终飘散不见。
留不住的感情,何必强求;唤不醒的爱人,不如放手。
好的爱情,不是一个失去自我的空心人,在畸恋里颠簸沉沦,粉身碎骨。
而是两个完整的人,在苍穹暮霭下,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就像橡树与木棉,根紧握在地下,亲密依偎,叶相触在云里,旗鼓相当。
如舒婷在《致橡树》中描绘得那般美好: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点个赞吧,愿我们在未来的某天,都能遇见势均力敌的那个人。
不束缚,不缠绕,并排而立,共看这人间风雨流年,静待春风十里一树花开。
作者:洞见·南风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8购买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