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英文(“质疑”用英语的3种表达方式?)

时刻小站 153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题:基于西方优越的英语忧患是多虑了

新华社记者胡浩

近期,有西方媒体又开始担忧,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中国孩子们的英语学习会受到影响,英语水平会有所下降,甚至会影响对外开放。近年来,这样的论调不时出现,惯常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质疑中国的教育改革举措。这样的英语忧患其实大可不必。

双减,强调的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显而易见,这既非针对英语一科而言,更不是要降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双减和考试招生改革等举措,都是为了落实这一根本任务,这要体现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科课程之中,减的是课业负担,不是教学质量。对外语,同样如此。

语言文字学习关系到对文化和文明的认知,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学外语,更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来说,始终是语言的基础,是立身之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其他学科包括外语的学习,也至关重要。中国许多学贯中西的文人大家,如严复、王国维、陈寅恪、林语堂、钱钟书等,都是先有深厚的中文底蕴,后有高深的外语水平,才能做到中西互鉴,准确、生动且高雅地用中文和外文表达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研究员张靖说。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际沟通的工具,更是认识世界的钥匙。掌握不同语言,可以使不同文化、种族、国家的人相互认知、理解,从而拉近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世界文明的彼此包容、和谐共生。改革开放以来,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我国全面普及外语教育并逐步提高国民外语水平,外语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中国人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极大提升,中国青年用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中文和外语共同架起了中外双向沟通的桥梁。进入新时代,中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中文都已经成为常态。十三五期间,我国新签署11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已累计覆盖5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已超过30万人,我国成为不少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合作方。

同时,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加强,中文在海外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全球有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500万。学中文、用中文已在海外蔚然成风。

教育没有固定模式,语言不分高低贵贱。一些西方媒体的议论,实际反映的是他们内心所谓的西方优越。双减是正常的教育改革,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对此担心质疑,乃至生发出英语忧患,实在是没有必要。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