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下一句

时刻小站 98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读书日,一个专门为读书设立的节日。它的存在并不仅仅提醒着人们该读书了,也不简单地让人惊觉自己多久没有读多书了。

它的深远意义在于,以一种节日的仪式感提醒世人: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家境,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愿读书,你便可以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富足的养分。

一如世界读书日主旨宣言所说: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我想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读书最伟大的意义也就在于,如果能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它必然能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保持一份清醒和坦然,让我们即使跌入繁琐,混沌的心境也能涤荡得澄明如洗。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而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我。

读书,古往今来都是人们亘古不变的坚守,一代又一代的衍嗣绵延里,读书涵盖着师者们的谆谆教诲,寄托着长者们的殷殷希望。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则源远流长的古训,常被人写作对联、楹联,也常被人当作家风、箴言。它的实质内涵说的就是读书。

古有苏秦的锥刺股、孙敬的头悬梁,也有匡衡的凿壁偷光、车胤的囊萤映雪……这些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家喻户晓。近现代,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理想的实现而孜孜以求。

三更灯火,五更鸡鸣。自古至今的仁人志士,成就事业者,大都有发奋苦读的经历。

01

陶渊明八岁丧父,家境渐趋衰落,他却在贫穷的境况里发奋苦读,自学成才,成为一个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有志青年。

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指导下,他期许兼济天下苍生,遂投入官场,初为祭酒、继以僚佐、两任参军、致于县令,到头来深感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辞官归隐田园后,陶渊明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真正过上了晴耕雨读的生活。从此,种豆南山是他,采菊东篱是他,共话桑麻是他,植杖耘耔是他。

他会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也会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然而这样平静安谧的生活,于陶渊明而言,最充实的乃是读书,最快慰的乃是饮酒。

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实,他并不是略知其意,一知半解,而是真正做到了心领神会,读书都到如痴如醉,欣然忘食的程度了。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书是他归田躬耕之余的精神享受。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书带给他陶陶然的人生快乐,岂是在昏昏然的官场上能得到的。

02

苏轼年少时曾心高气傲,志得意满,写下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被一老者点拨,顿生羞愧。

他意识到吾生有涯,而知无涯,遂将对联各添了两个字,改为: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他给自己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之法。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读文化经典,还抄书背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谦逊好学的苏轼后来为官,为师,终成一座文化史上的顶峰。

苏轼,诗、词、文俱佳,书法、绘画皆通。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学者誉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被林语堂称赞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

这都与他终生不辍读书是息息相关的,读书养成了他的浩然正气,锻造了他的意志品格,开阔了他的胸襟格局。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的我们读到他这句名诗时,又怎能不为千年前这位大文豪折服。

03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自幼好学,耽书如痴,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他将居室取名为书巢,题一联曰: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沉浸于万卷古书之中,守一窗流年,拥一方风雅,实在是人间乐事。

他有一首《读书》诗,谓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就是说哪怕他晚年罢官家居,七八十岁高龄,目力都衰退了,还坚持夜以继日地研读《资治通鉴》,蝇头小字,日课二万言。

然而,陆游读书从不止于个人的修身养性,而志在通过读书能够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心怀家国,情系苍生,一生渴盼收复旧日河山,虽频遇挫折,却至死不改初衷。

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涕每倾就是他读书到老,从未有辍,爱国之心,至死不渝的写照。

笃志于学,老而弥坚,嗜书如命,青灯黄卷,时光流逝,岁月不言,陆游留给后世近万首诗作,他真真切切地在书香里浸染了一辈子。

04

归有光,明朝江苏昆山人。有多少人熟悉明朝人他,都因那篇感人至深的《项脊轩志》。

文中的项脊轩,就是作者归有光的书斋。他从十五岁起就开始在轩中读书。祖母在世时,就常走进来问候他,还期盼孙儿成为家族里功成名就的一个。妻子嫁过来后,也时常在他读书之余,到书斋里看望。

最爱的是这段诗意盎然的描述: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只觉得一个读书人若能拥有如此清幽静谧的书屋,又有满架的书籍陪伴,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项脊轩寄寓着他的希望,承载着他少年的梦想。他读书,不止肩负着重振家族荣耀的使命,更希望实现一个平凡读书人的朴素愿望。

他少年聪慧而胸怀大志,但求仕之路却异常艰辛漫长。20岁中秀才,6次参加乡试,35岁方中举人,而后二十余年以讲学为生,中进士时已60岁高龄,人生己至暮年,何其哀伤!

即便如此,他爱读书的喜好从来没有受影响。他曾经在落第后,闭门谢客,一边帮助妻子照顾儿女,一边趁隙读书,在阅读中乐以忘忧。

他曾开设私塾教授学生几十载,是学生们尊称的震川先生。他一生好读书,执着于书。他卒于66岁,死后获得了文坛的高度赞誉,身后名远胜于生前。

自始至终,他都坚守着一个读书人的节操和理想。

05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是提升个人修养之法,求仁之途径的精炼概括。

冷门诗人王贞白一句人尽皆知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千百年来都在勉励人们珍惜大好光阴,多多读书以充实和丰富自己。

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是告诫人们读书切忌走马观花,心急浮躁,而应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

明代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倘若你有一方安静的角落,一本赏心的书籍,让读书成为习惯,书卷就宛如你深情的老友了。

清代学者张潮在其名作《幽梦影》中言: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别致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他将读书都分出了四季,随季节而变,可谓是非常讲究了。

近代杨绛先生曾给一名高中生回信,诚恳地写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诸如此类,无不在强调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吧,你的气质里会藏着你读过的书。容颜易老,气质永存,满腹诗书的人和胸无点墨的人定然不一样。

读书吧,坚持下去,你读过的书终会与你如影相随,渐渐沉淀为你自己独有的东西,你的生命也会因书籍的滋养,绚烂盛放!

作者:弯弯,愿用厚重作纸,清淡作笔,书写流年。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