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组形近字。一般地说,形近往往义联。我们的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在形体上由图形而笔划,象形而为象征,复杂而为简单,在结构上从象形、指事、会意而为形声。这种演化极大地改变了汉字的面貌,使汉字的象形意味越来越少,但是,汉字发展到今天,也并没有脱离其表意的根本特征而衍变为表音文字。
我们先来看临字。甲骨文中无临字。其字形演变轨迹为:
其金文的字形,象一个人向下俯视的样子。其中,下部的三个部件,是这个字的声符,乃细雨落下之零(霝)。《说文》释零为余雨也。从雨令声。《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庄子·田子方》:临百仞之渊。其中的临都是其本初义,当俯视、从高处往低处看之意。后来俯视引申为照临。《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左传·昭公三年》:徼福于太公丁公,照临敝邑。有似于今日所谓之光临。又引申为上级面对下级。《墨子·尚贤》:逮于其临众发政而治民。《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此外,临还有遇见、碰到之义。也是由上述义项引申而来。《礼记·曲礼》: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其中的临即此义。
今天我们经常说的光临之临,义即到来之义。光临的确解应为(您的)到来使我们有荣光。今天作为敬辞,使用频率很高,用以称宾客到来。类似的词语还有莅临。不过,莅临一词更趋于书面语,一般用于标语横幅之类,不用于口语中。
早年有一部电影叫《兵临城下》。城有城墙,城墙之下当然可以谓之曰城下。几十年后,有人仿之而撰另一部电影,名曰《兵临村下》,真乃东施效颦也。
再来看监字。其字体演变轨迹为:
其形体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一个人的形象,突出其眼睛,表示看的行为。下部是一个盛满水的器皿。古人以水为镜,通过水面的影子来观察自己的面部情况。监就是一个人弯腰向下,睁大眼睛,从器皿的水面上照看自己的面部(是否有污垢)。
我们注意到,临的下部是一竖,而监的下部是皿,是两竖。一竖表示器皿中有水,而两竖则表明 人的面部照在水中的投影。《尚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这里的水监正是监的本义。其作用相当于今之所谓镜子,可以观照自己的媸妍美丑。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有了铜镜,因此,监字就写作鋻,以即以金屬制成的镜子。简化后成了今天的鉴。所以,监和鉴实为一物也。监就是鉴,鉴实乃监。
今有借鉴一词,从字面意思看,所谓借鉴就是借镜,义即借助于镜子反观自身的 情况。《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是:跟别的人或事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也有借镜一词,与借鉴同义。《诗经·郑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毛传:鉴,所以察形也。《周礼·秋官》:以鉴取明水于月。郑注:鉴,镜属。而镜则是后起的形声字,义同鉴和监,不过是材料和形制有别而已。
监由水监引申为监视、监督之义。《诗经·大雅·烝民》:天监有同。《国语·周语》:使监谤者。皆此义也。监的这些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双音节的语素保存了下来,如监督、监视、监工"、监考、监护、监守、监制、监牢、监狱等等。有趣的是,监的本义用了后起的鉴,以至于镜来表示,而监反而只用于其引申义了。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监和鉴看作是古今字呢?古今汉语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其和箕等。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