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星体的种类有很多,有恒星、褐矮星、行星、矮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等,这些星体的区别并不在于自身物质元素的不同,而是由其质量大小决定的。
宇宙诞生后不久就产生了氢元素和氦元素,其中氢元素大多约占到了99%,氦元素占将近1%,另外还有一些锂、铍等元素,那时宇宙的物质密度和能量丰度都是很高的,所以很容易形成一些大质量恒星和黑洞。
很多元素都是由恒星的内部核聚变制造出来的,除了氢和氦元素之外,元素周期表上铁以下的元素的形成过程基本都是如此,原始质量在0.5-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主序星阶段结束之后会成为白矮星,比其更小的恒星则会成为黑矮星,通常恒星的寿命特征是质量越大的寿命越短,质量越小的寿命越长,最大的蓝特超巨星寿命顶多只有几百万年,但是较小的红矮星的寿命却可以长达几千上万亿年。
质量在太阳的8到30倍之间的恒星演化到晚年阶段的时候,会以一场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结束其主序星阶段,之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在这一时刻会有铁以上的大量重元素被制造出来,我们所用的很多金属,比如铁、铜、银、金等都是从超新星爆发和中子星相撞中形成的。
更大质量的恒星在主序星阶段的末尾也会经历一场超新星爆发,但是之后它会成为一个黑洞,其产生的大部分物质都会被黑洞吸收。
每一种元素都有其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它们在多种力的作用下组成分子,然后形成尘埃,接着凝聚成小石块,进而再汇聚成小行星,接着又碰撞融合成矮行星和行星等,就这样一步步变大,等质量能达到如今太阳的0.8%的时候,就可以成为恒星了,当然,成为恒星这种天体之后,质量还会继续增长,有的恒星的质量甚至能达到太阳的数百倍,如果超过恒星质量极限的话,那么这个天体就会直接坍缩成黑洞了。
我们太阳系中各种各样的天体也是这么形成的,太阳诞生于50亿年前,并非宇宙中最早形成的恒星,所以我们的太阳系中有各种各样的元素,而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元素矿藏,它们其实最早都是来自于恒星,其中有一些来自于恒星的核聚变,而有一些则是来自于超新星爆发和中子星碰撞,这些宇宙中最激烈的能量和物质转换方式,共同催生了组成多彩多姿世界的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