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有人埋怨说,举办上一场国际盛会出力不讨好。当初花了那么多钱来装点门面,等活动结束了,该拆的拆,该黄的黄,哪怕一些建筑设施有幸地被保留了下来,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维护保养。
像是开了一场派对,形形色色的人兴高采烈地聚来,又一窝蜂地散去,承办和收拾残局的成本最终都要自己承担。
我觉得人们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因为他们只注意到了眼前的得失,而没有意识到一旦铺开这张网络之后会产生多么错综复杂的影响。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黄浦江的两岸举办了一届足以载入史册的上海世博会。
从英国的水晶宫、法国的香榭丽舍、再到后来的美、日、德、西…,世博会俨然成了一场向外界展示强盛综合国力的全球盛会。
2010年的这场上海世博会,不仅为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还接连创了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参观人数最多、自建场馆最多和园区面积最大等多项世界纪录。
这些进入课本和考题的知识点已被中学生熟记于心,没必要在这里赘述,我本回主要给大家唠唠上海世博会之前和之后的一些事情。
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想法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那时,混混沉睡的中国半卧于榻上,揉了揉惺忪的双眼,环顾四周才发现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早已大变样。
常年进行中西方双边贸易的郑观应在晚年的一部著作《盛世危言》中谈到: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他不仅意识到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大胆地提出了在位于中西总汇、江海要冲的上海举办上一场世博会的构想。
百年之后,随着浦东新区的规划建设,举办世博会这一构想才真正地搬上了台面。那时的上海欲借世博会的全球影响力来带动还在孕育中的浦东迅速崛起,在1986版的城市总规划中就已经考虑到了世博会的选址问题,最初规划的地点是在浦东的花木地区(即为世纪公园和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那一片),并在此划出了大片的预留地。
随着浦东新区的迅速开发,原本预留给世博的花木街道因地处世纪大道顶端这一优渥的地理位置,而被重新规划为浦东地区的行政中心,世博会的选址也随之朝着更外围的地区移动。
1999年,世博会的申办地无悬念地交给了上海,经过数轮缜密的讨论,举办场地最终变更到了黄浦江的两岸。
考虑到推进中心城改造和控制动迁成本等因素,原上钢三厂和周家渡成了主会场的所在地。这个上钢三厂曾经是个相当红火的地方,随着利润的下降和接连的事故,曾经的这个老厂步入了衰败,没几年就变得破败不堪。
世博园的落地给这里带来的变化堪比是脱胎换骨,以前厂里经常跑翻斗车的路变成了现在的世博大道,光鲜亮丽的黄浦江畔步道原本是运输铁矿石和粗钢的轮船码头,钢水飞溅乌烟缭绕的厂区变成了全世界都在瞩目的世博园区,离陆家嘴最近的这一片凸岸终于披上了与她相匹配的光鲜外衣。
这片地方原本的名字叫龙华嘴,老早就有民间传闻:黄浦江有两个嘴,陆家嘴已占得先机,接下来的一个嘴必定属于龙华嘴,由此形成了一个双龙戏珠的局面。
谁知随着世博园的落地,龙华嘴的腾飞就更有了它独特的意义。
由于工作的原因,世博会举办期间没能亲临上海成为那七千万参观者的一份子,卢浦大桥两岸的那46个展馆也没能一一记录,留到现在的就只剩一轴四馆这五大永久性建筑。
一轴是由园区最大的单体项目—世博轴改造而成,它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入口和中轴线。这条世博源全长为1045米,宽100米,由数十根斜拉索扯着的巨大幕布连接着六个喇叭形状的阳光谷组成。
这些大小不等的阳光谷可以把新鲜空气和阳光引入到各层的空间,而且还具有雨水收纳的功能,凸显其节能减排,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涵。
另外留下的四个永久场馆分布在世博源的周围,分别为:有着东方之冠称号的中国国家馆(现在叫中华艺术宫)、世博会主题馆(现在叫工银中心上海世博展览馆)
世博中心以及形如贝壳的世博会文化中心(现在叫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幸运的是,世博会中的一些国家馆还是有所保留的,原来世博的克虏伯地区现在已经成了一座大型公园,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和卢森堡这四个国家的场馆最终在这里得到了保留,成为向中国观众展示这些国家风土人情的一方天地。
场馆规模最大的俄罗斯馆是由12个塔楼簇拥着一块玻璃顶棚的方形展厅组成,塔楼顶部镂空的图案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的装饰特色,算得上是保留建筑中最美的一座。
最古怪的是前方咖啡色的卢森堡馆,整体建筑结构像是一座钢铁壁垒,把中世纪的塔楼包围在其中。
一旁意大利馆的特色为可透光的混凝土板,白天阳光可穿透墙壁射入屋内,夜晚灯光也能从中透出,制造工艺十分的复杂。法国馆被一种白色线网包裹住,像一座漂浮在地面上的白色宫殿。
有些人可能会问了,世博会上的每一座场馆都可堪称为艺术品,为什么不把它们全部保留下来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后滩的土地寸土寸金,保留场馆将会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进行维护的人力成本。
其次,很多场馆本身就是临时建筑,很多材料都是可降解或是地基不深,难以做到长时间的保留。
最后再把视线放到留下的这四个场馆,它们之所以在数十个场馆中脱颖而出,并不是只凭外表和受欢迎程度,必定会考虑到场馆的维护难度、地理位置、保留的意义等各方面的因素。
这些场馆所在的世博文化公园面积近两平方公里,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公园绿地,将来还会建城一座世界级的温室花园,希望给在附近办公生活的人们提供一处亲近自然的地方,功能近似于纽约的中央公园。
办公区环境质量的提升和世博园的加成,自然会为上海浦东的招商引资提供了条件。
在世博文化公园与世博源之间的这块黄金地带上,矗立有风格各不相同的27栋大楼,人们称这里为上海的央企总部,这里有中国商飞、中国铝业、中国华电、中国宝武、中国外运等10家央企总部的入驻。
要知道,中国全部的央企也不过一百余家且大部分都位于北京,任何一家央企总部的入驻对于所在的城市来说,用穷书生晋升为驸马爷来比喻都丝毫不夸张。世博园区和浦东特殊地位的加成,无疑成了上海吸引优质资本入驻的杀手锏。
从昔日废钢堆积成山的破渡口到如今全球资本趋之若鹜的成就之巅,现在你还觉得举办上一场国际盛会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吗?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