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配合佐餐调料(蘸料等)
1、佐餐调料的概念 佐餐调料业内又称跟料。是指配合菜点食用,在餐桌上备用的调味料品和随菜点上桌的调味料。
2、佐餐调料的类别。
3、佐餐调料的四种跟菜形式。
4、佐餐调料的运用。
由于篇幅太大,2、3、4就不发了,有兴趣的友友可以单独找我要。
5. 常见的佐餐调料的配制
(1)花椒盐味碟
味型香咸,传统上加工方法是,先将花椒的梗和籽去掉,而后与净芝麻同放在铛(或锅、烤炉盘、砂锅)中在火上焙制,待焙至焦黄时,取出擀碾制成细末;另将炒锅上火,投入盐,炒至盐的水分蒸干,以能够粒粒分开时取出;最后将花椒、芝麻、细盐调对拌匀即可。简易花椒盐不放芝麻。花椒盐的比例为花椒比盐是2比1,芝麻(或小茴香)适量。加葱的花椒盐味碟可称为葱椒盐。花椒盐味碟多用于炸菜的佐餐调味。
(2)三合油料碗
纯三合油是将酱油、醋、少许香油依次投入料碗中调制而成。因酱油、醋的品种、菜品以及人们口味的不同,三合油的配方比例也不尽相同。比如配食松花,多以4份酱油配6份醋的比例为宜;配食海蜇拌以3份酱油配7份醋为宜。
其味型可分为三类:咸酸味、酸咸味、咸酸持平味。三者共同点是香油均少,其特点是咸酸适宜,香酸味美。加料三合油,是指突出三合油主味并加入味精或姜汁等调味料的三合油。三合油多用于炸菜的佐餐调味,也适用于冷荤中的凉拌菜,比如干炸里肌(脊)、拌粉皮、拌海蜇、拌肚丝等以及各种蔬菜的拌制。
(3)花椒油料碗
炒锅(炒勺)上火,烧热后将猪油(或花生油)100克和香油50克投入锅中,待油热后投人花椒25 克,将其炸至糊时倒入容器中即可。根据食者需要可分为带花椒上桌,不带花椒上桌两种料碗。
加料花椒油的制法是,炒勺上火入油(用油及比例同上)旺火烧热后,依次下人25克花椒,25克葱花,25克姜丁(片),待葱花炸成金黄色时,把花椒、葱、姜捞出,余下的油即为加料花椒油。
花椒油料碗多用于冷菜的佐餐调味或加工中的调味,也适用于热菜中的调味,还适用于面点小吃的佐餐调味。比如,肉丝拌豆腐、花椒油面条、扒糕、烹土豆丝、烹掐菜等。
(4)姜醋汁料碗
姜醋汁是辛辣酸香为主味的佐餐调料汁。主要用料是姜、醋、香油。因各地使用的原料品种不同,各地区人们口味不同,所以,使用的姜醋汁用料的配方比例一般以姜为1、醋为4为宜。姜醋汁的制法是,将鲜姜洗净去皮切成末,炒锅(勺)上火,放入醋和姜末,熬开后加入少许香油,将其倒入碗中即为姜醋汁。可加入少许糖以减其酸味。
加料姜醋汁,是以姜醋味为主味,加入其他调料制成的姜醋汁。常见的制法是,将净姜去皮切末或剁成茸状,用热汤激散,再加入盐(或酱油)、醋、味精、料酒、白糖等调料,将其调制均匀即为加料姜醋汁。姜醋汁料碗可用于清蒸鱼、清蒸螃蟹、赛螃蟹等热菜以及松花等冷菜的佐餐调味。
(5)蒜瓣味碟、蒜片味碟
北方地区人们喜食这两种佐餐调料。为了满足这些食客喜食生蒜的习俗,可随菜品上此佐餐调料。蒜瓣的加工方法是,去皮、洗净、切去蒜根蒂而后方入味碟即可。蒜片的加工方法是,净蒜瓣切片入碟即可。
(6)蒜米醋料碗
这是北方一些地区喜食常见的佐餐调料。加工方法是,将净蒜剁或砸成蒜米(不是泥茸)放人装醋的料碗中,再滴上几滴香油即可。蒜米醋料碗可随菜品、面点、小吃一起上桌。蒜米醋佐餐调料多用于麻酱面、水饺、蒸饺、包子、蒸而炸、锅贴、褡裢火烧等面食小吃。
(7)老虎酱味碟
将净蒜剁或砸成末状,加入已蒸透晾凉的黄酱中,装入味碟,即为老虎酱味碟。可用于炸菜如干炸丸子,也可用于烧烤菜,如烤鸭的佐餐调味。
(8)蒜泥汁味碟
蒜泥(茸)汁制作方法是,将蒜去皮洗净,切去根蒂放入钵中,再加上少许的盐砸成泥茸状即为蒜泥。盛入味碟中,再滴入几滴香油即是蒜泥味碟。
加料蒜泥汁是在突出蒜泥味的基础上,根据地区风味特色,再加上其他调料而形成的佐餐调料汁。
各地区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
例一:将蒜泥20克,加入清汤10克,放入盐1克,味精3克调拌至溶解,再加入酱油10克,香油10克,醋25克,糖3克,调匀即可。此配方具有浓郁的湖南风味特点,咸鲜香浓、酸辣突出。
例二:优质酱油10克,蒜泥25克,白糖3克,红油5克,香油5克,盐1克,味精3克调制在一起,即为具有四川特色的蒜泥汁,咸鲜香辣、微有甜口。蒜泥味汁原则上要突出蒜泥主味,而咸、甜、酸都是辅佐味,不可喧宾夺主。蒜泥味汁适用于冷菜、热菜、面点的佐餐调味。如蒜泥白肉、蒜泥拌茄泥、蒜泥麻酱面等。
(9)腊八醋蒜味碟、料碗
食用腊八醋、醋八蒜,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风俗习惯之一。以北京地区而论,传统上农历腊月初八泡腊八蒜,大年初一开始食用,直到正月十五为止。一般作为食用饺子、面条时的佐餐调料。其特点是蒜芽翠绿,醋中含有蒜的香辣味,蒜瓣则含有醋的芳香酸味。由于腊八蒜、腊八醋具有保健营养之功效,现在许多地区的人们平时也喜食腊八醋蒜。腊八蒜一般为冷菜、热菜、面食、小吃的佐餐调料。
泡腊八醋的加工方法是,将蒜去皮后直接泡在装有醋的干净无油污的容器中,而后将盖盖严,室内温度以22~24℃为宜,20天左右即可泡好腊八蒜。如果温度高,一周时间方可,但其味不如时间长的香,腊八蒜在南方有些地区称为翡翠蒜。
上桌方法可有两种,一般醋蒜同盛入一个味碟或料碗中。也可以将腊八蒜放在味碟中,腊八醋放入料碗里。
(10)净葱味碟
用净葱作为佐餐调料,大体分三种:整净葱,葱白丝和葱段。整净葱,多用于山东风味的大葱蘸酱;葱白丝和香葱段多用于烤鸭、烧鹅、烤肉、烤乳猪等烧烤菜,也适用于其他烹调菜品的佐餐调料。
葱白丝加工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净葱下半部呈白色状的段切成7~8厘米长的细丝(粗葱可割开切制)。另一法是将两根葱白切成3.8厘米的段,用刀将两端划成细丝,入清水漂洗 ,待两端翻起如菊花状时捞出。
(11)面酱味碟
将甜面酱加少许白糖(或蜂蜜)和香油,上锅蒸15~20分钟即可。此味碟多用于烧烤类的菜品。比如,烧鸭、烧鹅、烤乳猪、烤肉等的佐餐调味。
(12)麻酱料碗
先将芝麻酱用香油或者水调澥,而后逐步边加油或水、边搅拌,至半流体的稀稠状时,加少许盐,再搅拌二三下至呈稠糊状时即可。也可将水与油混和来调制芝麻酱。
麻酱和制有三法:油和法、水和法、水油和制法。麻酱料碗是涮羊肉的佐餐调味之一,也适用于其他一些菜品的佐餐调味,还适用于面点、小吃,如面条、扒精
(13)芥末糊味碟
芥末糊又称芥末酱。发制、调制芥末糊各地均不相同。
有下述几种:其发制方法,
一种是先用清水将芥末粉调成膏糊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盖上盖,使其自然发酵,可除去过重的芥辣味,20 分钟左右即可发透。
第二种是用水将芥末粉调成膏糊状后,上锅开锅蒸20分钟左右取出,带盖焖至晾凉时即可发透。
第三种是用开水将芥末粉冲成膏糊状,盖上盖放入冰箱或者阴凉处,焖制泡发半小时左右即可发透。在发制过程中,还可以加上醋、白糖、油等其他调料。醋可起激发冲味,除去苦味作用;白糖起和味作用以及除去苦味的作用;油起增香调味和滋润的作用。芥末糊味碟多用于冷菜佐餐调味。又可用于热菜中的煎、焖等烹调方法。比如芥末汁煎鱼柳、芥末汁焖猪排、芥末汁焖凤爪、芥末墩等。
(14)红油味碟
四川风味著名佐餐调料之一。是由四川红油、酱油、白糖、香油、葱、蒜等调料调制而成。盐、糖的比例多为1:0.3到0.7,其中酱油的量,已折合成盐量。(5克酱油可折合1克盐)。此味碟的味型,突出红油味,以咸鲜香味辅佐。其中辣味要比麻辣味轻一些,甜味则比家常味略重一些。适用于冷菜、热菜、面食、小吃的佐餐调味,如绿豆冻肘、红油水饺、炸里脊条等。红油汁也适用于菜肴制作中的调味。
(15)辣椒油料碗 干
辣椒去梗后加工成1.5厘米左右长的段状。再用香油(可加花生油、菜油、豆油等),将干椒段炸至棕红色,即可连油带干辣椒盛入料碗中。多用于以京津两地为中心的北方风味菜品、面食、小吃的佐餐调味。菜品中如涮羊肉、手抓羊肉、炒麻豆腐等;面食小吃如素烩炒饼、煮炸豆腐等。
(16)灼汁料碗
咸鲜味型,色泽红褐,以咸鲜香微辣为呈味的先后顺序,呈液体状。
灼汁的制作方法:将锅上火,倒入鸡汤,加入净香菜梗煮至香味溶于汤中,而后加入料酒、胡椒粉、盐、生抽、老抽、鱼露,待其充分融合后,下火过滤。将葱丝、姜丝、鲜红辣椒丝放入盛器中,用少量的热油浸出香味后,冲入过滤后的汤汁,撒入香菜叶即成。灼汁料碗是广东菜著名的佐餐调料之一。多用于灼法的菜品,比如白灼基围虾,高汤象拔蚌等。
(17)椒麻味碟
四川菜著名佐餐调料之一。特点是以椒麻味为主味,咸鲜清香为辅佐味,椒麻味浓,醇厚宜人。
具体方法是,将葱汁 25 克、姜5克、花椒 10至15克、精盐0.5克一同剁斩成极细的末状放入容器中,用热汤15 克浇沏并将其调匀,而后加入酱油10克,香油10 克,调拌均匀即可。也可加入少许白糖,但不能品尝出甜味。也可加入少许味精,以微有感觉为度。椒麻味碟主要用于冷菜佐餐调味。比如绿豆冻肘,等。椒麻味汁也适用于热菜制作过程中的调味。
(18)葱椒泥味碟
将花椒拍扁与葱末一起放在案板上,用绍酒拌湿并剁成细泥即可。葱椒泥味碟适用于冷菜的佐餐调味。如炝活虾、㸆排骨等,也适用于热菜的佐餐调味,如瓤(酿)荷包鲫鱼等。
(19)千岛汁料碗
千岛汁配制方法是:番茄沙司1瓶(约300克)、卡夫奇妙酱1瓶,忌廉奶100 克、白兰地酒15 克、半个柠檬榨汁、酸黄瓜碎50克、熟鸡蛋碎3个,将上述原料调拌均匀即可。千岛汁料碗适用于冷菜以及热菜中的煎炸菜、烤菜的佐餐调味。比如,千岛汁什锦蔬菜,千岛煎银雪鱼,千岛乳鸽
皇。
(20)辣根味碟
绿芥末是辣根芥末的俗称,有膏状、粉状两种。其色翠绿,其味辣香。绿芥末加工方法:将膏状或粉状绿芥末用水或少许油调制,可加入少许的盐或糖、白醋、(也可不加),成糊状即可入味碟。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