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微笑

时刻小站 120

读了史铁生的散文《悼路遥》,才知道原来他和路遥很早就熟识。他们都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我与地坛​》和《平凡的世界​》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

史铁生说,他们的交集在延川,只不过一个是下乡知青,一个是回乡青年,路遥的家在延川。史铁生因为给生产队喂牛,不能外出,所以不得相见。

路遥那时在知青中很有名气,大家都说他是个才子,年轻且有抱负。已经在当时《山花​》等杂志上发表作品。史铁生说看了路遥的作品非常赞叹,而且十分羡慕他,还有些嫉妒,真是坦诚。他没有想到今后会走上和路遥一样的道路,也成了著名作家。

在《悼路遥》一文中,写了作者与路遥的三次见面(最后一次是在电视上),这几次会面,路遥没有说过什么,多次出现默默地微笑这句话。

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史铁生的家里,那时他已经坐上轮椅,刚开始走上文学之路,他们两位的人生经历,让我能真切地体会到:苦难成就辉煌!

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此后不久,他的作品《人生​》问世了。

文章中的这段话让我很意外,之前读过路遥的一些文章,他在学生时代很激进、活跃的,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沉默寡言的人?我想是他热爱的这片黄土地,是那里淳朴的乡邻,他把这种热爱都倾泻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要说的话都写在书里了。

第二次见面是1984年在西安,路遥已经在省作协工作,他与省作协的领导和朋友们帮助史铁生圆了回陕北的梦。这次见面,在史铁生笔下的路遥,背已经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要知道他才35岁啊,真是未老先衰!路遥烟抽得很厉害,史铁生劝他注意身体,他又是默默地微笑,不说话。那时他正在写长篇,现在知道就是在争分夺秒地写《平凡的世界​》。

路遥非常敬佩柳青,害怕自己像柳青没有写完《创业史​》就离开人世,留下遗憾。所以他人生的最后几年就是拼了性命在写,《平凡的世界​》最终为他赢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出版后引起了巨大轰动。

两位作家的第三见面是在电视上,路遥在参加一个综艺节目。史铁生说他没有认出路遥,以为是重名,可见路遥的变化有多大,苍老得连老朋友都认不出来了,还是那默默地微笑让史铁生知道那确实是路遥。当时路遥已经患病了。

《平凡的世界​》给路遥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也耗尽了他的心血。路遥在参加茅盾文学奖颁奖后的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上天怎么才只给了他42年的生命?真是太可惜了。就如史铁生所说,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真是天妒英才啊。

当年的陕北很荒凉,生活很艰苦,以路遥当时的成就完全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离不开那个地方,每当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看到一树盛开的杏花、桃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都要碎了。路遥的话让我想起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陕北是​路遥心中的圣地,那里有他的根、有他的魂。

2010年的最后一天,59岁的史铁生也离开了人世,他人生的三分之二是在与疾病共依存。他说过他的主业是在家生病,副业是在家写作,离开也是一种解脱。

在当今人活九十古来稀的时代,他们的生命确实有些短暂,但他们故去的这许多年,我们何尝忘记过他们?史铁生对路遥默默地微笑写了这样的注解: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这何尝不是他自己内心的独白?

他们在平凡的世界里倒下了,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会流传很久很久,就像那片黄土地的长久,像年年都要绽放的山野里的一树繁花。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