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译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地道的外语表达法,比如习语、俚语和谚语,或者是一些在某一种或者某些语言中特有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腔太重,让人产生读着译文就仿佛看到了原文的感觉。
比如说:
哦我的上帝啊,天哪,我的老伙计,真是见鬼!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们为什么不坐下喝杯咖啡呢?哦,我是说,可以顺便等等那些真正了解这件事的人来告诉我们答案。还有什么会比等待答案更令人兴奋的呢?嘿,你们别光顾着笑啊!小心我用靴子狠狠踹你们!我发誓,我真的会这样做的!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翻译的难点痛点呢?其实非常简单,在翻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非常关注如何找到和原文字字对应的说法,因为在他们看来,翻译就是为语言A的单词找到在语言B中的解释,是在字典中为每一个单词找到合适的解释。
在巴黎高翻的释意法(théorie interprétative de la traduction )理论中,这种方法是在寻找原文的correspondance,也就是在译入语中为原文的每个单词都寻找一个意思相同的单词。
在一些比较简单且规整的句子中,这种方法并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比如:This - 这,is - 是,an - 一个,apple - 苹果。This ia an apple. - 这是一个苹果。
但是在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中,或者是对于一些某种语言中常用,但是其他语言中不常用甚至不存在的结构来说,这种方法可能行不通,或者会导致严重的翻译腔。
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句子,甚至是段落为单位;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某个单词在字典中对应的中文解释是什么,而是应该关注这个句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这就是著名的巴黎高翻释意法。
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要用中文表达出来,应该怎么说?
这句话中的关键点其实有两个:
意思:强调的是句子的意思,而不是句子中每一个单词在字典中的解释。也就是说,在保证传达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并不是非要把原文中的每一个单词都翻译出来。
表达:强调的是以符合译入语习惯的方式说话,而不是寻找与原文一一对应的语法结构。
说到底,其实也就是好好说话,说人话,说符合译入语语言习惯的话。
Your current habits have been internalized over the course of hundreds,if not thousands, of repetitions.原书译文:你当前的习惯已经在重复了数百次(如果不是数千次)之后被内化了。
如果光看译文的如果不是数千次,其实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猜出原文用的表达法是什么。
这里的hundreds if not thousands实际上想强调的并不是几百次或者是几千次,习惯到底重复了几百次还是几千次的这个数据也并不重要,if也不一定要翻译成如果(就好像法语中不是每个si都要翻译成如果一样,因为英语的if和法语的si不仅指假设,也可以指让步)。此外,在句子中使用括号很容易让句子不流畅,在能避免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括号,尤其是这个句子完全可以找到不用括号的译法。
参考译法1:你当前的习惯已经在重复了数百次,甚至数千次之后被内化了。
参考译法2:你当前的习惯已经在哪怕没有数千次也有数百次的重复之后被内化了。
线上 | 英语语音识别 - 四六级可做
线上 | 英语记录片 - 社科、文化类
(点击投递)
文章来源网络侵删,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56052290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