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之后是不是只指将军的后人(现在哪些人是将门之后)

时刻小站 240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温柔贤淑的女人在挺着。皇帝之家也是一样,皇帝贵为天子,家国天下,那么皇后更是母仪天下,品德优良,这样天下才能昌盛繁荣,富庶久安。中国历史上一共近500个帝王,有的帝王娶的皇后贤明淑惠,有的帝王的皇后恶贯满盈,甚至是乱邦之源。当然,有贤后,就有权后,还有妖后,那么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来分享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贤后。

1、西汉汉文帝皇后窦漪房

窦漪房

窦皇后名叫窦漪房(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历经三朝 一代贤后,刘恒驾崩后,太子刘启继位,史称景帝。窦漪房从窦皇后变成了太皇后,辅助自己的儿子打理朝政。刘启上位后继续推行父亲的治国之策,让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但是窦漪房非常宠爱自己的二儿子刘武,赏赐了很多财物,并且封地为梁王,但是刘武并不甘心,还想当皇上,而窦漪房知道刘武这个想法,并没有阻止他,反而希望刘启能够传位给弟弟,大臣们知道了以后极力阻止,表示不能乱了章法,皇位一般都是传子嗣,而梁王最后也因病郁郁而终。在刘启病逝后,太子刘彻继位,史称汉武帝,窦漪房为太皇太后。刘彻推崇儒术,但是窦太后对儒术有偏见。刘彻上位不久,窦太皇太后在长乐宫逝世,在窦太皇太后逝世后,武帝才开始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纵观窦漪房的一生,充满波折,靠着她聪慧过人的智慧,一路上披荆斩棘,辅助丈夫,儿子,孙子治理国家,把汉王朝推向了鼎盛时期。她的一生是传奇的,在历史上也是有分量的,一个女人能够走过三个朝代,她的贡献功不可没,虽然她一直在干涉内政,但却没有误国,而是跟历代皇上一起让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2、东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

阴丽华

阴丽华(公元5-64.3.1),新野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刘秀的结发妻子,为春秋时代著名的齐相管仲后人。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还是一个没落皇族之时,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公元57年,一代明君刘秀去世,汉明帝刘庄登上皇位,阴丽华成了皇太后。但是正如刘秀所预料的一样,雅性宽仁的阴丽华和儿子刘庄对待郭圣通的家族非常友好,阴、郭两家和平共处。公元64年,阴丽华也过世了,终年60岁,她最终与光武帝刘秀合葬在原陵。对于阴丽华,她的丈夫刘秀评价她性贤仁,宜母天下, 《后汉书》记载:阴丽华性格恭谨俭约,不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不难看出,这是一位生性善良、性格温和、心胸开阔的女性。

纵观阴丽华这一生,许多人都羡慕刘秀那么偏爱她,可是我看到的是阴丽华在刘秀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候嫁给了他,所谓患难见真情,这是对刘秀莫大的支持和鼓励。随后刘秀到河北创业,把她一个人丢在家乡,默默忍受孤独的生活也是她。后来好不容易刘秀创业成功,当上皇帝,是谁谦让皇后之位,还是她。阴丽华秉持一种低调、谦恭、内敛的处世态度,让她受益终身,她的这种人生态度值得后世之人效仿学习。

3、隋朝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名伽罗(公元543--602年年9月15日),隋朝云中(今大同)人,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杨坚从一个一般大臣,成长为开国皇帝,离不开独孤皇后对他的促进和帮助。两个人是在政治的惊涛骇浪中,紧紧携手站在一起,依靠相互取暖走过来的。南北朝最后时期,权臣和皇帝之间有着尖锐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在这种状态下,每个大臣很容易就被卷进矛盾之中,成为被杀掉的那个人。一开始,杨坚因为不党附宇文护,差点被宇文护杀掉。后来,宇文护被宇文邕杀掉,宇文邕虽然对杨坚充满信任。但是宇文邕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赟,却对杨坚充满猜忌,一度要杀掉杨坚。在整个过程中,独孤伽罗多次把杨坚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有一次,她甚至跪在台阶上一直磕头,直到把额头磕出了血,才让杨坚逃过一劫。

不过说起来,独孤伽罗所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是教杨坚学会忍耐。宇文护掌权的时候,杨坚没有好机会;宇文邕掌权的时候,杨坚也没有好机会;后来宇文赟虽然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宇文阐,杨坚其实也没有太好的机会。所有这些时候,杨坚都应该学会忍耐,等待时机。这一点,可以说正是独孤伽罗教给杨坚的。她极好地雕琢了杨坚,让他在政治上变得非常成熟。

4、唐高祖李渊窦皇后

太穆皇后窦氏

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宇文泰外孙女)的女儿。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一女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父亲是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母亲是北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周武帝特别喜爱这个外甥女,将窦氏养于宫中。当时周武帝纳突厥女为皇后,却不宠幸,窦氏年纪尚小,私下对周武帝说:四边不静,突厥强大,希望舅父克制自己的感情,宠幸突厥女,以天下苍生为念。

只要得到突厥的帮助,则江南、关东就不足为患。周武帝采纳了窦氏的意见。窦毅听说此事,对长公主说:我们这个女儿才貌双全,不能随便许人,应当为这个女儿求贤能的夫婿。于是在门前屏风上画两只孔雀,世家公子有来求亲的,就给两支箭,让射孔雀眼睛,约定射中孔雀眼睛者,就把爱女许配给他。前后有数十人来求亲,都没有射中孔雀眼睛。李渊来得晚,发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窦毅大喜,将窦氏许配给李渊。等周武帝驾崩时,窦氏追思舅舅,悲痛欲绝。隋文帝受北周禅位,窦氏闻听后流泪,扑倒在床上,说:只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救舅父家的危难。

窦毅与长公主忙掩窦氏之口,说:你不要乱说,招致灭族之祸!窦氏事奉李渊之母,元贞太后,以孝顺闻名。太后素有重病,不时病危。妯娌都因太后严厉,怕被太后责备,都称病而不露面,只有窦氏衣不解带地服侍,动辄十天半月。窦氏善长书法,书法工整,会模仿李渊书法,人不能辨。隋大业年间,李渊担任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窦氏经常对高祖说:皇上好鹰爱马,夫君是知道的,你应该将骏马进献给皇上,不可久留在身边,如果有小人进谗言,说你有好东西不献给皇上,必会连累自己,愿夫君三思。

李渊犹豫不决,竟然因为没有向隋炀帝献骏马而被隋炀帝谴责。不久,窦氏病逝,享年四十五岁。李渊追思窦氏之言,为自身安全计,数次上奏说自己有鹰犬异驹,隋炀帝果然大喜,擢升李渊为将军。李渊因而流着泪对诸子说:我要是早听从你们母亲之言,早就当上将军了。李渊当皇帝后,追谥窦氏为太穆皇后。

5、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公元601年3月15日-公元636年7月28日),北魏拓跋氏的后代,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史上著名的贤后,生性节俭、深明大义,唐太宗开创李唐江山和"贞观之治",与长孙皇后的贤淑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于仁寿元年出生于长安,大业九年(13岁)嫁给了唐国公李渊的二子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可不是那种柔弱的女子,这位小姐姐13岁就嫁给了李世民。她也是将门之后,老爹是隋文帝身边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老娘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也是一员虎将)的女儿。因此在这种氛围中长大成人的长孙皇后,压根和那些小家碧玉完全不同。在舅舅高士廉的支持下,长孙皇后嫁给了李世民。那么她和李世民有哪些撒狗粮的事情呢?我感觉撒出了高端货的味道。

1、长孙皇后帮李世民拉人气。 李渊一不小心就成了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很不幸的是长孙皇后的丈夫只能被封为秦王,做不了太子。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长孙皇后在家不仅给李世民生儿育女,而且还各种孝顺李渊。所以深得李渊的信任,甚至将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泰提前封为了卫王。李世民威望越来越高,被册封为天策上将,直奔太子而来了。长孙皇后又在李渊的后宫拉人脉,找了一帮妃嫔给李世民摇旗呐喊。可以说李世民在前线得罪人的时候,都是长孙皇后在后面帮着解决人际关系。所以说李世民后来能够成功,长孙皇后居功至伟,至少她麻痹了对手。

2、玄武门之变前,长孙皇后亲自勉励将士。很显然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而李渊又偏向李建成,局势对李世民非常不利。因此在这个时候长孙皇后,坚定地站在了丈夫身旁,帮助他处理善后工作。尤其是在李世民带领800将士前往玄武门设伏之前,长孙皇后居然站在了李世民身边,从容不迫地勉励手下的将士们。这种待遇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所有将士们都很激动,更加愿意为李世民卖命了。所以说关键时刻长孙皇后力挺丈夫,成为了李世民必胜的关键。

3、庇护贤良,为丈夫赢得了好名声。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后,长孙氏自然被封为了皇后。两个人琴瑟和鸣,常常在一起讨论政务,可以说是在共同治国。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旧唐书》

但是长孙皇后很懂道理,她知道做事的分寸。不仅自己不超越界限,而且她还劝告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早点退休,不要一直霸着相位。朝中有些耿直的大臣得罪李世民的时候,长孙皇后总是会出来说情。比如有一次魏征把李世民惹恼了,气得李世民要宰了他。这个时候长孙皇后拍着手笑道:恭喜陛下!喜从何来?李世民一脸懵。这个时候长孙皇后解释了:魏征敢直言不讳,说明他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你说这是不是喜事呢?这话把李世民给说得心花怒放,可见长孙皇后的厉害。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长期在李世民身边提醒着他,所以李世民才会长期礼贤下士。所以说贞观之治,有长孙皇后一份功劳。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时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初谥曰文德.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文德顺圣皇后。长孙皇后的言行举止,堪称历代贤明皇后典范!

6、唐宪宗李纯郭皇后

郭皇后

懿安郭皇后(?-847),祖父是唐朝尚父郭子仪,唐宪宗未立皇后,是后人尊称皇后,父亲是赠左仆射、驸马都尉郭暧。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宪宗为广陵王时,纳后为妃。以母贵,父、祖有大勋于王室,顺宗深宠异之。贞元十一年,生唐穆宗李恒。元和元年八月,册为贵妃。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是唐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贤后。郭氏出身极其的尊贵,她作为公主与权臣的嫡女,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尊贵的一生。在当时的长安城内,郭氏在贵女圈地位不低于公主,京城少有公子能在身份上配得上她;

这就意味着,荣华富贵对郭氏来说唾手可得,她不需要像武则天那样要靠拼靠抢,才能将权势掌握在手中;郭氏只要动动手指头,就会有人将她想要的送到手中。

唐宪宗行乐图

在丈夫李纯继任皇位之后,郭氏本该成为皇后;但唐宪宗碍于郭氏的身份,生怕郭氏会阻碍他广纳后宫,宁愿后位空悬也不敢立后。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但对郭氏而言,她是不是皇后都没有关系,反正作为李纯表姑的她,这宫中谁能尊贵过她去?

她不在乎权势,因为她就是权势的代表,所以在孙子唐敬宗李湛即位之时,有百官唆使郭氏上朝垂帘听政,郭氏反而拒绝了。对她而言,效仿武则天的临朝专制,一点诱惑都没有,反而是一种负担,看惯繁华的她不愿沾染半分的权势,她只要负责享受就好,后怒曰:吾效武氏邪?今太子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外事哉?

唐宪宗画像

后来,尽管朝政变更,郭氏在后宫之中,依旧无比尊贵,无论哪个皇帝即位,她都是宫里不可逾越的存在,所有的皇帝都对郭氏毕恭毕敬,不敢有半点的怠慢。

7、北宋哲宗赵煦孟皇后

孟皇后

孟皇后,元佑皇后(1073年-1131年),宋朝人,孟姓,故又常被称为元佑孟皇后,洺州(约在今中国河北省永年县)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经历之离奇,实为罕见。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岁,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选出了端庄娴雅的孟氏为皇后。隆佑太后一生经历曲折,受挫于哲宗、徽宗两朝。靖康乱后,能以民族大义为重,两次垂帘听政,对于南宋政权的建立,稳固南宋形势,起到了重要作用。1092年5月,19岁的孟氏被册立为皇后,与16岁的宋哲宗成婚。孟氏虽然成为皇后,但她的婚姻并不幸福,因为宋哲宗并不喜欢她,而是钟情于刘婕妤。灾难很快降临,1096年9月,宋哲宗降下圣旨,将孟皇后废黜,孟皇后还被迫出家入道,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孟皇后与宋哲宗成婚4年,为何会遭此厄运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宋哲宗的这段婚姻是祖母高太后安排的,他并不满意。宋哲宗废后,是要彻底摆脱祖母的影响。其二,宫廷斗争的产物。宋哲宗的宠妃刘婕妤为了夺取正宫之位,栽赃诬陷孟皇后。

宋哲宗

1100年,居住在瑶华宫内的孟皇后得到了一个消息,她的丈夫宋哲宗病死,皇位由宋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继承。宋徽宗继位后,就为皇嫂平反,恢复皇后的称号和待遇,于是诏后还内,号元祐皇后。但没过多久,在理学家的鼓动下,孟皇后再度被废,诏依绍圣诏旨,复居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孟皇后这次出家入道的时间长达26年,每日与青灯长卷为伴,但谁也没有想到,她却因祸得福!靖康之变后,金兵依照玉牒捉拿北宋皇室成员,孟皇后因被废黜,没有被抓,时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金兵北撤后,张邦昌乃复上尊号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

之后,垂帘听政的孟皇后派人拥立康王赵构继位,建立南宋政权。按照辈分,孟皇后是宋高宗的伯母,她被尊为隆祐太后。苗刘之变时,孟皇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她积极应变,最终成功化解叛乱。宋高宗对孟皇后十分孝敬,帝事太后极孝,虽帷帐皆亲视;或得时果,必先献太后,然后敢尝,(后)患风疾,帝旦暮不离左右,衣弗解带者连夕。

1131年,59岁的孟皇后病死,后崩,上哀悼甚,不能视朝者累日。孟皇后一生坎坷,却在因祸得福,在关键时刻,稳定了南宋王朝。孟皇后的人生正如太皇太后高氏所说的那样,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

8、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帖皇后

元太祖铁木真皇后孛儿帖:贤明有德地位高,太宗之母受尊敬

孛儿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正宫皇后,姓孛思忽儿翁吉剌。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妻妾众多,而孛儿帖能成为后宫之首,可见她的能力非同一般。1171年,9岁的成吉思汗第一次见到10岁的孛儿帖,孛儿帖的父亲德薛禅对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说:你有一个面上带光、目中含火的儿子呀!紧接着就说要与也速该结儿女亲家,两位父亲商量之后口头定下了这门亲事,成吉思汗就留在了德薛禅那里。同年,也速该在归途中遭遇埋伏,来不及见成吉思汗最后一面就撒手人寰,同族的人见势经常欺负成吉思汗一家,致使成吉思汗好多次险些丧命。1180年,成吉思汗刚满18岁,带着弟弟别勒古台去到了孛儿帖的家里,孛儿帖的父亲德薛禅知道了成吉思汗的境遇之后不但没有半分悔婚的意思,反而主动为他们筹备婚礼。德薛禅言出必行的崇高品德也被后人夸赞,正是他的善良才促成成吉思汗与孛儿帖这对璧人。但是,刚刚成婚的成吉思汗与孛儿帖就经历了一场战乱,泰亦赤兀惕人来势汹汹,成吉思汗不得不去带兵抵抗。家中的仆人将新婚夫人孛儿帖藏到帐车里,赶着车向着溪水源头方向逃去。可是半路车轴断裂,停下修理时被来犯的兵马追上,成吉思汗的新婚妻子孛儿帖被掳走了。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直等待时机去营救妻子,这一等就是九个月。1181年,成吉思汗率兵前往泰亦赤兀惕部落,成功救回了怀有身孕的妻子孛儿帖。这是成吉思汗第一次带兵打仗,不仅成功地实现了此次战争的目的,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部落百姓的利益,因此很多之前的族人都回来投入他的麾下。孛儿帖为成吉思汗共生育了九个孩子,四个儿子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即后来的元朝太宗皇帝)、拖雷,另外的五个女儿也都出类拔萃。孛儿帖从小就熟读契丹文字,一次孛儿帖的父亲德薛禅被迫要与札木合等小部落联合攻打成吉思汗,孛儿帖及时将父亲送来的情报翻译给成吉思汗,保护了部落的安全,也避免了一场灾难。孛儿帖还敢于向成吉思汗进言,蒙古人的信仰中对萨满巫师是相当尊敬的,但是萨满巫师却利用自己巫师之名挑拨成吉思汗与兄弟的感情。孛儿帖早就听说了这个人,多次向成吉思汗进言,分析实情,请成吉思汗杀了这种人,以稳定部落人心。

孛儿帖去世之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尊她为光献皇后,元武宗年间,加尊光献翼圣皇后。

9、明太祖朱元璋皇后马氏

马皇后

马皇后(1332年一1382年),名秀英,史称马大脚,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难与共的皇后。安徽凤阳宿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明史上称她仁慈有智鉴,好书史。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她为皇后,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因此有人将她与唐代的贤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堪称一代贤后!马皇后对妃嫔宫人的子女,却一点也不小气,都派给丰厚的生活待遇。对宫中下人她也关怀备至,常送些衣物食品,以示体恤。每逢文武官员夫人入朝,她都不忘送些礼品,并与她们寒暄交谈,就像对待家人。宫廷内外对马皇后都非常尊敬。朱元璋也常常把马皇后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她,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

朱元璋

马皇后深知忠臣贤士对朝廷的重要性,因而十分注意以一个女性的细心来关心他们。每日早朝议事,若事情太多就常常要延续至晌午,这时奏事官员按惯例就在殿廷上用午餐。一次,马皇后命令宦官取来奏事官员的午餐品尝,她觉得味道欠佳,随即像朱元璋建议:人主奉宜薄,而养贤宜厚,否则怎能笼络贤德之士。朱元璋深以为然,立即下令改善官员们工作午餐的品质。虽是一件小事,但官员们却感受到了马皇后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当然对朝廷也就更加尽力了。太学生是朝廷培养的一批有才之士,他们在太学中学习期间,一切生活用度都由朝廷供给,但没有另外的俸银,他们的家人由谁供养,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哪个朝廷顾及过。后经马皇后提出,也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视,于是诏令特设红板仓贮积粮食,赐给太学生家属。太学生从此无后顾之忧,一心治学,成为日后的栋梁之材。

朱元璋起于贫贱,经历坎坷,因而,虽然表面上睿智英明,豁达神武,但骨子里却藏着猜忌和苛刻。幸而身边有一个仁慈宽厚的马皇后,常常婉言规劝,少了不少刑戮,挽救了不少无辜受疑者。史书记载马皇后就曾经救了郭景祥,李文忠,宋濂,沈万三。

10、明成祖朱棣徐皇后

徐皇后

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1362年-1407年),徐达之女,先于朱棣葬于长陵,明十三陵之第一陵。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仁孝皇后),乃徐达长女.此女美丽与聪慧并存,号称女诸葛.她在朱棣夺位道路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孕育了皇太子→朱高炽.朱棣很爱她,终其一生,只有徐氏一位皇后!她一生简朴,史称正是她和朱元璋的马皇后的勤俭之风影响了明代后宫的政治,终明之世,尽管有时政治极度黑暗,但从未有过后宫干政的局面。

总结

这十位皇后,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贤明的皇后,她们不仅恪守妇道,母仪天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的丈夫当朝皇帝出谋划策,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稳定,甚至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当然,贤明的皇后肯定不止这十个,还有很多,像汉武帝的卫子夫皇后,东汉的明德皇后,明宣宗的孙皇后等等,但是这十个是所有皇后中的典范。当然很多人或许会说,汉高祖吕皇后,唐高宗武皇后,北魏冯太后,辽国萧太后,满清的孝庄太后等,这些就不能用简单的贤明二字来概括了,应当用权后来形容她们了。吕雉吕后贤明吗?武则天贤明吗?都不一定吧!所以贤明与否还得看她是否恪守妇道,相夫教子,贤明淑惠。这对我们今天分析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