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边草定义是什么(吃窝边草什么意思)

时刻小站 223

文|姚老道

它来了,它来了,带着秒杀一切的小眼神,身材厚重、雄浑!哈哈,大鱼进窝了!

大鱼进窝后接下来要干啥?答:咬钩呗。错!它来了离它咬钩还差很远,这个过程可能是10分钟,也可能是100分钟!抛开其它因素的影响,单单是钩在水底的位置不同就能造成大鱼咬钩早晚的巨大时间差异。

大鱼进窝后的活动,规律性很明显!对待窝中的饵料,态度非常端正,从吃饵的顺序到吃饵时的身体状态,所呈现出来的都是程式化的特征。笔者认为,了解这些特征对钓大鱼极其重要,不仅事关上面说到的钩饵在水底的位置,还关系到钩饵在水底的状态,触底or躺底or离底,到底哪个才适合钓大鱼?而且对刺鱼、抓口也有影响!

这些特征总结起来就是文章标题所说的:专吃窝边草,还是低头族,擅长回首掏!为了能让读者加深印象,这三个比拟的词语我削尖了脑袋、苦苦冥想了一个多小时才概括出来!自认为形象又生动、全面又准确,不夸张地说,大鱼在水底吃饵时的规律,读此一篇就够了!

大鱼吃饵

兔子不吃窝边草,大鱼不,专吃!垂钓思考

虽然兔子的窝是指居住地,这和钓大鱼所说的窝有点不同,但对食物的属性是相通的!

①大鱼专吃窝边草

钓大鱼所谓的窝,是指我们打的窝子,这没啥可说的!窝边草是指啥?就是指散落在所打窝子边缘的饵料,我把这些窝子边缘的饵料统称为窝边草,方便大家记忆!

大鱼,尤其是青、草、鲤这些大鱼,进窝后,一个最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绝对不会上来就去吃窝子中心的饵料,几乎所有的情况都是从窝子的边缘开始吃饵。

有些更狡猾的大鱼,甚至在边缘的饵料已被洗劫一空的情况下,也不会贸然去吃中心的饵料,而是选择长时间的观望,观望过后,才会小心翼翼去觅食,总的特点,那就是爱吃窝边草,专吃窝边草!

大鱼爱吃窝边草

其实有些小个体的鱼类在进窝后也有这个特点,但是没有大鱼这么明显,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特点,笔者看了很多水下大鱼觅食的视频,没有发现一例例外,不论窝料用的什么饵、什么味型,大鱼总是先从窝子边缘开始吃起,甚至只吃窝子边缘的饵料,大鱼的警惕程度一度超出我的认知,感觉很不可思议。

注意一点,大鱼进窝后,可能会游向窝子中心,先巡视一圈,最终就饵却无一例外会先吃窝子周边的饵料,很是神奇!

②垂钓思考

大鱼这个吃窝边草的特性,在我们钓大鱼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都知道钓大鱼靠守,钩饵到位后,半天不动地方也没口,这种操作对吗?显然,是错误的,即使是挂颗粒守钓大鱼,也需要不定期提起竿子重新抛竿,就是为了更换一下钩饵的落点。

挂颗粒守大鱼

有时觉得正中窝心,反倒不一定是好事,来口的时间会更长,甚至半天都无口,而重新抛在窝边时,钩饵到位就中大鱼,想想都觉得神奇,大鱼难道看不见吗?落点就差四五十公分,就死活不吃?其实不是看不见,是警惕的天性让大鱼不但没吃钩饵,连钩饵所在地的窝料一样没吃,只因它们太密集、是中心!

所以,钓大鱼时,不妨先把钩饵抛在窝子的边缘,如果实在难以确定窝子的边缘在哪里,也有定期重新抛竿,更换一下钩饵的落点位置,这样才会有好收获。大鱼专吃窝边草,意义非常大!

低头不是玩手机,是玩饵!垂钓思考

人类因频频低头玩手机得来个外号叫低头族,大鱼也是低头族,只不过不是玩手机,而是玩饵!

①大鱼低头觅食是生物惯性

这就牵扯到大鱼吃饵时的一个身体特征,那就是把头部压低,尾巴翘起,有个俯冲的架势,尾巴翘起的幅度有大有小,但无一例外都会是俯冲的姿态!我把大鱼吃饵时的这个动作叫低头族,形象不?

低头族

之所以有这种吃饵动作,因为野外的江河湖库,食物大都是沉底躺在河床上的,大鱼吸食这些大自然中的食物时,尾巴翘起,头部冲下,这样才更容易将食物吸入嘴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这种生物惯性,觅食的时候就呈现出低头族的姿态!养殖塘因是人为投喂颗粒,则不存在这种情况,要注意区别看待。

②玩饵的含义

那么,玩饵是什么意思呢?玩字体现大鱼的狡猾,大鱼进窝后,刚开始吸食饵料的时候,绝不会狼吞虎咽,一般都存在涮口的现象,把饵料吸入嘴中,不会马上吸食入肚,而是让饵料在口腔内待上一段时间,感受一下,或者再吐出来,这是一种鱼类的生物安全本性,大鱼更明显!

低头会更方便玩饵!在确认饵料安全又合口后,大鱼吸食饵料就会加快速度,只在刚开始存在较明显的这种现象,尤其是进窝后的第一口。

仔细观察

③垂钓思考

低头觅食,尾巴翘起,这说明什么?说明野外河流中的大鱼已经习惯于觅食沉底型饵料,这就要求钩饵躺底才最符合这种状态!也就是台钓中的钓钝!

还有一种反离底钓法,钩饵靠浮力悬浮在水底,对这种钓法的要求就是反离底的高度一定要控制在离窝料最近的距离,或者干脆自带浮力躺底!这样大鱼才最容易在生物惯性的驱使下吸饵入嘴。这个内容我在前几天的文章中也专门讲到过,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作者,在主页查看这篇文章!

反离底

玩饵反映在作钓中,要求我们抓大鱼口时要注意,为什么黑漂过上一小会儿才提竿,就是要抓死口,防止因大鱼涮口提竿中鱼后伤鱼、跑鱼,即使是其它漂相,也要抓幅度较大、较沉稳的漂相!

回首掏很神奇,让大鱼丢命的往往就是这个回首掏

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有意思,回首掏是网红语言,原文是回首,掏,鬼刀一开,走位,是一种游戏语言,后来回首掏就合成一个词语流行起来!

①啥是回首掏

大鱼擅长回首掏是指大鱼在吃饵后,因为是俯身吸食,在吃饵动作完成后,会有个抬头的动作,或者扭头的动作!这里说的吃饵完成后,是指大鱼吸食一口饵料也可能是好几口饵料后才出现的动作,这个动作的幅度也有大有小,同样,也是无一例外都存在

找不到鱼摆头的照片,以此代替

这个动作其实好理解吧,类似于我们家里养的鸡啊狗啊猪啊什么的,这些个动物在吃食的时候,总是吃上一口或者几口就抬起头来,一边咀嚼一边观望!大鱼则会多一个动作,那就是扭头,甚至是扭头暂时离开,一会儿再返回,所以叫回首掏,哈哈!

②垂钓思考

大鱼的这个回首掏动作,是大鱼丢命的致命动作!

我们的串钩、爆炸钩、翻板钩钓法,还有珠珠钓、欧鲤钓,都是利用了大鱼的这个生物本能动作,大鱼将饵料吸入嘴中后,抬头或扭头离开,嘴里的鱼钩就会受到子线和铅坠的反向牵引,从而使钩子刺中鱼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被动刺鱼!刺中鱼嘴后,大鱼挣扎,带动线组发生运动,竿尖发生抖动等动作,提竿中鱼,您明白了吗?

在手竿钓法中也有使用,例如为应对走水,许多钓鱼人会采用绷竿尖的钓法,将浮漂去掉,重铅,短子线,靠观察竿尖的动作来判断鱼口,这也是利用了回首掏的生物特性,只不过不那么明显,一些小个体的鱼类也有!

总之,许多被动刺鱼的钓法几乎都是利用了大鱼的这一明显生物特性,回首掏!

文章结束了,大鱼进窝后的活动规律这篇文章几乎囊括殆尽。所说的三个特征其实就是野外河流里大鱼的基本觅食活动所呈现的身体状态,只不过在钓鱼人打的窝子里表现更明显、更集中,所以才更容易被观察到。头条好多钓鱼领域的创作内容都涉及水下视频,感兴趣的钓友可以搜索学习!

窝边草、低头族、回首掏这三个词语也是笔者煞费苦心的一番心意,仅是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记忆!创作不易,喜欢作者的,请给个关注!

-END-

本文原创:姚老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