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泛指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2)出现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
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私田不断出现,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原来地位较低士在社会上活跃起来,受到各渚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各阶层和政治派别的利益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④教育学术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3)主要流派及代表:
①儒家:孔子、孟子、荀子。②道家:老子、庄子。③法家:商鞅、韩非子。④墨家::墨子,等等。
(4)影响: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先秦思想
(1)儒家:
◆孔子
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青年时代担任过下级官吏,后做过鲁国的中都宰和司寇。曾周游列国,屡遭冷遇。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后被称为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孔子被后人称为至圣。
思想主张: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①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③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④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孟子
生平: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著《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
思想主张:
①主张实行仁政(提出 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孟子是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人性问题的思想家。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每个人生下来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四端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仁、义、礼、智四德, 所以要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他的性善论是一种先天就有的道德观念,这是唯心主义思想。)
④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荀子
生平: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著《荀子》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思想主张:
①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③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在人性论方面,虽然和孟子观点截然相反,却和孟子—样主张后天学习,通过学习成贤成圣,涂之人可以为禹,可谓殊途同归。)
④认为自然有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2)道家:
◆老子,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老子》,又称《道德经》。
思想主张: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所向往的这种理想社会,实际上不过是保留着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社会。)
③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事物有两个对立面(有元、难易、贵贱、祸福等),二者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中的精华,但他忽视了变化的条件,把转化看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庄子
生平:战国时期宋国人,与老子合称老庄,著《庄子》一书。
思想主张::①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
生平:战国末期韩国贵族,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著《韩非子》一书。
思想主张:
①主张君主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以法为教)
②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4)墨家:墨子
生平: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含义: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西汉初年统治者提倡黄老之学,政治一上主张无为而治。
原因:客观原因:社会贫困,国力不强。主观原因:吸取秦亡教训,缓和阶级矛盾。
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表现: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田租;释免奴婢;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减免赋役等。
成效:经过60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武帝时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
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问题;③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措施:颁布推恩令;北击匈奴;独尊儒术等。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生平:广川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著名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即位后,诏令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连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策,此后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
(2)思想主张: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以巩固君权,巩固统治秩序。(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3)思想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4)影响:①董仲舒的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并付诸实行。②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大量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擢升平民,儒士为相。
教育上:儒家垄断中央、地方教育。
①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
②中央设立太学,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任官,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矩,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2)独尊懦术的结果:
积极方面: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干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消极方面:是封建思想专制的表现,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三、宋明理学
1、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传播,儒学面临挑战,于是儒、佛、道三教互相影响并发展。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渐趋中国本土华。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两宋时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理学产生的背景:①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理学产生适应了宋朝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②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高度繁荣,重文轻武。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儒学的发展。③魏晋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佛、道逐渐融合,理学是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结果。
(3)二程理学:
二程:程颢称明道先生,程颐称伊川先生,同为北宋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称其学派为洛派。
思想主张: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世界先理后有物(客观唯心主义);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在福建讲学,故其学派成为闽派)朱熹还是教育家,曾在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讲学。
思想主张:①提出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③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5)程朱理学的影响: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考试的教科书。
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3、陆王心学
(1)陆九渊开创心学
陆九渊,号象山先生,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江西抚州金溪人
思想主张: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
王阳明,名守仁, 浙江余姚人,号阳明先生,明朝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明朝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思想主张: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清的时代特征:
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宋明理学日益束缚思想;犬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
2、明朝离经叛道的李贽
李贽,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著有《焚书》《藏书》等。
思想主张:①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②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③有力地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
评价: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黄宗羲,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
思想主张: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主张臣民平等;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②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评价: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②为中国近代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思想主张:①主张经世致用,反对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其著作《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涉及实用学问。②将亡国和亡天下相区分,表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③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评价: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3)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
思想主张: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切事物可以通过考察研究知识。
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