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桦姐谈养育
小田,性格比较内向、安静,学校的集体活动,她能不参加就不参加。班级在学校的各类评比中获得了荣誉,别的同学兴高采烈她往往是无动于衷,好像这事和自己没有关系。
平时,在学校,下了课,几乎不和同学们说话。周末、假期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我想,没有哪个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交际、讨人喜欢的。
但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喜欢独来独往,并不合群,其实这是孩子性格孤僻的一种表现。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1、有人说,性格孤僻是遗传,不过否认,这个跟遗传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很大程度上,跟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法有关。为什么这么说?
现在大多数家庭是6+1的教育模式,因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其格外的疼爱,孩子的各种要求几乎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是有人在陪孩子玩游戏、讲故事,这样孩子就难以产生找同龄伙伴玩耍的动力。
2、孩子在和成人交往的过程中,成人总会让着他,但在和同伴交往时,他们就需要商量、协调,甚至出现冲突的时候还要想办法解决,这对于没有丰富交往经验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很麻烦,因此宁愿自己一个人玩,或者只和成人交往,而不愿意和同龄的孩子接触。
3、有的孩子由于性格比较柔弱、老实,在和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曾经有过受欺负的负面交往经历,导致他们采取一些回避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
其实,孩子都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只是,有些父母、长辈们担心他受欺负或者其他小朋友不卫生,限制孩子与小朋友来往,动不动就说:某某太淘气了,不跟他玩,某某不爱干净,别和他玩。
孩子听了这些话就会受到影响,变得不合群起来。其实,天生性格孤僻的人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人际交往的需求,当他们慢慢的长大,直到上幼儿园,上小学的时候,孩子的这种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交往需求受到了抑制,他们不仅会因此而感到孤独,而且还会有可能形成苦恼和焦虑等消极的情绪。
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那么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孩子的心理,给他们足够的机会,让他们融入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那么,父母该如何去帮助和引导孩子融入到群体当中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要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可见社交能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那怎么办才好呢?
父母可以试试以下三种方法,引导孩子变得活泼、善于效际。
第一,给孩子提供更多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
周末或假期,父母可以安排一些小型的聚会和活动,邀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坐客,或者说,邀请自己朋友的孩子来家里,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对方。
也可以带孩子去别人家里做客。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与同龄人多接触。
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人际互助的乐趣。
孩子接触的人多了,锻炼的次数就多了,性格就会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第二、引导孩子多说话,多表达
说话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核心,因为人与人交往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说话。会说,说的好,交际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父母平时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多说话,训练他的表达能力。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平时,我也给孩子机会,让他多说,多表达,可是孩子憋了半天,也说不出话来。这其实,不是孩子不想说,有可能是孩子想说,但不知道怎么说。
这里有一个办法,父母可以试试,就是亲子阅读。通过,跟孩子读绘本,让孩子练习表达能力。
绘本是一个一个小故事,并且有图。经常读给孩子听,孩子就知道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我该怎么去说?说什么样的话?
并且,在阅读过后,父母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孩子表达。如,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办?、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第三,父母不要太严厉
有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严厉,便是过份严厉会使本来就害羞、内向的孩子更加胆怯,严重的还会出现说话结巴的现象,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的结巴就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比较内向、害羞,千万不要用责骂、讽刺、挖苦或唠叨的方式,试图去改变孩子。不但不会对孩子有丝毫的帮助,还会使他更加退缩,使他从害羞转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那么,怎么办才好呢?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当众发言。现在,有很多演讲培训机构,父母可以让孩子去参加。
但,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让孩子学习演讲,不是说要让孩子多能说,口才多好,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胆量。口才好,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所以,先把孩子的胆量练出来。
当然,第一次当众说话,孩子会感到害羞和胆怯,父母要鼓励他,说的好坏,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勇气站上台。
这样,一次,二次,三次,锻炼的次数多了,孩子会觉得当众说话也就那么回事,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可怕,就越来越自信了。一个自信的孩子,自然是愿意与人交往的。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