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载什么箭(什么载什么箭)

时刻小站 112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发生在刘备与吕布反目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夏侯惇、夏侯渊、高顺和曹性。原文如下:

(曹操)即命夏侯惇与夏侯渊、吕虔、李典领兵五万先行,自统大军陆续进发,简雍随行。早有探马报知高顺。顺飞报吕布。布先令侯成、郝萌、曹性引二百余骑接应高顺,使离沛城三十里去迎曹军,自引大军随后接应。玄德在小沛城中见高顺退去,知是曹家兵至,乃只留孙乾守城,麋竺、麋芳守家,自己却与关、张二公,提兵尽出城外,分头下寨,接应曹军。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离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

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夏侯惇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夏侯渊救护其兄而走。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吕布令高顺和张辽等人进攻驻扎小沛的刘备,刘备连忙派简雍向曹操求援,曹操随即派出夏侯惇和夏侯渊前去救援。在两军的交锋中,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惇的左目,夏侯惇拔出眼珠吞下,将曹性刺死。不过,高顺率部掩杀,夏侯惇兵败而回。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拈弓搭箭, 意为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提到的夏侯惇被射中左目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不过在具体时间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三国志·夏侯惇传》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按照这段记载,夏侯惇负伤的时间应该是在兖州之战期间也就是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而并非是小说所言的吕布控制徐州之后。

除此之外,小说中提到的夏侯惇负伤后刺死曹性一说,也并非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记载,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部将郝萌背叛吕布,率部包围了吕布的住所。此时的曹性虽是郝萌的部下,却坚定地站在了吕布一边。在平叛的过程中。郝萌刺伤曹性,曹性这忍痛砍掉了郝萌的一条胳膊,吕布事后对曹性大加赞赏。因此,夏侯惇也就不可能在兖州之战时将曹性刺死。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高顺,不仅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吕布手下的一员猛将。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吕布纵横中原多年,战绩斐然,靠的就是高顺统率的这支陷阵营。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小说作者并没有在《三国演义》中提到这支精锐。同时,尽管高顺多次与刘备、曹操有过较量,但基本上都是一带而过。不过,作者在对高顺这一人物进行描述时,有一点还是引起了不少三国武评爱好者的关注,这便是高顺的武艺。

在《三国演义》当中,高顺上阵与其他武将单挑的场面很少。在小说第十二回中,高顺与侯成一起双战典韦。小说这样描述到: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而在第十八回中,高顺才出现了仅有的一次单挑,对手是夏侯惇,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以夏侯惇在小说中的武艺,十几个回合败给吕布,在小说中只能算是二流武将。而高顺的武艺明显不如夏侯惇,因此他也最多也只能在二流武将中排名靠后。不知各位对于这个排位有何意见?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