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兴区,地处北京市南郊,行政区划代码110115,辖区总面积1030.57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199.4万。
2、大兴区历史悠久,县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就建有蓟县,此后直至五代十国时期建制一直存在;辽代更名为蓟北县,后改析津县,隶属析津府,是辽南京城附郭京县(附郭京县为古代行政术语,指没有独立县城而将治所附设府城或州城的县;辽代设五京,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名大兴县,历经金、元、明、清四朝未再易名,且皆为京城的附郭县。
自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置幽都县(金代改名宛平县)于蓟县西境起直到清朝灭亡,大兴、宛平两县分治北京城达1130年之久,元明清时期被称为天下首邑。建国初隶属河北省通县专区,1958年划归北京市,1960年恢复县建制,2001年撤县设区。
3、无碍禅师塔,位于大兴区榆垡镇履磕村(也称里河村),始建于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高约10米,是一座六面形六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顶有石制葫芦形塔刹(塔刹是塔顶攒尖收尾的重要部分),为名僧无碍禅师的墓塔。
4、团河行宫遗址,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团河北村,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代京郊名苑南海子里四座行宫中规模最大、最豪华的一座,被誉为京都第一行宫,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行宫内珍宝被洗劫一空,宫殿建筑也多有毁坏,七七事变时又遭日寇轰炸,成为一片废墟,如今仅少量建筑及园林主体尚存,现辟为遗址公园。(清代于南海子内共修建有四座行宫,分别是新衙门行宫(今新宫)、旧衙门行宫(今旧宫)、南红门行宫(今大兴南宫村)和团河行宫,目前仅团河行宫存有部分遗址,其余三座行宫只留有地名)。
5、南海子,辽金时期起就为皇帝习武游猎的场所,有下马飞放泊之称(下马形容路途近,元代称狩猎活动为飞放),明清时期多次扩建,为皇家禁苑,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始建苑囿时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开苑门四座,北面正门为大红门(是出永定门入南苑的必经之路)、南面为南大红门、西面为西红门、东面为东红门(也称东小红门);南海子公园一期工程于2010年竣工,二期工程完工于2019年,目前已正式开园,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也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
6、永定河神祠遗址,又称龙王庙,位于大兴区庞各庄镇赵村,是一处承载了永定河灾害治理记录史的文物,明清时期永定河因时常泛滥,多次决口改道而被称为无定河,清康熙年间曾于永定河南岸修筑千里长堤,但无法解决河床淤积的问题,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该处河堤决口,重筑新堤后,乾隆帝为祈祷河神,保佑乡民而修建河神祠,后又立御制碑一座,祠内正殿及东厢的匾额和两侧对联皆为乾隆皇帝御书,现仅存遗址和石碑一座。
7、德寿寺,别名大招提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是清代一座重要的皇家庙宇,顺治皇帝和乾隆皇帝曾分别于此处接待了进京的西藏五世达赖喇嘛和六世班禅,公元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光绪皇帝重建后又于民国年间再次被焚毁,仅存两块石碑。近些年大兴区政府结合史料记载进行了重建,据记载:德寿寺前有一宽阔广场,广场南面有一座巨大影壁,东西建有木牌坊两座,东名化通万物,西名觉被群生,目前这些建筑都已经被完美重现。
8、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一座4F级国际机场,2014年开工建设,2019年9月25日正式通航,首条航线为北京大兴飞往内蒙古鄂尔多斯,现有跑道五条,包括一条3400米长的东一跑道,北一、西一和西二三条3800米长跑道与一条3800米长的军用跑道,民航停机位223个,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609.1449万人次,位列全国第17位。创造了如世界最大的减隔震建筑、世界最大的单块混凝土板、世界首个实现高铁下穿的航站楼等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
9、北京野生动物园,位于大兴区榆垡镇永定河畔的万亩林中,以保护动物、保护森林为宗旨,是一座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园,主要以散养、放养的方式展示野生动物,整体分为步行游览区、自驾游览区和猛兽体验区三部分,建有主题动物场、动物馆32座,同时还是极为珍贵的川金丝猴繁育基地。
10、中国印刷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于1996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设有中国古代印刷展厅、世界近现代印刷展厅、印刷设备馆、数字展厅等,同时还设有互动体验区,可使游客亲身体验古法造纸工艺和雕版活字印刷工艺的流程,馆内珍贵藏品包括有唐代卷轴装《金刚经》、《春秋经传》(镇馆之宝)、《安民告示》以及北宋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复原品和元代王祯发明的活字转轮排字盘等。(毕昇,生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卒于北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是我国古代著名发明家,其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11、大兴区清真古寺众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礼贤清真寺,始建于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和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8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缮,是北京城南郊最古老、最著名的一座清真古寺;西红门清真寺,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康熙、光绪年间历经两次重建;东白塔村清真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于曾是我国著名阿訇(hòng)王静斋第一次担任阿訇的清真寺而闻名。此外大兴地区还有建于乾隆年间的薛营清真寺、建于光绪年间的狼各庄清真寺等多座清真古寺。(王静斋,是我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翻译家,当代四大阿訇之一。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意味教师学者)
12、恭勤夫人谢氏墓,是清朝雍正皇帝乳母的陵墓,雍正皇帝登基后追封为恭勤夫人,墓室曾被盗掘,原陵园内建筑仅遗留有石华表、墓碑和一座石牌坊,现在的宝顶、掖门、东西朝房等建筑均为2010年后复建。
13、2013年大兴区黄村镇三合村曾发现一处大型古墓群,包括从东汉到辽金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特点的古墓129座,是北京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古代墓葬群,公布出来的第一批发掘勘探结果共清理出75座墓葬,其中东汉时期7座、北朝东魏时期2座、唐代33座、辽代33座。
14、御林古桑园,位于大兴区安定镇,开始建设于2002年,是华北地区最大、北京地区独有的千亩古桑园,树龄最老的达500年以上,明清时期该地所产的桑葚(shèn)甚至成为宫廷贡品(桑葚,历代本草称为东方神木和圣果,有生津止渴、补肝益肾、通便利尿的功效,自古以来就作为水果和中药材被应用,有果皇之称)
15、大兴区素有中国西瓜之乡的美誉,早在辽代就有栽培西瓜的记录,大兴西瓜瓤色鲜艳、皮薄、瓜瓤脆沙、甘甜多汁,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兴区特产,尤其以庞各庄西瓜最为出名,广为人知。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