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受戒讲了哪些事)

时刻小站 132

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很多,但能够被称之为为千古一僧的只有两位,一位是我们都熟知的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而另一位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鸠摩罗什。玄奘法师不远万里之遥前往天竺,最初为的是求取《瑜伽师地论》的原本,但他的西行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视野。玄奘自印度回国之后,不仅创立了唯识法相宗,还致力于佛经的翻译工作,他是中国佛教的大学者和大圣人。

而鸠摩罗什三藏与玄奘一样,竭尽其所能地翻译佛经,并且成为了汉传八宗共祖。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教的八宗共祖是龙树菩萨,而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的共同祖师则是鸠摩罗什。较之于玄奘译文的力求准确,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可谓是达到了尽善尽美的信达雅,而且翻译的数量极为庞大。今天最为流行的两部佛经——《心经》(略本)和《金刚经》,前者出自玄奘之手,后者出自鸠摩罗什之手。

与玄奘一生专注与弘扬唯识学不同,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涵盖范围极其广泛,比如天台宗的立宗经典《妙法莲华经》,净土三经之一的《阿弥陀经》,禅宗的重要经典《金刚经》,三论宗的经典《成实论》,律宗的经典《十诵律》等等,都是出自罗什译经团队之手。更为重要的是,鸠摩罗什还与玄奘一样,为中国佛教界贡献了一大堆的好徒弟。道生、僧肇、僧睿、道恒、昙影、慧观、慧严、道融、僧契、僧迁、法钦、昙无成、僧导、僧业、僧嵩等等都是影响后世的高僧,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鸠摩罗什三藏真正工作的时间是极为短暂的,否则他可以为中国佛教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出生于中国十分动乱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43年出生的他7岁就跟随自己的母亲学习佛教,但直到公元401年,他才真真正正地开始佛经的翻译工作。12年之后的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大师就在长安圆寂了,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相传他半岁就能够开口说话,三岁就认识字,五岁的时候博览群书,七岁便跟随自己的母亲耆婆出家。鸠摩罗什简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他似乎就是为了佛教而生的,但命运与他开了很大的玩笑,而且是关乎他人格与信仰的双重玩笑。游遍天竺诸国的鸠摩罗什精通大乘和小乘,而且通晓数十种语言,能言善辩智慧过人。

鸠摩罗什少年成名,戒行精严的他成为了西域诸国佛教的领军人物,相传他在讲法时踩着西域诸国过往的脊背登上讲坛,各国人民以此为荣且四处传颂他的思想。但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天才人物,却一直为一个预言所困扰,而且在日后对他的人格和信仰都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

鸠摩罗什要是在35岁之前不破戒,必定拥有惊天动地的大作为,能够使得佛法流布天下度化十方,否则毕生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法师。

这是鸠摩罗什从龟兹到印度的路上,所遇见的一位三果罗汉对他说的,这个预言时刻被鸠摩罗什记在心里。出生于西域龟兹的他原本是天竺贵族,他的父亲鸠摩炎一心向佛,放弃了天竺相国的地位,不远万里来到龟兹国(新疆库车)。但谁又能够料想到,命运和鸠摩炎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龟兹国王因为仰慕他的才华,将自己的妹妹耆婆嫁给了他,鸠摩炎只能无奈地还俗。

五浊恶世,犹如火宅,虽然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炎贵为龟兹国师,但鸠摩罗什知道自己的父亲心中是有大遗憾的。世人都热衷于富贵名利,谁又能够知道佛法的珍贵呢?可惜的是,在此娑婆世间,向佛的佛子不过是政治家的玩物,父亲的悲剧令鸠摩罗什感慨不已。

莫非,我也要遭受和我父亲一样的命运吗?罗什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有着俊美的容貌和伟岸的身材,这是世人眼中值得夸耀的东西。家世、容貌、运气,这些都是世人求之不得的,然而,世人眼中的珍宝对于罗什来说着实是羁绊与牢笼。每当看着匍匐在他脚下的男男女女,他心中知道,因佛法者少,因地位和容貌者众。

七岁出家,踏遍西域三十六国的土地前往天竺求法,十二岁便高登法坛讲经论道,二十岁受戒后仰慕者无数。罗什,这位被认定是佛陀第二的天选之子,却深深地为三果罗汉的预言所扰。

在他35岁那年,那个预言果真实现了,这位西天大佛子终究没能逃过命运的陶铸。

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之前,在长安成为了大秦国的国君,仰慕佛法的他早就听闻罗什的大名。于是在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命令将军吕光前往龟兹,延请西域三十六国中最负盛名的罗什法师前来长安。

彼时,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经过凉州一直兵临龟兹城下,吕光向龟兹国君讨要鸠摩罗什。龟兹国君当然不肯,他以为吕光的部队经历了长达八个月的跋涉,必然疲惫不堪,于是便组织了一支部队予以抗击。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前秦的部队久经战乱,早就被磨练成为了一支雄狮,这不是龟兹国的士兵能够抵挡的。

很快,龟兹城破,国王白纯被杀,鸠摩罗什成为了俘虏。哀鸿遍野、流血漂橹,罗什三藏不愿拥护他的百姓遭遇罹难,只得束手就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正满35岁的这一年,那个可怕的预言竟然真的成为了现实。吕光不过一介武夫,他根本不信奉佛法,面对俊美的罗什三藏和匍匐在他脚下的信徒,吕光的心中生起了一股无名之火——他要羞辱这位佛教的圣人。

吕光不仅让罗什骑着笨牛劣马在街上游行,还设计将其灌醉,而后逼迫鸠摩罗什与龟兹公主圆房。一代高僧就此破戒,鸠摩罗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与其表妹完婚。后世之浅薄者,为此演绎出了无数的故事,所谓不负如来不负卿等等,笔者看来都是不值一哂的荒诞意淫。

在那个时代,在那样的境遇之下,罗什是相当无奈的。彼时的中原战火不断,人命如同草芥一般,断不是他一个僧人能够自主的。罗什自幼出家弘法,戒行精严的他破戒实属无奈,他知道吕光是为了羞辱他,是为了羞辱佛法,但他不能轻率地以死相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以一时之意气而死,轻于鸿毛;为信仰而忍辱偷生,或许能重于泰山。

正当吕光押解着破戒的罗什以及三万龟兹百姓浩浩荡荡地向着长安前进时,中原一场更大的变故发生了——东晋的谢安在淝水大败苻坚。随后苻坚兵败被杀,吕光就此留在凉州称王,拥兵自重成为一代军阀。而罗什在凉州被监禁长达17年,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就这样葬送在了荒漠中的凉州城。

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这是鸠摩罗什留下的唯一一首诗,晚年的他赠与沙门法和十首诗,但只有这首流传了下来。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罗什那种对于信仰的虔诚与坚定,哀鸾是佛教的神鸟,被比作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一,它常常出现在佛经中,寓意为佛音。其声婉转清丽不入俗迹,其品行高洁择梧桐而居,如梵音佛声涤荡尘世泥垢。

罗什少年时,曾听闻他的母亲说东方是他的使命所在,他以后会去到东方弘扬佛法。彼时的罗什立下宏伟誓愿,要到东方普渡众生,哀鸾者,佛音也,罗什就是要做那一只圣洁的传法之鸟。在凉州17年的漫长岁月中,鸠摩罗什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信念,在极度苦闷、肃杀的环境中忍辱负重。

在此期间,他深入佛教大小乘的经藏,而且精心钻研了汉语和汉文化典籍,这为他日后的弘法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河西走廊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一位震铄古今的佛教大师悄然成长,这位千古一僧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他日后竟然真的能够与中土结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肌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不仅仅适用于出世的圣人,还适用于一切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圣人,在长达17年的艰辛等待中,鸠摩罗什终于迎来了他的春天。

公元401年5月,后秦国主姚兴发兵十万攻打凉州,此时的吕光已经不在人世了,凉州城破。自吕光兵临龟兹城下,直到姚兴将其迎至长安,整整20年的时光已然过去。俊俏的鸠摩罗什大师,也早就退去了皮囊的浮华,成为了目光如炬的老僧。在漫长的等待和蛰伏中,他终于来到了东方的土地上,开始了中国佛教史上最壮丽辉煌的译经生涯。

中国佛教的译经事业,有两次空前绝后的巨大规模,而且地点都在长安。一次的主人公是大唐三藏玄奘,而在此之前的则是鸠摩罗什的长安译场,这两位三藏都是历经磨难的圣人。玄奘归国时,从天子至于民众匍匐跪拜,百万百姓沿街欢迎其归来。而鸠摩罗什三藏也是如此,后秦国主姚兴以极大的礼仪迎他入长安,等待他的还有在中原沉睡了200余年的大量经卷。

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之后,姚兴专门为他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而且配备了500余名僧人协助他。于此同时,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数千名僧人,也成为了长安译场的学僧。关中学僧从此以后,与南方庐山慧远所在的佛教中心彼此相望,铸就了中国佛教史上最令人怀念的时刻。

鸠摩罗什译经以意译为主,一改之前的直译风格,他手持梵文原本,脱口而出便译成汉文,又协助他的弟子笔录。罗什的译文深得佛陀三昧,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文字水平高超,流畅优美浑然天成,是不可多得的文字般若。罗什一生译经380余卷,在数量上只有玄奘能够与其匹敌,在质量上玄奘与其亦不分伯仲。

但就在这期间,鸠摩罗什三藏第二次破戒了,他的这次破戒从表面上来看是主动的,但实际上仍旧是被动的。

史料记载,罗什在给姚兴讲法之时,说:我的肩膀上有两个小孩,扰乱了我的心智,我要一个女人驱逐他们。姚兴马上心领神会,给鸠摩罗什送来了一个宫女,后来她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后来,姚兴干脆对鸠摩罗什说:您这样的人,千年也难出一位,干脆您多留下一些法种!于是,便给他送来了数十名歌姬,罗什后来搬出了译经的草堂另外居住。

表面上看来,姚兴似乎比吕光更为和善,这次是罗什主动破戒的。但实际上姚兴的手腕要更高明,罗什三藏的破戒仍旧是被逼迫的,只不过他这次配合了姚兴而已。当时的关中僧团声势日隆,教权已经威胁到了皇权,罗什作为僧团的领袖人物,姚兴必然会有极大的警惕。

事实上,将这个话题延伸出去的话,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得到一个结论:历代的帝王尊奉宗教,都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出于利益。以姚兴为例,他将罗什迎到长安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稳定凉州地区的人心,同时有利于他在北方以及西域地区的政治布局。在很长的时期内,西域都是佛教中心,试想一下,一个国君对佛教圣贤态度谦卑,如何不能收买人心呢?

但随着僧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罗什与姚兴之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这种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罗什三藏第二次破戒,实属无奈之举,他个人的名节是小事情,但佛教的生死存亡是大事情。即便他不主动提出来,姚兴也会以别的方式逼迫他,或者说,姚兴在有意无意中早就暗示过他。

对于这件事情,我们还能够对比与罗什同时代的庐山慧远大师,他也始终在宗教与皇权中不断地斡旋。庐山慧远大师从公元381年进入庐山修行,30年来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但他始终与当时的权贵阶层有密切地来往。他所作的《袒服论》、《沙门不敬王者论》等五篇文章,都力图调和佛教与皇权的矛盾,并且努力地将佛教中国化。

鸠摩罗什和庐山慧远的方法不同,但对于佛教的影响都相当巨大,鸠摩罗什的长安僧团得以保全,而庐山慧远的南方僧团也得以保全。但是,鸠摩罗什三藏的行为在当时不为僧众所理解,他这种亦僧亦俗的修行方式马上就遭到了弟子的效仿,并且有很多人以此来质疑他。

那么,鸠摩罗什大师是否就不昧因果呢?答案是否定的。他的第二次破戒与他翻译的一部书有很大的关系,这部书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维摩诘经》,维摩诘居士主张的不二法门给罗什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这种既出世又入世,自在神通、游戏人间的修行方式,给佛教的中国化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后世的很多文人,比如王维、王安石等人,都非常推崇《维摩诘经》。

晚年的鸠摩罗什三藏,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当时的汉地学僧,对于《维摩诘经》的领悟度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不明就里的学僧因此而放纵,最终罗什三藏不得不采取非常极端的方式平息这一事端。

在一天过斋的时候,罗什拿着一碗银针对弟子们说:你们要是谁能和我一样,把这些银针吃下去,那么你们也能与我一样娶妻生子。说完,他便当着三千弟子和姚兴的面,将这些银针一根一根吞了下去,从此以后弟子们再也不敢不守戒。

我是淤泥里的莲花,你们要学做莲花,摈弃淤泥!

这是鸠摩罗什晚年经常说的话,此时的他已经在长安译经12年了,垂垂老矣的罗什预感到了自己的圆寂。公元413年,罗什在佛前当着弟子发下誓愿——如若自己译经无误,往生之后身体焚化,舌头化作舍利子。

413年4月13日,一代高僧鸠摩罗什三藏在长安草堂寺圆寂,荼毗后舌头化成了舍利子。外国沙门感慨:罗什所译经典,不到生平所学的十分之一。关中僧团中走出了很多高僧,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国佛教界开宗立派的人物,这些僧众都自称是罗什的弟子。但实际上,罗什本人从未承认过一人,因为他一生两次破戒的缘故。

罗什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乘佛教奠基人,一生译出的经典多达380余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他本人也被称为汉传八宗共祖。除了《金刚经》这样流传广泛的经典之外,维摩经》《大智度论》《妙法莲华经》《坐禅三昧经》等经典都是学佛者必读的经典,由此可见大师对中国佛教界的贡献。

对于大师生前的一些争端,学佛者必须要联系那个时候的历史,加以辩证地分析,而不是听任坊间的传闻随意编排。大师之功绩高山仰止,大师之过失实属无奈之举,悲心切切的一代佛子,千百年来造福无数有心学佛者。末学谨撰此文,以正视听,顶礼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南无阿弥陀佛!

——池光雪庵——

中国佛教人物系列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