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什么朝代的人(项羽是什么朝代的人物)

时刻小站 129

1949年,毛主席得知南京解放的消息后,挥毫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著名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思绪连接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魄力,要学习刘邦,不要学习项羽,沽名钓誉,错失机会,最终落得兵败身死的悲惨境地。

总统府

遥想当初,项羽40万大军兵入咸阳,火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分封诸侯,收尽妇女财货而东时,何其威风显赫!然而,不到4年时间,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兵败如山倒,一代西楚霸王乌江自刎而死,基业尽失,江山易主。

项羽为什么会从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会失败?刘邦又为什么会从逆境之中逆风翻盘,建立大汉帝国?其实项羽的悲剧从项羽出生那一刻便已注定。

01 取而代之

司马迁的《史记》,惶惶巨著,其中记录了两则小故事。

第一则小故事收录在《项羽本纪》中,说的是,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时,渡过浙江游会稽祭祀大禹时的场景,大家都知道,始皇帝在攻灭六国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会稽郡正是原先楚国的统治范围,也是楚国贵族项氏家族的逃亡避难之所,因此项羽有幸观看到始皇帝的出行盛况,从时间和地点上推测,这一段历史记载应当属实。

始皇帝巡游路线图

始皇帝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系,然而这种体系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各地平静的表面下是原六国参与贵族的暗流涌动,始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出行巡视地方,以皇帝之尊压服地方。为彰显皇帝的威严,始皇帝的出行队伍也是非常庞大壮丽,专门的车队就有三类,分别是前路开道的立车、移动寝宫的安车、混淆视线的副车。

立车,一般由始皇帝的亲卫乘坐,士兵会站在立车上,巡视周围,确保车队的安全。安车,提供了始皇帝休息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还有一种称之为副车,张良博浪沙刺杀时便是误中副车。

始皇帝动漫形象

始皇帝的出行队伍,即使是出身贵族的项羽在见到了,也是心生羡慕,于是项羽的心里话再也藏不住,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我可以取而代之,过一把做皇帝的瘾。

无独有偶,根据《高祖本纪》中的记载,刘邦也有幸看到始皇帝的出行盛况。车里坐的人,一统天下,富有四海,雄才大略。再一看路边的自己,穷困落魄,壮志难酬。都是差不多大的年纪,咋就差距这么大呢!(注:始皇帝出生于公元前 259年,刘邦出生于公元前 256年,始皇帝仅比刘邦大3岁!)

刘邦也是心生羡慕,感慨莫名,一句心里话,也就脱口而出,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大丈夫就该这样啊,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天下归一统,功勋酬壮志。

汉高祖

这两则小故事对照着看,很多人会说刘邦胸怀大志,项羽狂妄自大,但其实这则故事依然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的取而代之,是一种破坏,推倒了重建,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则是一种继承,在前人的基础发扬光大。

两人后来也正是如此做的,项羽占据咸阳后,开启分封制,完全背弃始皇帝的政策,重走春秋战国时楚国的老路;同样出身楚国的刘邦,在入主咸阳时,与百姓约法三章,坚定地表明了拥护秦法的态度,也因此得到了老秦人的一致拥护,这也是刘邦暗度陈仓,兵入关中时,能够轻松击败三秦的章邯、董翳、司马欣的根本原因。

对于秦王宫,刘邦秋毫无犯,项羽尽夺财宝妇女,事后一把火烧尽。对于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刘邦选择了善待,项羽选择了杀。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选择,便是因为刘邦选择的是继承,他想要的是在秦王朝的基础上开创属于自己的新王朝,项羽选择的是破坏或者说是复辟,他要打破始皇帝制定的规矩,将统一再次打散回归混沌,也正是如此原因,项羽选择了西楚霸王,而不是登基称帝!他要建立的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而只是一个偏安的王国,更准确地说是项氏家族主导的复辟楚国!

项羽动漫形象

02 楚国贵族

对于项羽的失败,其实早在项羽出生时,便已注定。

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项氏家族,祖父项燕更是楚国亡国前的重要将领,先败李信,后败于王翦,兵败身死,也断绝了楚国最后的希望,项氏家族随着楚国的覆灭走向衰败,残余族人流亡藏匿。

项羽出身这种大家族,给了项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同时,也灌输了家族的使命,权力的传承!楚国八百年的统治下,楚国境内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家族利益为先的思想早已深入每一位楚国贵族的骨髓之中。当秦发起灭楚之战时,楚国内部还不能完成国家内部的思想统一,一致对外,楚国世家之弊由此可见。

项羽

项羽出身其中,也承担了这种家族权力传承的使命,因此我们会看到,项氏族人无论忠心与否,不论才干多少,都能够获得不错的职位。族人项伯暗通刘邦,项羽岂能不知,却不能杀,因为项羽生活在这种宗族社会之中。唯一的谋臣范增,却是外族,项羽能信任吗,敢信任吗?即使项羽敢信任委以重任,在宗族的牵绊阻碍之下,范增想要办成事情,也是事倍功半!所以范增才有竖子不足为谋的感慨,怒而离去,结果死在半路。说实话,范增的死,也挺蹊跷,这其中有多少项氏族人的功劳,不得而知。

始皇帝开创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皇帝权势威望一时无两,项羽不会看不到这其中的利害,但是项羽却不能这么做。项羽虽为诸侯统帅,却无法节制各路诸侯,空有名而无实际权力,一旦项羽想要恢复秦法,这些诸侯分分钟就会调转枪口,对准项羽。与此同时,项羽自身的根基,从江东带来的八千子弟兵,早已习惯了楚国的治理方式,正眼巴巴地等着项羽兑现好处,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与其说项羽急着还乡,不如说项羽急着向自己的班底兑现承诺,稳定根基。

项羽,只能分封,只能开起历史的倒车,只能选择破坏复辟,也只能走向失败的归途,这是从出生便已注定的悲剧!

西楚霸王项羽

03 父与子

项羽的生身父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千古之谜,甚至关于项羽父亲的名字都无法确定,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项燕死后,项羽就一直跟随在叔父项梁身边,项燕死于公元前223年,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此时项羽大约虚岁9岁。幼年丧父又失去了祖父的庇护,叔父项梁成了项羽的监护人。

那项羽与叔父项梁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是否会导致项羽悲剧的原因之一呢?

史记中又加载了一则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请问看到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项羽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还是说项梁的放纵?从读书到学剑到学习兵法,项羽的教育一波三折,身为老师的项梁任其不断切换,最后只懂得个皮毛,特别是兵法,出身军事世家的项梁岂会看不出项羽的斤两,却不加引导,放任自流。

从这个故事来看,项梁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情同父子。

项羽虞姬

项梁会稽起义,杀郡守的是项羽,拼死诛杀围攻秦军的还是项羽,最终出面举起义旗的是项梁。举起反秦大旗后的项梁对于项羽的安排是做一个冲锋在前的副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如果是作为继承人培养的话,项羽不应该坐镇后方,居中指挥,调节各方势力的统帅吗?也正是因为项羽一直干着冲锋将军的活,在楚汉之争时期,项羽不得不亲率大军前线对峙,后方无人镇守,最终兵败。

定陶之战时,项羽作为一支偏师,承担起最重要的前锋拦截任务,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秦军在章邯的率领下,突袭了项梁所在的中军,一举击溃楚军,项梁也在混战中身死,我们无法得知项梁是否真心将项羽当做继承人培养,或者已有其他继承人培养计划,总之所有的图谋都在这一场战争中,随着项梁的身死而烟消云散,项氏家族的重担骤然落在了项羽的身上,项羽匆匆上位,却面临着来自楚怀王的反扑。

楚怀王熊心,楚国名义是君主,但实际上是项梁在范增的建议下扶植起来的傀儡,早期的楚军实际上更准确地称呼应该是项家军,随着定陶之战的落幕,项氏势力受到打击,楚怀王也掌握了部分权力,楚怀王派出的宋义轻松压制住了项羽,逼的项羽不得不一力降十会,诛杀宋义来破局。

若是作为继承人培养的项羽,至少在项梁死后,不至于被轻松压制。

历史已然消散,我们无法得知真相,只能从古籍中窥见一丝痕迹。项梁和项羽之间的父子情,或许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项羽在匆促中接手的项氏势力,本身就不是一个以项羽为中心的团体,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项伯这种项氏核心成员要暗通刘邦了,或许项羽并非项氏选定的家族继承人!

外敌逼近,内部不稳,项羽岂能不败!或许项羽的悲剧早已注定!

秦时明月项羽动漫形象

04 终章

项羽为何不登基称帝,而是只称西楚霸王?因为项羽既不敢也不能,一旦称帝,便是项羽势力崩溃的开始。

一个人不能决定出生,或是贫穷或是富贵,大多数东西都能够通过后天努力改变,在改变自身命运上有人倾其所有,有人满身伤痕,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冲破命运的枷锁,唯有自身始终坚持的奋斗与努力,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秦帝国亡于秦法的崩溃,项羽亡于对秦法的漠视,最终的赢家刘邦则捡起双方丢弃的秦法,擦干净上面的灰尘,取了个新名字,叫做汉律,建立起长达400年的大汉江山!

一个势力集团的崩溃有着很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只是选择一点切入,进行考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

最后推荐一下王伟先生的畅销书《看懂中国格局的第一本书:从诸侯到帝国》,书中介绍了大禹治水到西汉帝国的建立这段历史,提出了诸多很有意思的看法,本文中关于项梁与项羽关系的考证也多方面引用了书中的举例。总体来说,这本书很有启发性,对于华夏文明的起源和运作模式,有着不同一般的见解,值得一读。

近期文章链接:

1.中国,为何一定要统一,也必须要统一?

我是青衫弹史,全文3900余字,阅读时长3分钟,感谢您的支持!

青衫遮不住,毕竟要弹史

留言评论、点赞收藏、关注赞赏,支持!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王伟 《读懂中国格局的第一本书:从诸侯到帝国》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