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念田
封禅,是中国古代极其重要也极为古老的一种最高祭祀仪式。封禅包括封和禅两种祭祀仪式。所谓封,指在大山山头之上堆土为坛祭天;禅则是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拔草除地,建祭场祭地。有专家考证,汉字中的报,在甲骨文中就像是一个大的石台,其本意就是在石台上祭祀祖先,后来由对祖先的祭祀引申出对他人和组织的回报之义。
汉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就说过自古受命帝王,何尝不封禅?可见封禅之礼,是中国上古君王的重要祭祀礼。在上古传说中,有七十二位帝王封禅泰山。而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明确列出的有十二位上古帝王: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
早有专家指出,七十二只是一个吉祥数,并非信史。所谓的七十二是上古阴阳五行学说中一个常用的数字,是把一年三百六十天按照金木水火土各分为七十二天,在古代史籍中极为常见。而司马迁所谓的十二位帝王,是其整理的帝系系统中的帝王,是古代传说,有其历史内涵,但并非信史。
秦始皇帝像
自商朝以来,可以明确考证,真正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中国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赵政、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唐高宗孝皇帝李治、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和宋真宗元孝皇帝赵恒。
大体而言,封禅祭祀制度在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其中,新莽政权是分水岭。此前大体实行的可以称为是大郊祀,新莽以后是小郊祀,其中的差别就在于祭祀的位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兼并天下,建立了一统的大秦帝国。在陆续施行于帝国各地的一统中,宗教祭祀的一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秦始皇帝整合了齐国和秦国两国的祭祀仪式,陆续立过两百多个坛庙,称为祠畤。秦始皇帝于公元前219年有一次极大规模的巡狩,从关中出发,周游今山东地区,登泰山,禅梁父,然后巡海南下,自荆州走南边的武关回关中。
汉武帝的封禅与之类似,也是倾全国之力的大祭祀,但是也严重消耗民力。此后便有了罢庙废祠的主张,到了新莽政权,在儒生皇帝王莽手里正式废除了大规模的封禅祭祀礼,而是在首都立坛,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祖宗。
汉武帝像
此后虽然有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唐高宗、唐玄宗也因为好大喜功行国封禅大礼,但是制度化的封禅礼已经不存在了。而到了宋真宗之时,其因为封禅严重耗费民力,也遭到了当世和后人的批评。
王莽像
此外,武周政权则天皇帝(后)武瞾在河南嵩山也举行过封禅大典。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举行封礼,并以登封作为自己的年号,不过由于其身份特殊,政权也属昙花一现,而且并未在泰山而是在嵩山举行封禅礼,这次封禅在后世史书上并不很受重视。
参考文献
《史记·封禅书》
马端临:《文献通考·郊社考》
李零:《岳镇海渎考——中国古代的山川祭祀》
杨联陞:《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