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什么意思(名媛什么意思网络语)

时刻小站 107

这两天,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网帖上了热搜。文中,作者号称花500元入群费,潜入魔都名媛群,用群聊记录,揭开了名媛们的真面目:40个人一起拼豪华酒店拍照,几个人拼一双二手名牌丝袜。

而路数类似的男版名媛也在10月15日进入公众视野,让网友们直呼大开眼界。据媒体调查,类似的装富产业链名媛流水线的确是存在的。

光明日报:不必只靠炫耀来展示自己的成功

名媛的出现不该让我们感到突兀。在当代商业社会,消费不仅是维持生计的规定动作,也是不断被强调的生活导向,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正如鲍德里亚所言,人们购买奢侈品、豪车,看中的不是它们的实际作用,而是其符号意义——买得起他们,证明的是个体的社会地位以及价值。但是,名媛们所要直面的关键问题还是,经济实力和外部形象的巨大落差,应该拿什么去弥补?虚假、浮夸的人设,终有崩塌的一天。人生本来就可以有多种选择、多条道路,不必只靠炫耀来展示自己的成功,不应该被围困在某个浮华的牢笼里。

中国青年报:外在可涂抹,旨趣无法捏造

网帖更像一部辛辣的世情讽喻小说,暗讽生活中赤裸裸的捞女。当个人形象建立在虚假基础上,并试图以此跻身所谓名流 ,只会掉入名利场的诱惑陷阱。放大的物质诱惑,只会摧毁亲密情感基础。同样,虚假形象的维持,要持续投入更多谎言,虚假连缀着虚假,极可能如泡沫般被戳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标金钱物质,钓鱼女孩很容易惑于外在,跌入更大更深的套路里。社交圈层的基础是同温,即使人的外在可以涂抹装修,但人际间的性格旨趣显然无法扭捏生造。

新京报:流水线打造名媛富少,是种病态价值观

装富产业链的客户并不仅仅是女性,也会为男性定制,通过打造各种富二代或青年才俊形象,实现某种需求。为什么要装富?因为富代表着社会的普遍认同,也会带来更多资源。所以,许多人会追求与收入不相符的物质生活。但是,物质不应是一个人社交的全部筹码,婚姻也不该是一个明码标价的市场,更不应该成为某种套路。毕竟,越是有底气的人,越不会介意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而虚假越是泛滥,真实的价值也就越高。假名媛阔少所展示的扭曲价值观,绝对不值得提倡。

红星新闻:社交要量力而行

如果说劳动和制造工具是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的话,不妨把社交比喻为从人到媛的转变。人们对拼团名媛的反感,很大程度上是这种行为过了。这种厌恶,隐含了一种更合理的诉求:社交要量力而行。或许拼团名媛只是聪明的自媒体创作者虚构出来的极端场景,但它的土壤却是无比真实的。对社交媒体时代的人来讲,值得反思的是,要弄清楚自己真实的自我和这种虚构自我的差异。人设可以切换,可以经营,但是夜深人静时,你又该如何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

广州日报:假精致成不了真名媛

这些假精致的名媛们完全曲解了名媛的定义,简单地把物质上的丰富奢侈和名媛画上等号。殊不知,名媛的意思原为名门闺秀。在民国时期指那些出身名门、有才有貌、又经常出入时尚社交场的美女。很多耳熟能详的民国时期的名媛,如杨绛、林徽因等,无不以出色的才情风姿闻名。她们受到尊崇并非只是因为物质的丰富,更是因为才华和智慧。知识渊博、处事通透,一举一动都是大家闺秀的风范,这才是真正的名媛该有的样子。批发量产的修图朋友圈、伪造的虚假人设或许可以蒙骗一时,却无法欺瞒一世。因此,假名媛们与其费尽心思打造人设,不如凭借自己的努力,切实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不断提升自己。

网络跟帖:毁三观!人生真的需要那么假吗?

网友 灿先生——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咋都变成这样了呢?太可怕了吧?你们简直比演戏还要假。真正有钱有实力的人,他们会干啥?反正我知道他们是不会把时间都花在这样的没意义事上。他们会去想,怎么让时间变得更有价值,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好,又或者怎么可以赚到更多钱。人家哪里有那闲功夫去特意拍拍照发发朋友圈给别人炫耀啊?

网友 LR-局外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因为虚荣心打肿脸装胖子,真的有点可笑;试问,拼出来的名媛假象,能拼多久?

其实,平淡的生活也挺好,至少那是真实的,可惜很多人看不懂,过着刷卡透支装富的生活,最后差点连自己都骗了。

网友 皆梦如影——

现在的社会太浮躁 导致很多年轻的孩子们都需要经过这个浮躁的过程吧,慢慢就懂了吧,腹有诗书气自华,共勉。

网友 爱吃菠菜的大白兔——

租衣服穿还很坦然,坦然不是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吗?包装成虚假的样子想走捷径叫坦然?真正的你,谁也不知道,但希望你自己知道。

来源: 综合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