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源的源是什么意思(钱江源的故事)

时刻小站 112

在开化县金星村村民徐卫团的记忆中,地处钱江源头的家乡,静卧深山,路远且险。一家人挤在一间破旧的老房中,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20多年前,徐卫团背起行囊毅然离开家时,压根就没想过会回来创业。

但如今,经过多年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家乡山川秀丽、景美人和,成为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徐卫团回到了金星村,搬进新房,开起了民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凤凰涅槃,蝶变新生。 2236平方公里的开化,岂止金星村风景独好——从生态立县的全国首提,到国家公园的先行先试;从一江清水送下游的使命担当,到百里金溪画廊的绿色发展实践,开化生动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故事。

理念之变,山清水秀气象新

盛夏的开化,空气清新,泛舟马金溪,水面一览无余,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葱茏的青山。

下淤村,依山傍水,马金溪穿村而过,村民叶小平在农家乐里亲切地招呼着慕名而来的客人。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马金溪如今每年能吸引近20万人次纷至沓来,彻底改变了自己和村民的生活。

拓宽转化通道 山水间迸发美丽经济

2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长满荒草的地方。下淤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廷回忆,那时的马金溪,河道被挖得坑坑洼洼,村后的山林被砍成了秃岭,村集体收入一度为负数。

下淤并非个例。九山半水半分田,开化靠山吃山自古皆然,砍伐树木带动的造纸、木材加工产业,每年能为当地带来超10亿元的经济效益。但经年累月的开采,遍布的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却让钱江源一度成了污染源,出境水常年劣Ⅴ类。

绿水青山不保,金山银山何来?

新发展理念带来新发展面貌。开化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先后关停20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大规模封山育林,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村庄改造。

252平方公里,是国家批复给钱江源国家公园的试点范围,不搞大开发,不能大建设,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开化大力整治环境,仅在试点区范围内就主动叫停35个在建工程,将十多亿元的投资拒之门外。

在全省提出剿灭劣Ⅴ类水的目标之时,开化又自我加压,主动提标:消除Ⅲ类水体,打造全省最优水质。眼下,开化森林覆盖率高达80.9%,常年空气优良率99%以上,出境水质常年保持Ⅰ、Ⅱ类。

同时,开化以试点多规合一为契机,及时将马金溪两岸的规划与县域总规、旅游发展总规相衔接,串景成线,打造百里金溪画廊。

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治水造景之下,马金溪寻回了本色,下淤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善待自然,自然就一定会回馈你的。现在大家都在用心地保护环境。叶志廷深有感触地说。

产业富民,生态经济势头劲

还是那片群山,那湾溪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早已变成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这几天,徐卫团正在装修提升自家民宿,打算赶在十一长假前重新开业。预计花费将近40万元。村里的高端民宿发展势头强劲,我也要跟上。他介绍,民宿房间周末基本要预约,有时甚至要提前半个月。生意好时,一个月至少三四万元收入。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如何让环境优势变成发展优势,2015年,金星村决定搭上全域旅游的快车。如今村里民宿、花海渐成规模,去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多年的坚持,农村变景区、农民变老板,原本沉睡的绿色资源,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资本。

从零到50万元,因为一条鱼,何田乡高升村实现了绿色振兴。

高升村地理位置偏远,最高海拔800米,8个自然村散落在山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是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这样的乡村找到发展出路,是减缓相对贫困的关键。

高升村古法坑塘养鱼有600余年历史,养出来的鱼肉细腻鲜嫩而有弹性。这种古法养鱼离不开开化优质的水源。高升村党支部书记张顺良介绍,高升村海拔高、生态好、水资源丰富,近几年,村里将低效的集体土地开发为高标准的养殖场,培育集体精品鱼塘16个,带动农户发展鱼塘120余个。方塘一鉴开,源头活水来,既治水,又造景,更增收,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2017年,高升村经营性集体收入实现零突破,达到5.04万元。

在开化,清水鱼一口坑塘,万元增收、中蜂户养十桶蜂,增收万元钱、红高粱一亩地万元钱,各地正发挥自身优势,巧妙嫁接绿色产业,带动全县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增幅15%以上。截至2019年底,开化农民年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4338元增至19001元,城乡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山呼海应,绿色未来路更宽

绿树迎风摇曳,音坑乡底本村百余亩橘园近7000株橘苗长势旺盛。等橘园投产了,每年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还能为村民提供近50个就业岗位。底本村党支部书记郑玉兰介绍,底本村是产橘大村,受限于设备、人员、技术等,产业发展一直跟不上市场变化。

2019年底,底本村橘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山海协作结对地区,杭州建德不仅带来了300多万元资金,加快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还引进了美国糖橘、金秋砂糖橘等优质品种。未来,底本村还将发展采摘游,最大程度发挥橘园的经济效益。

丙申年夏,下淤景区提升工程,其旨与山海协作所谋相符,故将其纳入‘多点’之一,斥资相助。修桥筑路,整缮民居,靓丽水岸,旬月功成。既造福一方民众,亦添国家公园新色,立石以记。下淤村村口的石碑在阳光下灿烂夺目。

2013年,开化和桐乡两地携手开展山海协作。第二年,下淤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2015年,两地签署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区共建协议,打造全省首个以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园,通过一园多点的开发模式,开化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生态、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目前,产业园共投入资金28.6亿元,涉及建设项目41个。下淤村的AAA景区综合提升工程成为首批意向建设项目。

改造房屋外立面,修建游步道、文化广场,建设亮灯工程……下淤村在提升中不断增强着内生动力,村里年旅游营业性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山海牵手,细致入微,层层深化。镶嵌在绿水青山中的开化,站在了高质量发展新风口。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程中,开化乘势而上,主动敲门与上海对接,拓宽市场空间、扩大项目投资、开展旅游推介,将好生态卖到上海。

前不久,开化包场上海南京路世纪广场,龙顶茶、青蛳、清水鱼、有机蜜、根雕艺术品等被推向千家万户,推动两地优质生态农旅产品互换交流;县旅游行业协会与长三角旅行社签订100万人次游客输送协议,开化还将成为上海职工疗休养目的地,钱江源头和黄浦江畔从此不再远。

源藏物华兮绿水青山,殷盛相继兮活力飞扬。绿色发展兮潮流所向,公园芳华兮驰誉流芳。正如开化赋所言,开化正在发展和保护、经济和环境相得益彰的道路上大步向前,活力澎湃。

开化是个好地方,好在哪?已然有了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