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怎么样(西北师范大学好就业吗)

时刻小站 105

西北师范大学,这所诞生于1902年的高等师范学府,坐落在西北省会城市兰州,距今已有120年历史。同大部分西北院校一样,西北师范大学也是一所内迁的大学。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开设两大学科门类,普通学和专门学,被当时的清政府高度重视。生不逢时,基于当时不太平的大环境,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侵、卢沟桥事变等变故,学校饱受摧残,以致不断停办、搬迁,先后迁往陕西西安、汉中等地坚持办学,1940年迁到了现在的所在地兰州,当时的学校叫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58年,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师范院校之一;198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现在的西北师范大学,是甘肃省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院校。学校拥有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博士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

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师范大学参评的14个学科中,教育学为B+;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等9个学科为B类;心理学、中国史、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等5个学科为C类;令人遗憾的是,没有A类学科。

学校的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我们从学科建设和历史沿革来看,西北师范大学祖上确实很阔,而且实力不俗,14个参评学科一大大半都是B类,虽然没有A类学科,但在整个西北地区也算数一数二的师范院校(仅次于陕西师大)。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之后,西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重点院校再一次无缘,令曾经的校友和广大网友倍感失望。那么,西北师范大学距离现在的双一流,究竟还有多远的距离,是否还有希望冲击下一轮的双一流?

我们先来做一个横向的对比,参照对象是上海师范大学。

从目前双一流评选的政策解读,师范类院校已不再是香馍馍,未来的评选标准同样适用。前些年,国家遇到了很多困难,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高端材料、大型设备、芯片制造等关键技术上,屡屡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双一流的适时出现,可以尽最大的能力办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等师范类院校要想进入双一流难度并不小,抛开那几个部属的(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和已经评上的(湖南师大),实力最强的算是山东师大、上海师大、福建师大了。地域不同,所在的平台自然不同,上海永远是上海,福建、山东永远是经济强省,富人家穷养的孩子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比的。

2022年,上海师范大学的经费预算,在上海地方高校中以19.72亿排名第三,超过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等工科院校。而西北师范大学的预算经费只有8.13亿元,还不到上海师大的一半。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这个道理:加强学科建设,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经费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经费是万万不的。

上海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一共有24个学科参评,大部分学科都与西北师大有着高度的重叠。两个B+学科教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比西北师大多一个;B类学科有13个,比西北师大多4个。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总体实力西北师大逊色于上海师大。

西北师范大学唯一有希望冲击双一流的学科,恐怕只有B+的教育学。再看这学科的第二轮双一流评了哪个学校:北师大、东北师大、华东师大、厦大、华中师大和西南大学。不仅入选的学校少(可参照材料学科上榜的学校多达30余所),更是清一色的985、211。这些院校无论在层级还是学科建设,都是西北师范大学望尘莫及的。

西北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就像两个难兄难弟,在各自所在地区常年被压制。西北师大在陕西师大的影响下辐射面缩小,上海师大在华东师大的影响下,知名度大打折扣。它们的实力说弱也不弱,说强也不强,要想靠自身实力逆袭成为双一流,这个难度真的很大。

所以,从这些角度分析,西北师范大学与双一流的距离,其实就是一个上海师大。

在个人看来,西北师大要想进入双一流,只有两个方案行得通:

1 加强交叉学科的建设,争取国奖的突破;

2 靠政策,就比如陕西师范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