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在《七步诗》里面道尽了兄弟相残的可悲,在他看来自己理所应当的就是受害者。恰恰相反的是,正是有了自己昔日的争宠夺嫡,才会有今日的结局。要知道当日在曹植的攻势之下,曹丕差一点就保不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在长子曹昂跟天资聪慧的曹冲去世之后,卞夫人所生的曹丕、曹彰、曹植三人成为了曹操继承人的首选。曹彰因好武恶文,时常被曹操批评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所以最终的继承人只能在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当中挑选。
其实早在曹昂去世之后,曹丕就成为了曹操最年长的儿子。建安十六年,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这是曹操其他儿子都没享受过的待遇。在这一时期里面,曹营上下屹然在内心当中,接受了曹丕这个太子。
但是在曹操心中却不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曹植才华出众,深得曹操的喜爱。据《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载:‘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对于曹植的宠爱,一度让曹操发出了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的感慨。正因如此曹操一度想要将这太子之位传给曹植,如果不是后面曹植自己作死,说不定这曹氏江山早就易主了。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弟弟,曹丕要么选择抗争,要么选择放弃。天生好强的曹丕自然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太子之位。为此他积极的筹划着,对他而言最大的王牌就是自己长子的身份。所以当曹操决定要更换太子之位时,一大群老臣便主动出来劝谏了,当然这些老臣大部分都是曹丕授意的。
据《三国志·毛玠传》载: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寮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除了毛玠之外,另一谋士崔琰也极力地拥护居长的曹丕,甚至声称愿意以死拥护。据《三国志·崔琰传》载: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毛玠以袁绍废长立幼为戒,而崔琰则是以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反驳,这才暂时打消了曹操改立曹植之心。
拉拢人心,则是曹丕守护太子之位的第二步。在太子之位受到威胁后,曹丕便有意的拉拢曹操部下,对曹操看重之人皆以礼待之、虚心请教、极为恭敬,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许多曹操部下的大力支持。
据《三国志·张范传》载: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咨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张范、邴原二人为曹操所看重,让曹丕有事多向这二人请教,曹丕遵循父命,视二人为恩师,事无巨细皆以咨之。自此张范、邴原便为曹丕所用。
贾诩、荀攸、荀彧三人更是曹操身边的重要谋臣,为此曹丕努力亲近他们,或是请教,或是探望,或是礼遇之。贾诩本就是支持曹丕的,为此多次向曹丕提供了以崇德、尽职、孝顺来提升自己在曹操心中地位的意见。荀攸多次为曹操建言献策,常有奇计,深受器重。曹丕对荀攸极为尊崇,在荀攸病时亲自去床前探望,史载: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
荀彧之子荀恽向来与曹植较好,曹丕担心荀彧支持曹植,为了争取荀彧的支持,文帝曲礼事彧。时人很重视礼,曹丕曲礼事荀彧,可见其礼贤下士之心。对于那些武将,特别是夏侯氏一家,曹丕也竭力相交。正是因为曹丕的礼贤下士之下,最终取得了一大批像荀攸、荀彧、张范、邴原等曹操极为看重和信任之人的支持。
塑造孝子的形象,是曹丕守护太子之位的第三步。古人讲求孝道,在贾诩等谋士的建议之下,曹丕对曹操极为恭敬孝顺,即使随曹操在外征战时也手不释卷,早晚向父亲问安,尽人子之道。史载曹丕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
有一次曹操出征时,曹植为父亲作了一篇歌功颂德的赋,自知才学不及曹植的曹丕当即听从了吴质的建议。以假哭的方式掩盖了自己文采不如曹植的事实,并表现出了父子情深之状。在曹丕这般恭敬孝顺的攻击之下,曹操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儿子,而曹丕的太子之位也得以保住了。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