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大谋士(曹操手下五大谋士盘点)

时刻小站 314

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通常被视作曹操的五大谋士。但是五个手指长短不同,谁更被赏识呢?

我在这里进行一番比较。

曹操的评价

既然作为曹操的谋士,那么曹操对于他们的评价是判断谁受赏识的重要因素。

对于这五个股肱之臣,曹操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荀彧为"吾之子房也",将荀彧比作兴汉四百年的张良;赞荀攸"非常人也";对贾诩说是贾诩让他的信义受到天下人看重;对程昱说没有他出力,自己将无家可归;对郭嘉说能够让自己成就大业的必然是你。

因此,可以看出,曹操对于这五谋的评价都是十分高的,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功业

谋士的分量在于"谋",就是说看运筹功夫。但是因为这五人加入曹营时间不同,同时去世时间也有先后。其中荀彧最早辅佐曹操,其次程昱,而后是荀攸和郭嘉,最后才是贾诩。也就是在建安四年的时候,曹操五大谋士全部都在其麾下。而郭嘉、荀彧、荀攸都先于曹操而去,最早的是郭嘉,在建安十二年去世。而曹操征战沙场、从横驰骋的黄金岁月大致是建安元年至建安十七年,因此,看这段时间内五大谋士各自有过怎样的风采。

荀彧

作为曹营资历最深的谋臣,长期以来有着特别的话语权。建安二年,荀彧指出袁绍是最大的敌人。随后分析了曹、袁在用人、决断、治军、德行上的优劣,以此增强曹操的信心,继而提出先攻吕布、再谋河北的战略步骤。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因为粮草不继一度想退回许县,荀彧在信中用刘邦、项羽的例子劝说曹操,认为先退的一方必定陷入被动,还指出袁军气势已衰,只要配合奇谋,战局必然发生变化。可以说将运筹帷幄做到了极致,未达到前线,荀彧准确地判断出两军的气势。

建安六年,曹操想进攻刘表,荀彧予以劝阻,认为要防备袁绍卷土重来。

荀彧辅佐曹操以来,基本都是作为一个大管家留在后方,为曹操提供后勤支持,而在前线的曹操也是时常与荀彧讨论战局,可见荀彧对于曹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贾诩

贾诩曾先后依附董卓、牛辅、李傕、段煨、张绣,最后是曹操。由此可见,贾诩的生存和应变能力之强。而加入曹营后,曹操因军粮将尽问计与贾诩,贾诩认为应该主动出击。

建安十三年,曹操收取荆州后,打算顺江而下,贾诩认为应当把握节奏,建议利用荆州的富饶,完全得到荆州,就可以让江东不战而降。结果曹操没有采纳,就有了赤壁之败。

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韩联军对峙在潼关,因为后勤的压力,马超希望以渭水为界割地求和,贾诩建议假意应允,并设计离间马超和韩遂,从而击败联军。

因为贾诩特殊的身份,使其在曹营不得不小心行事,但是其出色的把握人心的能力与其谋略,再加上低调的做人风格,让贾诩在两代人奸如鱼得水。

程昱

程昱在五大谋士中不能算作谋士的一位,准确来说应该是将军。但是曹操也是对其有过资询。建安三年,刘备向曹操投降,曹操就如何处理刘备询问其麾下谋士的看法,程昱的建议是杀了刘备以绝后患,但是曹操认为不能杀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因此没有杀刘备。后来刘备被派遣去截杀袁术,程昱和郭嘉断言刘备必定反叛,最后果如其言。

建安五年,袁绍移兵南渡,程昱当时只带七百军士守卫甄城,曹操打算为其增加两千人。程昱认为,袁绍拥有十万之众,自视所向无前,见甄城兵少,必然不屑一顾,但是增加了兵力,势必引来敌人,这样反而会被攻克,因此劝曹操按兵不动。

程昱后来的官职都是那些将军号这一类的武职或者是州牧这样的地方官职,基本不像其他四人作为一个谋士为曹操运筹帷幄。因此,从这一点来说,程昱可以从中除去,不再与其他四人进行一番比较。

最后在说荀攸和郭嘉,主要因为两人难分伯仲。我们都知道五大谋士中,随曹操出征的一般都是荀攸、郭嘉和贾诩,因为贾诩来的较晚,因此荀攸与郭嘉的比较最为困难。

荀攸

曹操逐鹿中原的年代,荀彧有着"谋主"之称。因为荀彧代理尚书台,要在朝中承担重任,所以为曹操引来了荀攸和钟繇,而钟繇认为自己远不如荀攸。

建安三年,荀攸分析张绣与刘表虽然相互依持,但必然分裂,不如暂缓进军。曹操没有听从。同年,荀攸认为吕布骁勇,又依仗袁术的势力,不能任其纵横,建议趁早剿灭。曹操率军讨伐,吕布败退固守。曹军久攻不下,打算退兵,荀攸与郭嘉力劝一鼓作气,最后生擒吕布。

官渡前夕,袁军先声夺人,派遣颜良攻打刘延,荀攸分析曹操兵少正面难以抵挡,需要分散对方力量,便提出声东击西之策,于是曹操派兵横渡延津,而后派轻兵袭击白马,借助关羽的勇武,成功斩杀颜良,就此解除白马之围。

之后,曹军运送物资的车辆沿黄河西进,正好遭遇文丑率领的袁军,众人劝曹操撤回大营,荀攸认为可以用军用物资诱敌。果然,袁军因为抢夺物资而阵型大乱,被曹军抓住机会再次大获全胜。

斩颜良,诛文丑,固然有着众将的勇武,但也少不了荀攸的运筹。

在官渡对峙过程中,曹军面临缺粮问题。荀攸就将目光瞄准袁军的军粮,并预判到敌方运粮车即将到达,就建议曹操派遣徐晃前去截粮,最后一举烧毁袁军的物资。之后许攸前来投降,并告诉曹操袁绍派了淳于琼率领一万士兵押运粮草,众人表示怀疑,但是荀攸和贾诩认为许攸值得信任。曹操认可荀攸等人的判断,亲自率军突袭乌巢,彻底摧毁了袁军的粮仓。袁军顷刻土崩瓦解。

建安八年,河北二袁争夺冀州,曹操麾下很多人认为二袁不足为虑,应当南下攻打刘表,荀攸认为应当趁着北方内乱一举多得北方。曹操也是这么认为。

之后,荀攸就很少出场了。从早期的出谋划策可以看出,荀攸对于局势的把握是十分到位的。

郭嘉

曹操曾经感叹只有郭嘉了解自己的心意。在袁曹开战之前,除了荀彧提出"四胜论"外,郭嘉也指出了曹操有"十胜",并也提出先灭吕布的目标,可见聪明人对于局势的判断是相同的。

郭嘉的预见性是无与伦比的。建安五年,曹操打算征讨刘备,众人担心袁绍会从后方袭击,郭嘉胸有成竹认为袁绍不会发兵。最后果如其言。在袁、曹相持官渡的时候,传来江东孙策要袭击许昌的消息,曹军的军心有所浮动,郭嘉认为孙策必定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不久后被许贡门客刺杀。

在夺取河北、剿灭袁氏残余力量的过程中,郭嘉接连献计。建安八年,袁绍刚刚去世,曹军当时也是连胜连捷,诸将都想乘胜追击,而郭嘉独言退兵,建议回军坐山观虎斗。

坐山观虎斗这个计谋郭嘉用了不止一次。建安十二年,袁氏兄弟逃到辽东,郭嘉留下的遗计建议曹操退回幽州,袁氏兄弟的首级不久必将送至,果不其然,辽东公孙度见曹军没有进军,就将袁氏兄弟杀死,献上首级。

由此可见,郭嘉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料敌于先。

谁更受赏识

从功绩上来看,应该是荀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其地位也是无法动摇的,但是因为荀彧完全忠于汉室,导致最后与曹操分道扬镳。而荀攸、郭嘉、贾诩三人,曹操对于他们重用的时间有所不同,荀攸是在官渡前夕,官渡之战后平定河北主要侧重郭嘉,后来就是以贾诩作为主要的谋士。因此,从功绩上看应该是平分秋色的。

但是事实上,曹操对于郭嘉是更加垂青的。为什么?究其原因,一是郭嘉年轻,他是曹操打算托付身后之事的人,但是不料天妒英才;二是眼力独到,算无遗策;三是郭嘉性格爽朗,与曹操十分投缘。

除此之外,在赤壁之战后,曹操曾经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能让曹操如此感叹,可见曹操最为看重的就是郭嘉,当然也是因为逝者已逝,思念去世之人的有感而发,这也是人之常情。

结语

五位顶级谋士在曹操麾下各自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在乱世得遇明主,是他们的幸运。

身养韬略志弥坚,颍川有才伴桑田。

伶心卧砚识今古,傲气秉笔绘忠奸。

计解袁曹十胜败,慧觑辽东一悠然。

荒冢何堪收伟士,空余青史颂机玄。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