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怎么样(余姚市好不好)

时刻小站 15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当我们在讨论宁波未来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的时候,余姚、慈溪都是必然会有人提及且引发强烈议论的点。之前在杭甬双城记——宁波何去何从一文中也有提过。事实上,这也很正常,毕竟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余姚、慈溪两市在宁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济方面:

2020年,宁波GDP1.24万亿;慈溪GDP2008.3亿元,位列宁波各区县第三,仅次于鄞州和北仑;余姚GDP1220.7亿元,位居宁波各区县第四。余慈两市GDP总额占到了宁波全市的26%,经济实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人口方面:

2020年,宁波户籍人口613.7万人,其中市级306.3万人;慈溪户籍人口106.17万人,其中市级97.93万人;余姚户籍人口83.4万人,其中市级61.4万人。余慈两市的户籍人口数占比全市超过了30%,而且市级人口(城镇人口)占比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至于常住人口,其实统计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宁波常住人口大约在850万上下,慈溪约150万,余姚约120万,一样也有很大占比。

地域面积:

宁波面积9816平方千米,余姚面积1500.8平方千米,慈溪面积1361平方千米,余慈区域的总面积同样也占到了宁波总面积的30%左右。

正是因为各项数据在宁波的占比都非常明显,所以余慈两地撤市设区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事实上前几年确实有官方答复称余姚撤市设区的条件基本成熟,中介还趁势大炒了一波。不过,实际上这个事情后期一直再没有其他推进,传说中的宁波第七区也迟迟没有到来。那么,余姚和慈溪这两个城市,未来会怎么样呢?宁波又更倾向于往哪个方向去发展?这就涉及到以下几个假设,是否成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湾新区算不算宁波的一张王牌

前湾新区,究竟是宁波未来的北部门面,还是仅仅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基地?这个认识很关键。如果前湾新区的未来定位,是一个比肩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这样的世界级大湾区的话,那必然是会成为宁波的北部门面的。要知道,像东京湾区这样的体量,几乎聚集了日本1/3的人口,2/3的经济总量,3/4的工业产值。三菱、丰田、索尼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部也落户在其中。而纽约湾区,几乎可以说世界上最知名的金融企业的总部基地都坐落于此,超过三成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也设在纽约湾区,华尔街、纳斯达克交易所等我们或许没去过但早已耳熟能详的名字同样在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不用说了,科技荟萃于此:苹果、谷歌、脸书、特斯拉、英特尔......

好吧,这么写的话,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前湾新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可以比肩上述的世界级大湾区。甚至于,长时间内也很难做到。首先,招商引入和总部基地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入几个500强企业并不足以给一个区域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活力和机会,如果是几个500强企业的总部基地进驻某地那随之而来的带动效应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就好比,肯德基也是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曾经多年排在世界500强首位,但是一个区域的某个商场招商引进了沃尔玛和肯德基,无非是给旁边小区增加了一点便利、以及多了一个餐饮店的选择。但如果换做百盛集团总部搬迁至某某区,影响就完全不同了。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前湾新区没有未来,只是说蓝图很宏伟,但目标可以适当放小一点。

我们姑且认为前湾新区是可以成为宁波北部门面的,那余慈的机会就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涉及到了一个发展的延续性连贯性的问题。前湾新区与宁波中心区之间,隔着余慈两市,如果余慈不迎来重大发展的话,那重要人物来宁波视察工作或者考察项目的时候,由宁波市中心到前湾新区的过程就是繁华——郊县——繁华,相当于我要欣赏这个城市名片,还要穿过两个常年没有大的发展变化的代管县,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么假如前湾新区只是一个远离市中心的产业城的话,那它实际上就是以一个小城市的规划在布局的,园区之内一应俱全。学校、医院、银行、菜场、商场、超市等生活配套应有尽有,而交通以大的配套诸如机场、高速、国道、码头等为主,小的公共交通配套诸如公交、城铁、城际巴士等为辅。这样的一个产业城,实际上是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运作的,像一座卧城,或者说小的卫星城,除了贡献亮眼的GDP数据之外,产业城和宁波主城之间可谓是鸡犬相闻但又彼此不相往来。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余慈大概率也会保持原状,短时间内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变化。

也就是说,假如你认可前湾新区的发展,那么就应该认可余慈两市的潜力。反之亦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域设区是一种导向还是一种趋势

宁波,和杭州一样,肯定是会全域设区的。但是这个全域设区究竟是一种导向,还是一种趋势,个中的差别就很大了。这主要的差异在于时间的跨度!譬如说,宁波计划在10年内实现全域设区,那么两三年时间撤县设区和八九年时间撤县设区其差异性非常明显。像奉化这几年火得一塌糊涂,如果明后年余慈也设区,必然会引发新的投资热潮;而如果是等到10年期满,宁海、象山都早早设区了,余慈才姗姗来迟,那个时候的所谓撤县设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前者属于政策导向,后者属于大势所趋。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吧,简单来说就是,先富起来的人,肯定比因为共同富裕而带动富起来的人更有钱

这样来说的话,我觉得余姚慈溪在历经时间的流逝后被动趋同,实现全域设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如果政策导向允许的话,之前关于余姚撤县设区的那个答复就不会仅停留于答复了。会被悄无声息地叫停,肯定有什么我们所不能触及的原因所在。事实上,余慈地区撤县设区,本来是一件郎有情妾有意的好事,但是家里人不同意玉成就算了,还要棒打鸳鸯。这个转变,只能期待时间来赋予了。

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面>宁波都市圈>甬舟一体化

这三者,其实指的是三个不同的方向。

长三角城市群做大做强,那显然往北发展是更可靠的,地域上靠近杭州、上海、苏州等头部城市。认可这个发展趋势的,则杭州湾(前湾新区),及雄踞宁波西北余姚、慈溪势必会迎来大的发展;

宁波都市圈做大影响力的话,则往南是大的趋势。台州、舟山划入宁波都市圈,其中台州的各方面就目前来看又领先于舟山。所以,认可这个发展趋势的,显然宁海、象山更有发展潜力。事实上,网上也确实有一种声音,号称象山以后会让人高攀不起,对此我不置可否。如果有了解过的人应该知道,大概五六年前的时候,象山松兰山那边别墅就贵得特别离谱,那时候还真的是高攀不起,但经历了大面积的烂尾之后,近几年的象山房价一直都处于宁波最低的那一个区间,并没有看到有多大的活力。

其实,认为甬舟一体化是未来大势的人,多半因为两点。

其一:根据《宁波2030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成果,2020年宁波常住人口规模建议从810万调整至1100万。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由360万调整至400万。预计到2030年,宁波市人口规模会达到1200万-1300万。几年时间,人口规模大幅扩大,那可能的原因就是甬舟一体化;

其二:2020年底,备受瞩目的甬舟铁路终于开工了。这同样给了甬舟一体化的未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无垠的东海,承载着两座城市的希望,澎湃激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个方向,都有充足的理论和现实支撑,我个人肯定是更倾向于支持宁波城市向北的!只能说,城市向东是短期刺激,城市向南是目前的形势,而城市向北才是未来的大势!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