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资深的摄影爱好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有了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相机理光KR-5和理光KR-10胶片单反相机,喜欢上了柯达彩色胶卷。那时,我们爱柯达爱得非常辛苦,花半个月的工资买一个柯达彩卷,拍完后还要乘火车去成都春熙路或重庆解放碑的彩扩部去充扩照片。
柯达公司始创于1880年,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是胶卷时代全世界当之无愧的王者。在胶片相机的时代,柯达胶卷占了全球市场70%的份额和90%的利润,市值最高达到310亿美元。可2012年1月,负债68亿美元的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柯达像猝死一样摔了下去。至此,柯达积累了132年的优质资产被数字新时代的大鳄们拆吃入腹。
柯达之死令人唏嘘、惋惜。柯达直到破产那天,生产的胶卷质量都是最好的。这样一个巨人的倒下必然会刺激人们寻根究底。有人为柯达被市场所抛弃辩解:打败柯达的,与柯达无关,只是世界不再需要它了。还有人说,移动支付让公交上的小偷断子绝孙,这就是例证。
表面看,似乎是这样。我自从2010年开始有了佳能5d2、莱卡Q以后,就基本没有再用过胶片相机了。现如今,我也极少看到有人在用胶卷相机,数码相机和手机已经全面占领了摄影领域。
但从本质看,打败柯达的,还真的与柯达有关。1975年柯达造出世界首台数码相机,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项颠覆性的发明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这个全世界胶卷的龙头老大发明了数码相机后,无法突破已有利益链的绑架,他们担心数码相机的发展会影响胶卷的销量,没有把发明转化为生产力,错过了在数码摄影领域发展的诸多机遇,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市场拐点被推到自己的眼前,摧毁了自己以胶卷为主的商业模式。到2003年,柯达胶卷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跌幅达71%,噩梦自此开始。
柯达在变革中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行业生命周期的兴衰规律,过于相信可以通过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市场运营延续(甚至无限延长)原有产业的生命周期过程,没有跟随新老周期交替变化的节奏去改变自己。
十多年前,我就曾经在进修校干训班上讲过:一个人不能左右天气,可以改变心情;不能改变容颜,可以改变气质……柯达破产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学会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观念,世界也会因我们的改变而改变。
当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过去的优势发生迁移时,我们如果不对应变化,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那肯定也像柯达一样败得一败涂地。
由此我想到年近花甲、面临退休的我,也必须改变自己,放下名利,随遇而安。坚持写作、摄影、吹萨克斯管,发展个人的爱好;看书、品茗、酌酒,享受悠闲的生活;种花、游泳、观景,保持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让我们能在忙有所得后,能够闲有所趣,颐养天年。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