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迦叶
羊肉串、蒜包肉、板筋、马步鱼、掌中宝、面筋……
城市夏日烟火气,少不了一顿夜间烧烤。
今年夏天,最有名气的烧烤毫无疑问来自淄博。不知道是从哪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开始,淄博烧烤成为一个火出圈的城市IP,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引爆内容创作和关注。
麦田音乐节上薛之谦喊话淄博烧烤,B站淄博籍的up 主带女友回家乡吃烧烤,小红书上的济南姑娘结伴搭高铁去淄博撸串,抖音800万粉丝的博主乌啦啦跑到淄博打卡烧烤店……
这些,让人在隔着屏幕流口水的同时,也忍不住好奇:
淄博烧烤为什么这么好吃?
烧烤本是夏天城市生活标配,为什么独独淄博烧烤成为互联网热点?
01
烧烤、周村烧饼、博山菜
淄博一直「很好吃」
和其他地方的烧烤相比,淄博烧烤的最大特点,是上肉之前每桌发一个小火炉,等炉子热起来,服务员会把烤至六七成熟的肉串送到食客手中,由食客亲手继续烤肉。
这一道烤制流程上的差别,虽然只需要多一只小火炉,但diy的乐趣立刻就来了:食客们围坐火炉前,既能享受边聊天边翻烤肉串的快乐,又能体验肉串在自己手中逐渐变得美味、逼出香味的成就感。
烤熟后,还在滋滋冒油的肉块被灵魂小饼一裹,抹上甜面酱或蒜蓉酱或辣酱,依据个人口味加入嫩葱等调味,至此,一顿完整的淄博烧烤才算成形,接下来,就是食客大快朵颐、尽享美味的时刻。
除了小火炉外,淄博烧烤的另一特色就是配小饼,薄韧暄软的小饼卷起烤肉,既能消解油腻又能丰富口感,很多人吃后念念不忘,外地人甚至专门跟店主要了小饼带走。
如果说烧烤是淄博美食届的新贵,饼则是淄博的传统美食IP,毕竟,周村烧饼的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薄而脆、洒满白芝麻,有甜、咸两种口味,外地人来到淄博,总会被推荐这道美食。咔嚓一口咬下,饼身碎裂充盈口腔,面饼自带的小麦清香和芝麻的油润香气交织,让人吃了一个又一个,简直堪比吃薯片般停不下的快乐,又没有薯片那么多油,不易发腻。
周村烧饼的名声大噪,与周村作为旱码头的历史有关。据专家实地考证,山东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源头,早在《史记》中就有齐、鲁千亩桑麻的记述,而
周村在商周时期已成为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外出经商耗时颇多,周村烧饼干燥易于保存的特点很适合远途携带,就这样,周村烧饼名声渐起,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如果你认为淄博美食只有烧烤和周村烧饼,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提到美食,你会发现,淄博这座以重工业闻名的城市,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宝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淄博就诞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吃货君王——齐桓公,当时,齐国由管仲实行改革,以明、贤从乡里选拔人才,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的易牙被选中,成功走近齐桓公的身边当御厨。
根据《说文》释义: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礼记·礼运》曰:炙,贯于火上也,即是将肉以叉贯起,并在火上烤熟。由此看来,炙应该是早期烧烤的鼻祖,由此也可得知,易牙很擅长烤肉,而齐桓公大概率也是个烧烤爱好者。
到了近代,博山菜更是大放异彩。酸咸酥烂的博山酥锅、外酥里嫩的博山炸肉、外表朴实内里豪华的豆腐箱子…… 博山菜既有着一般鲁菜咸鲜脆嫩的特点,又独具特色、自成一格。
要知道,鲁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而2016年,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给博山区颁发了中国鲁菜发源地匾牌,算是官方认证了博山菜的地位。
淄博是典型的组群式城市,淄博这个地名,就是取自淄川和博山两区的合称,因此,淄博各个区县,又有细微的口味差异,比如周村靠烧饼独步天下,博山的豆腐箱子上得了满汉全席,桓台的金丝鸭蛋等湖鲜名声在外……即使是在烧烤这一项目上,也存在着博山偏好小肉串、金陵喜用大肉块等差异。
02
从陶鬲到小火炉
淄博一直「很会吃」
淄博是著名的北方瓷都之一,它最近一次大放异彩是在青岛上合峰会上,一套温润细腻的华清瓷获得了国内外政要的高度认可,而淄博陶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时期。
在淄博的中国陶瓷博物馆中,陈列着许多后李文化时期的宝贝,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正是下图中的陶鬲(拼音:lì、gé)。根据史料,鬲是古人用来煮饭的炊器,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加热。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兴起,当时的人又依照陶鬲的形状制成了铜鬲。
陶鬲
据史料,鬲到应用时间是从商到春秋,据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出,身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当年曾用鬲煮肉吃。
淄博的临淄区,正是当年的齐国故都。公元前723年,齐桓公和宰相管仲主仆登上历史舞台,开创了齐国作为春秋首霸的时代,其以商工立国的理念,更为泱泱齐风涂抹上了开放、包容的底色。
这种开放和包容,也体现在饮食上。
拿淄博烧烤来说,全国各地都有烧烤,近的济南烧烤、远的锦州烧烤,都比淄博烧烤成名更早,但淄博烧烤却在今夏横空出世,引爆全网,正是得益于用小火炉自己烧烤的乐趣,还有独创性的加入小饼食用。
有人指出,让食客自己烤,意味着权利的让渡:烧烤的调料掌握在老板手里,但火候最终却掌握在食客们手里,这种自由开放的美食制作风格深得齐文化精髓。
事实上,对烧烤的改良,并不是淄博对美食的第一次探索改进。拿著名的博山四四席来说,其上菜的顺序是四干果、四鲜果。传统的四鲜果一般是葡萄、香瓜、枣柿、西瓜等,近年来,当地厨师有意识的将本地特产融入其中,比如沂源苹果、博山猕猴桃、高青西瓜、燕崖大樱桃等。四四席这道传统的美食,又成为推介淄博农产品的精准窗口。
再来说说家常菜。早在四十年前,淄博就从四川引进麻婆豆腐和鱼香肉丝,改造成为符合淄博人口味的家常菜,不但丰富了日常餐桌,更将趋于固化保守的
餐饮系统拯救出来。
煤炭,在淄博饮食文化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博山东南八陡镇,地下有煤矿, 煤炭业自唐代开始发展,在宋元时期兴盛。上世纪初,为了掠夺博山等地的煤炭资源,老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在淄博境内共设立了18个站点,迂路以就矿。煤炭的丰富储量,不仅是淄博成为老工业城市的根基,也为淄博烹饪手法的进步提供了条件:当别处灶台里还在烧干柴时,博山人已经开始用煤炭掌控火候,爆炒一切了。
站在今天,回望春秋战国,我们可以看到,煮盐换钱曾让齐国成为最富有的诸侯国,随着历史的转折,齐国称霸的时代也不可避免的过去。但齐文化的包容、开放、自我更新却一直延续到今天。财富的强大或许是一时的,文化的传承却是长久的。
「后记」
淄博文化学者王颜山先生曾统计过,仅博山区有名的小吃就有50多种,而且其中很多是早点,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淄博吃早点,每天不带重样,也要足足俩月才能吃个遍。
回顾淄博饮食文化史,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淄博这个城市,不仅很好吃,还很会吃,而这种会吃正是得益于深植于齐文化深处的包容与开放。今天互联网的热词之一,是格局要打开,淄博饮食很好的诠释了这个词,淄博烧烤的火出圈也得益于这种打开的格局。
截至7月21日,在淄博张店区,已有395家工商登记在册且名称含烧烤二字的餐饮店。在博山菜和周村烧饼之后,烧烤有望成为淄博的又一美食icon和城市IP。
淄博烧烤的出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淄博一直很好吃,当外部条件具备,火爆便顺理成章。
在淄博烧烤之后,说不定哪一天,另一种淄博美食也会闯入大众视野,从小众走向流行。
无论如何,擅长探索、不墨守成规的淄博美食江湖,早已做好出名的准备。
来源:新浪山东头条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