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些规模较大的专业少儿社每年要出版七八百种新书,策划几十场营销活动,编辑们要编辑数百万字的书稿。每一个选题、每一个活动,出版社都要论证为什么而做。支撑出版社从事这些工作的动力是什么?什么才是意义,为何要去建立意义,如何才能更好地建构、探寻儿童文学的意义,如何才能在建构、探寻儿童文学的意义中,建构、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和虚拟交织的世界。讲台、会议厅、乡村、城市、山峦、河流,这些都属于有形的真实的世界。我们谈论的文学、教育、公司、体制,这些都属于无形的意义的世界,也可以说是虚拟的世界。然而文字的发明,使更多的现实体验可以通过抽象的符号来表现,公司、国家、社会价值观等意义被逐渐加强,虚拟的故事有的时候已经主宰了这个真实的世界。上帝已死,世界已经从神的故事中解脱出来,进入了现代化科技领导潮流的时代,此后人文主义又大行其道,人的价值、人的感受变得比一切都重要。
童书的兴起
人文主义兴起,以卢梭为代表的思想先驱提出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从而逐渐开始了儿童的发现。儿童这个群体从缩小的大人到拥有独立人格、独立审美趣味的群体的重新定义,也就直接引发了为儿童专门产生的读物、专门创作的儿童文学的出现。法国作家保罗·阿扎尔写的《书,成人与儿童》一书,就生动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开始儿童们是被压迫的,也没有独立的读物。法国作家佩罗因为创作《鹅妈妈的故事》而被称为为儿童创作的第一人。之后,逐渐出现为儿童专门创作的作家,有了专门售卖儿童读物的书店。英国的纽伯瑞是世界第一个竖起儿童书店旗帜的人,在伦敦的圣保罗教区65号,他开始为儿童编辑、销售书籍且大受欢迎。再看国内,在中国的经典读物中,也很难寻觅到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品,古代用来给儿童启蒙的读物,就是以训诫为主的《三字经》《论语》《四书五经》等。儿童用来满足自己想象力的故事,无非是一些远古的传说、神话。五四时期,由于周作人、叶圣陶等人的发起,中国儿童文学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专为儿童编写的书籍,在表达价值观念上跟成人读物是有区别的,它采用儿童的心理、语言表现儿童的世界,而非成人的经验。无论是标题的拟定,情节的设计,节奏的推进,还是结尾的安排,都要考量是否对儿童构成吸引力,是否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儿童生活的世界很狭小,书中的故事能帮助他们超越现实的世界,去陌生的地方体验、冒险,能帮助他们长出心灵的翅膀,感受自由和快乐,并萌生想要读更多书籍的渴望和需求。在阅读中,儿童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书中寻求永恒的真理,或给予他们心灵愉快温暖的答案,但隐约能了解到他们可以抓住的真相。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多安全感的价值观念,就是儿童文学最初帮助儿童建构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
经典童书的特质
儿童文学不仅是专为儿童这一特定读者创作的文学类型,这种文体,在复演说看来,还是原始人以及一切未开发或未完全开发的人的文学,可以为人类学研究提供基础。儿童文学是如此重要,因而它的发展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世界上不少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建设儿童文学事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儿童文学领域留下了数千种经典作品。儿童文学经典以它难忘的方式给儿童的想象力打下印记,并且乔装成个人或集体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以它卓越的品质帮助儿童读者建构他们的精神世界。
从纽伯瑞书店开始,儿童文学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意大利有《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英国有《格列佛游记》《水孩儿》《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柳林风声》《王尔德童话》《哈利?波特》等,美国有《绿野仙踪》《长腿叔叔》《草原上的小木屋》《时代广场的蟋蟀》,德国出现了《格林童话》《埃米尔擒贼记》,丹麦有《安徒生童话》,瑞典有《长袜子皮皮》,日本有《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嬷》……以纽伯瑞的名字命名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以安徒生名字命名的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等,各种重要文学奖项后面是一长串耀眼的书单,它们代表了美国儿童文学和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水准。
为什么儿童文学经典能帮助儿童建构精神世界呢?优秀的书籍,哪怕只有一本,对于儿童的心灵也存在重要的影响。它是一种有效的经验,能够帮助儿童在他对一切事物和印象最为敏感的阶段,建立起判断力和良好的品位。英国评论家阿瑟·奎勒-库奇曾说过:经典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它呼唤人们宽广宏大的心灵。它同时又是永恒的,无论诞生了多少年,无论是在哪一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它始终具有意义,甚至拥有了新的内涵,它依然完好无损,如同刚刚被铸造出来一般,保持着当时烙在其上的高贵的印记。或者可以这么说,虽然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时敲打那枚硬币,它却依然能够发出最初灵魂的回响。
永恒的经典和优秀的原创作品是阅读选择的两个重要方向。跟经典具有同等高度的原创作品,也是具有较高阅读价值和推荐价值的作品,具体表现出以下六个特质。
首先是那些忠于艺术本质、能撼动孩子心灵的书,这与曹文轩教授倡导的审美原则是一样的。他说:美的力量,一点都不亚于思想的力量,有时甚至比思想的力量更为强大。给孩子的读物,心灵的感染力、打动力,比思想深刻更重要。对儿童这个特殊读者群来说,因为理解力的有限,难以理解太过深刻的内容;而美,则具有天然的穿透力,能颤动孩子的心灵,延伸到他们的生命中去。有些作品,比如《穿堂风》,具有相当的人性的深度,但用温馨的笔墨来描写,一下就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和接受。
二是优秀的图画书。温馨唯美的图画书,具有文字所不一样的感染力,也能一下子击中孩子的心扉。比如《我爱你》《安的种子》《驴家族》《外婆住在香水村》,这些图画书或明亮温暖,或恬淡安宁,都具有深刻的打动力。
三是尊重生命、守护人性尊严的书。宇宙万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对一切生命体,孩子都应该深怀仁爱之心。周国平说,在教育上,守护人性的教育,让孩子的天性自然释放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同理,在阅读上,维护人的尊严,维护生命尊严的书,也是值得阅读的书。这中间提倡阅读动物文学,比如黑鹤、沈石溪的作品等,将动物当成大自然的主角,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所以也非常值得推荐。
四是尊重游戏的精神和价值的书。具有游戏精神的书,让孩子得以无拘无束的发挥天性,获得快乐和自由,这既是对孩子个性的尊重,也是对童年精神的尊重。在中西经典小说人物长廊中,就有一系列顽童形象,包括汤姆·索亚、小巫婆真美丽等。顽童形象以充满奇思异想和善于打破束缚而深受小读者的喜爱,顽童小说也是世界最畅销的小说类型之一。在顽童身上,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快乐、幻想、放纵,看到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还能看到人格的张扬和人类自由天性的释放,所以,顽童更接近完整意义上的人,表现了人类未来的方向。
五是通过讲述迷人的故事来描述孩子心灵的书。这和主要通过形象、语言和心理来表现顽童形象不一样,这里强调情节特别有诱惑力的书。比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王子的冒险》等。
六是维护人类价值与信仰的书。在衡定好书的标准中,价值观是否正确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坚持做一个正直的人,学会分辨是非曲直,学会拥有仁爱之心,拥有悲悯情怀,这些也许比前面所有的品质都要重要。
这些品质,有时可能存在同一本书中,有时又散布在不同题材、地域的作品中。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专为儿童创作的读物,从问世到现在为止还不到100年,跟欧洲相比,差了200年的历史。所以我们在准备阅读书单的时候,要关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有来自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书籍,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建构更好的精神世界。
儿童文学的意义
诗人路易斯·麦克尼斯说:真正的童话故事对我就像一个人一样总是意味深长,大约在十二岁时,我从民间故事和精致的现代童话故事,例如安徒生的童话,挪威神话和爱丽丝、水孩儿之类的故事过渡到仙后。像G.K.切斯特顿和C.S.刘易斯这样的文学批评家认为,童话故事是精神探索,因为它们揭示了正如人们所见到的、所感到的或源自内心的人类生活。童话故事引导儿童去发现自我和内心呼唤,也暗示他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经历去进一步发展他的个性。
不仅童话故事,一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能帮助小读者清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生活的秩序,帮助他们直面生存的困境和忧虑,引导他们去争取一种更为独立自主的生存状态。比如以下几本儿童小说,就是作家通过童年的记忆,来记录自我的成长,探寻人性的秘密的作品。第一本是汤素兰的《阿莲》。该书是作家隔着时空做的一种回溯性写作。作品走的是经典小说的路子,书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得到了细心刻画,而阿莲这个形象更是在充满了质感、弹性和活力的日常生活中,凸显出她的生动和成长。第二本是张炜的《寻找鱼王》。这本书通过描述一个男孩在生命之初寻找鱼王的奇幻旅程,为儿童还原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民间历史,让小读者在富有地域风情的故事中,体味爱的力量与生命的况味。这些带有本土文化记忆的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寻找作家成长的精神密码,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码。
故事是叙事文学,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体裁,小说、童话都是由故事演变的。如果说作家是在创作的故事中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话,评论者、出版者、推广者、教育者则在传播、解读故事中,重塑故事的意义,探寻生命的价值和世界的真相。学校是读书的场所,出版社是编书的场所,媒体是传播信息和思想的场所。无论是时代的流行,还是代代相传的经典,是中华典籍,还是世界名著,都值得我们每个跟故事工作有关的人用心阅读。每个人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也参与自己故事的编织,他会和他看过的小说、电影,做过的白日梦一起,编织出属于自己的连贯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是谁,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生命的征途很长,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困境和考验,坚强的意志力,勇敢的精神,则可能帮助我们获得主导自己和未来的力量,去做一个真诚、善良、美好的人。因为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险。每个人唯有以包容之心对待身边的朋友,以博大的情怀和爱心对待世界,自身才能丰盈快乐。
书籍虽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基本的阅读原理
每一个跟故事工作有关的人,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受教育者;是专家,还是在专业化路上努力的朋友;是做文学、文化、文字工作的人,还是爱好文学、文化、文字工作的人,在引导更年轻的朋友,更小的读者阅读的同时,自己也要做一个阅读者、爱读者、领读者,要做一个以优秀图书蕴涵的优秀品质建构自我精神,发掘人生意义的人。一个人对好书、好故事阅读得越多,他所探寻的生命的意义就越具有厚度和广度。所以要尽可能多且优地了解阅读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掌握基本的阅读原理。
养成阅读的习惯很重要,要保证每天都有阅读的时间。比如每天花一个小时,天天如此。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要营造阅读的环境,大师的书房,往往书香盈室。让自己的书房保证一定量的藏书,打造一个惬意的阅读空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能增强阅读的效果。在读书方法上,可以借鉴名人的读书法。比如近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每天读书十页,坚持看、读、写、作,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开国领袖毛泽东看文件累了看报纸,看正书累了看闲书,看政治书累了看文艺书,这也是一种调剂和休息。现在有不少介绍读书方法的书,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等,未尝不可以读读。在不同类型的图书中,要选择几本读通读透。对不同的书也像对待不同的朋友一样,有些将成为莫逆之交,有些则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前面列举了一些儿童文学经典和当代原创力作,这样的书,一定会是在重读时,也能像在初读时一样给你带来发现的书。不同类别的书有不同的制高点,就像爬山一样,一座座,一座座地翻越,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知识的基座。读书就像资本积累,遵循富者越富的原理。只有阅读面越来越宽,知识的底座越来越厚,知识的大厦、信仰的大厦才会越来越牢固,对于这个真实和虚拟交织的世界的理解才会更深透,才会更懂得其存在、解构、消亡或发展的意义,对于如何建构、发现、探寻、编织各种故事,也才会更有想象力。
儿童教育、出版、文化工作者们未来需要面对新一代儿童的教育和思想传播工作,需要帮助孩子们建构、发现、探寻精神的世界,掌握世界的真相,发掘人生的意义。阅读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拥有灵魂的人正是幸福的人。对于儿童来说,阅读就是建筑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人生。愿每个在儿童文化战线上工作的人,在创作、评价、推广、诠释故事和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和所热爱、所服务的儿童一起爱上阅读,拥有健康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本文作者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吴双英)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