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拼音版(闻道阊门萼绿华拼音)

时刻小站 127

喜欢创作律诗的朋友,常常在作品初步成型之后,会进行句中,和整首诗的平仄调配,以保证声韵和谐且合乎平仄,但有的时候,特别是创作平水韵作品时,很难保证所有字句都一次通过,完全合律——如果根本不顾虑出现拗句,或者不考虑比如出句句脚同声相间的问题,那就完全不在此列。

想要字斟句酌地锤炼出一首让自己满意的作品,那么就必须对所有的句子进行重整,在这个过程中,委实有些字词难以取舍,因为首先还要保证不能因律害意,再者有些词着实不忍舍弃,这样的情况下,不妨试试一些平仄两读的字。需要说明的是,今天所提及的平仄两读,都是针对平水韵创作的作品,对于使用中华新韵的朋友,万勿将古音与今韵混杂使用。

我们知道,在读古文的时候,假借字见多了也便习以为常了,而有一些字本身词性发生变化的时候,读音也会发生变化。比如,食。作名词时这个字普通话的读音为同石,但在古音中,其实读音为入声,在十三职部,吴语地区的朋友应该可以根据方言读出原有的古音,实际上与方言中的石都为入声。而食作饲、投喂的动词用时,却已经变成了去声。

去声和入声对于北方的朋友可能难以理解,但是在平水韵和普通话的发音中,都有平仄两读的情况却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重,在李煜《相见欢》中下片有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这里的重,意为重逢、再次相逢,读平声,普通话为阳平声。

白居易有一首五律《渡淮》,尾联为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这一联的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对句首字可平。如果不知道这是律诗,押平声韵,对句后3字很可能被用普通话读成:重(阳平)吟看(去声);知道了这是格律谨严的五律,只会读成:重(去声)吟看(阴平)。

这就是平仄两读的字在律诗中使用的妙处,当然你可以依照你的读法继续读下去,但是只要你知道了这2个字有平仄两读,就会明白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没有出现拗句。今天就来介绍2个在平水韵中,使用较为多见的、平仄两读的字,相信它们会对初学律诗创作的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1、望

这个字使用的较多,但是很多朋友只注意了它的仄声用法,比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我此前专门介绍的一联: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这里的望字读仄声。

再来看这样的一联,来自李商隐,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平仄情况是: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在这里望字仍然读为仄声,但是望跟相组成相望时,很多时候却读平声。

同为李商隐的一首七律《春雨》的颌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此联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对句首字可平,出句中望字为平声。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不再详列,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特别是相望这个词,如果出现在望需平的时候,它可以平;出现在望需仄的时候,它可以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虽然有平仄两读,但本身的意思没有发生改变,这样的话,在使用这个望字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将它当作万金油,哪里都能用。

2、思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字。作为名词用时,前面常常加上定语词,比如才思、秋思、闺思等,通常情况下,作名词时读作仄声,比如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作为动词用时,通常都读作平声,这个跟今天的普通话倒是一样的,比如汉皇思旧邑,汉皇思旧邑,秦地作新丰。

这个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通常情况下作名词时读仄声,作动词时读平声,但是,人们恐怕同样是不满足于它仅仅局限于名词或动词相应的读音,而为了配合律句的平仄,甚至会将它混用,也就是作名词时读平声,作动词时又读作仄声。

这种用法虽然不是常例,但是既然唐人有了先例,我们在创作时用到这个字的时候,如果相应的平仄确实难以协调,特别是在遇到节奏点上的字时,不妨将它的平仄两读作为通例,偶尔作一个通融,大概也并无不可。

今天介绍的这2个字,因为在律诗中,包括在绝句和词曲中,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因此明白了它们具有代表性的、可以平仄两读的特性,在创作律诗的时候,可以给我们在字词的调配上带来很多方便,同时还不必担心会在此处出现重大的差池。

当然,这2个字,包括其他诸如从、衣、应等字,是因为有前人使用平仄两读的先例,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进行相关的创作,并不代表我们在使用很多关键处的字时,可以任意改变它的平仄。学习古代声韵诗律,最终是为了传承和创新,但创新还是要在有先例,有依据的前提下进行。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解读纯美古诗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