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多夫制的女性心理(一妻多夫制怎么回答)

时刻小站 131

在一夫一妻为主流的现在,一妻多夫制,就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天方夜谭。实际上,在尼泊尔以及印度北方的一些地区,这种习俗依然在流传。

那么一家子一位妻子,多位丈夫是怎么生活在一起的?这与我们所熟知的一夫多妻有何不同呢?

中国的一妻多夫制其实自古就有,部分地区流传至今

在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身为正妻的女子,不能嫉妒小妾,还要精心抚育丈夫和小妾生的孩子。当然,对普通家庭的男人来说,由于经济水平受限,他们还是只能娶一个妻子。

要说这对女性天性的压迫可以说已经到了极致,搁在现在,除去三观不正的人,谁愿意和别人共享丈夫?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男女平等角度考虑,在婚姻问题上,多妾这一项就被取消,一男一女只有进了婚姻登记处,拿到了结婚证,这婚姻才算合法,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从明面上看,似乎在中国几千年文化中,只有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这两种婚姻形式的存在。但实际上在部分地区,在古代就存在一妻多夫制,即便到现在这制度也还一直在流传。

比如说,明代笔记《蔽园杂记》就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温州乐清县近海有村落,日三山黄渡,其民兄弟共娶一妻。

啥意思呢?就是在温州乐清县那块近海的一个村落,有兄弟共娶一妻的习俗。在那里,一户人家如果没有兄弟多人的,女方家长还不乐意将女儿嫁出去,怕养不活。妻子娶回家后,各自也会用独特的方式,将自己的时间分配给兄弟几个。

明朝的东南沿海地区尚且还有这个风俗,到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真正的一妻多夫制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在印度北方邦以及尼泊尔的部分地区,时至今日同样盛行一妻多夫制的生活。

一夫多妻不新鲜,一妻一夫很正常。那些少见的一妻多夫家庭是如何生活的?不少人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

于是一个国外记者秉持着这个心态,去了几趟尼泊尔,靠着她的亲身见闻,尼泊尔一妻多夫制下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记者第一次去尼泊尔洪拉山区时,正好赶上了当地一户姓洛伯桑的家庭娶媳妇,他们都受到了邀请。

新娘子是一个名叫塔瑞拉的12岁女孩。别意外,在那些贫困地区,12岁的女孩子结婚成家在当地屡见不鲜。

对双方父母来说,这是一笔令人再满意不过的婚事。

洛伯桑家虽有五兄弟,且年纪分布十分不均匀,最大的已经26岁,最小的才5岁,但同时,这也是当地的富裕家庭。塔瑞拉的父亲瞧中了这一点;

那洛伯桑家呢?他们家觉得12岁这个年纪刚好解决了儿子们年龄跨度大的问题,对这个小女孩也算比较满意。

于是除去新郎新娘当事人,一场双方都别有用心的婚礼,就这样举行了。

结婚那天,有钱的洛伯桑家足足摆了五天五夜的流水席,场面以当地的条件来看,那是相当排场了。然而,这热闹的一切都与那个12岁的小新娘没有关系。连初潮都没有来临的她,只能在男人们载歌载舞的婚礼结束后,被送回娘家,直到有了生育的能力,才被男方接回去。

当被问及你喜欢你的丈夫们吗这个问题时,塔瑞拉难得显得有点害羞地说,我和他们都还不怎么认识呢!

塔瑞拉的回答让人心疼。但尼泊尔像她这样的女孩子其实有很多。

也是在这场婚礼上,记者认识了同来参加婚宴的一个名叫清铃·赞戈的女孩子。当时她说了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我们女人是不能说出来心里感觉的,这不是我们这里的风俗。

和塔瑞拉一样,清铃嫁给了一个三兄弟的家庭,那年她也才21岁。

但是,由于自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清铃从不能理解,什么是专一又浪漫的爱情。

在这里,只爱一个人,是自私、贪婪的罪恶表现,是应该为之惭愧悔恨的情感。

对我们这些在一妻一夫婚姻理念长大的人来说,一个人只有一颗心,无法平均出去,但对尼泊尔地区的已婚妇女来说,她们应当,也必须要生出多颗心,确保每一个人平均分配一颗,得到满满的爱意与公平的对待,哪怕表现地对某个丈夫多一点喜爱都不行,因为那样必然会导致家庭出现矛盾。

到这种地步,女性是要被唾骂的。

像清铃这样的女孩,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从母亲那一代学习,到自己这一代走同样的道路,到下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在这个山区,同时嫁给多个男人,塔瑞拉和清铃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然而,几年后,当记者再一次去往尼泊尔洪拉山区时,又见到了让她意外非常的一幕。她完全没有预料到,当年12岁的新娘塔瑞拉,遭遇婚变了,而丈夫的出轨对象,正是清玲·赞戈。

塔瑞拉嫁入洛伯桑家时,老三索纳姆21岁,但在这几年中,索纳姆因为各种原因爱上了清铃。同时,清铃在原先的家庭生活地也非常不快活,每日要面对紧张的婆媳关系以及繁重的家务,最终这个女子选择与索纳姆私奔到加德满都。

但从当地风俗角度考虑,一家的兄弟永远只能娶一个妻子。老三的出轨让其余四兄弟以及塔瑞拉都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选择:索纳姆回归家庭,与兄弟们继续与塔瑞拉生活在一起,抑或洛伯桑家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安抚完清玲·赞戈的前夫们,与塔瑞拉结束婚姻关系,并将清玲迎娶回家。

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在索纳姆的不断劝说下,上到父母,下到兄弟,都同意了接受清铃,最终他们以25,000卢比的赔偿金,让清铃恢复了自由身。

几个月后,清铃嫁入了洛伯桑家族。至于可怜的塔瑞拉?谁还在意她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对清铃来说,她虽然如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但并不意味着,第二段婚姻她就能一直幸福下去。

对所有加入多兄弟家庭的尼泊尔女性来说,她们需要为每一个丈夫生下起码一个孩子。清铃21岁首次结婚后,她需要给三个丈夫分别生三个孩子;二婚是5兄弟的家庭,她更是需要为5个人都平均生下一个孩子。

这么多孩子,全部生完,人生小十年都过去了。

然而,最残酷的是,生完孩子,她需要一个人带。白天,男人们在外面忙碌,清铃需要自己照看几个孩子,做好饭食,等待丈夫们归来;用罢饭食,清铃需要及时收拾碗筷清洗。

最难熬的可能还要数晚上。五兄弟的家庭,和谁同房的问题,还需要她提前做好安排,稍有不公正的表现,兄弟之间,夫妻之间生龃龉......

有人可能会说,一碗水端平不就行了,实际上一妻多夫制度下的尼泊尔妻子所要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即便是一妻多夫,婚外情也非常普遍。但当地习俗双标之处在于,婚外情被发现,男女双方都要面临惩罚。男方需要给女方的众多丈夫赔付一笔巨款,而女人则需要在当众受刑后,被逐出家门。

在这方面,二嫁的清铃说:

我知道我那些丈夫们也不老实,可我什么都做不了,也不能生气,不然会挨打。而不忠的女人挨了打还要遭遇离弃。

当初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但爱情却也可能变质。有胆大的尼泊尔女性就很有先见之明,考虑到丈夫可能会出轨的问题,她会在婚姻期间和丈夫干一样的事情——提前找好下家。一旦与现在的丈夫离婚,尼泊尔女人也能迅速找到愿意接手自己的人。

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婚姻观,在我们看来应该是畸形的,但清铃依然为自己的婚姻状况感到庆幸,甚至还产生了一些优越感。

在她们的隔壁村,女人早早就结婚,并且嫁得大多还是比自己大很多的男性。在尼泊尔山区,医疗条件差,男性平均寿命不足50岁。等女性到了30岁上下,一多半的女性就无奈成了寡妇,但又要遵循风俗不准再嫁。

吃过的苦够多,就连当地的一些女性都开始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妻多夫制一点都不好,女人太辛苦了,既要照顾家庭,还要平衡和那么多男人的关系。

确实,一妻多夫制下,理想的妻子,是能服从所有丈夫的意愿,但从不能表示出自己的欲望,更不能做任何会引起夫妻争端的事情。

一妻多夫的家庭,丈夫要与兄弟们共同分享一个妻子,但妻子的生活品质却不会因为嫁给多个男人而有所提升。这样的生活,不就是在活受罪吗?

如今人们除了通过实地走访这些依然有着一妻多夫制度的地区,了解在这种婚俗下人们的生活情况,来满足好奇心,这些年里其实这种制度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

从地缘上来看,其实不难看出,这些长期以来有着一妻多夫习俗的地区,皆是在喜马拉雅山脉下生活的子民。不论是中国的川藏地区,还是尼泊尔,亦或者印度北方部分地区。

关于一妻多夫制度最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苏格兰原始社会史家麦克伦南曾经就这个现象做出猜测。他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远古时期,人们迫于生存压力,一度溺亡女婴成风的行为影响,导致女性越来越少,男性为了能有妻子,就只能通过抢夺的方式来争夺配偶。

可以想象,在那样的情况下,男人为讨一个妻子,他们可能要打得头破血流。于是后来为了避免争端,人们就有了更好的主意:一家兄弟娶一个妻子,谁家也犯不着和谁家争抢了。

当然,这种婚俗的特殊地方在于,身为老大的人总是比较讨巧。与妻子举行婚礼仪式的是大哥,第一个与妻子洞房花烛的,也是大哥,接着才会有其他兄弟轮流加入的机会。

这就和前面说的清铃·赞戈一样。即便是二婚,但她喜欢的人排行老三,但第一次与她同床的,还是大哥。

而这风俗放到印度地区,情况则又有所不同。

根据研究,印度古代,约莫在吠陀(公元前1500年)时期,一妻多夫制度就已经普遍盛行,到了古普塔时期时期(公元320—5 5 0年)开始逐渐减少,但在少数地区依然保留这项习俗。

至于减少的原因?通俗点说,就是随着印度人们种植粮食技术的进步,换来了粮食的增产,生活逐渐有了保障,以至于人们不必要继续依靠一妻多夫制来谋求生存。于是一妻多夫制逐渐被抛弃,一夫一妻甚至是一夫多妻制度开始在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主流。

到后来,人们甚至开始攻击一妻多夫制度,以至于有这种习俗的人只能偷偷地操持。印度施行一妻多夫地区的这些人也非常无奈。他们的生活既不像高种姓人那样富裕,也不像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那样平静,为了生存,一妻多夫制度是他们必须要继续延续下去的婚俗。

其实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上来看,在一夫一妻成为主流的现在,部分地区依然还是保留着一妻多夫的婚俗习惯,一方面是因为受历史传承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更多是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力量刚强是男子,柔软温柔是女子。当所有丈夫外出操劳时,女子看顾家里,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这样的家庭组合方式,是帮助他们种族延续下去的命脉,实现了个人力量的最大化。

反过来说,在经济基础、人口基数还算可以的如今,我们其实不必要为了解决俗称光棍的问题,如专家说的那样,尝试实行一妻多夫制度。

一妻多夫制度,其实从理论上看来,是一种无奈之选。

一夫一妻的家庭,尚且都能过的一地鸡毛,何况中间还要插上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人?女性再为每个人生个孩子,那生活就回归到尼泊尔一妻多夫家庭的情况:女性几乎就成为了生育工具,而男人要与不同人分享自己的妻子,享受过独有又完整的爱,谁又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