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什么意思(信口雌黄什么动物)

时刻小站 143

端午节喝雄黄酒,雄黄之外,还有雌黄!成语信口雌黄意为随口乱说,雌黄是什么,为何能代表乱说?

1/端午为何要喝雄黄酒?

说起端午节,人们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怀屈原。其实,端午节最早是为了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亦有浴兰节之称,如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所以,端午可称是史上最早的防疫日。

这种防疫性体现的端午食俗上,就是饭时少饮雄黄酒。小孩子不喝酒,就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可以用做解毒药剂、杀虫剂。

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本草纲目》)

因而,民间认为,端午饮过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令毒蛇远避。比如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就是因为误饮了雄黄酒而现出原形的。

2/ 雄黄之外,还有雌黄

雄黄到底为何物呢?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中国人给宇宙之物命名,是非常有讲究的,遇上有性状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一组时,其命名是追求对称之美的,比如人分男女、时分日夜、牛分公母、瓜分东西、兔分雄雌……这世上既然有名为雄黄者,是否也有雌黄呢?这个还真有。

雌黄与雄黄相类,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大多数的雌黄和雄黄一起在低温热液矿床和硫质火山喷气孔产生,所以雌黄是雄黄的共生矿物,有矿物鸳鸯的说法。民间有个通俗的解释,那就是出产于山南的为雄,故曰雄黄,出产于山北的为雌,故云雌黄。

3/古代版的消字灵

从外面上看,雄黄为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雌黄则为柠檬黄色,条痕呈鲜黄色。雌黄除了是一味中药外,在古代,它还是文人墨客们非常喜欢的一纠错工具——古代版的消字灵。

雌黄在古代为何能承担消字幻错之功呢?原来,这与古代的书写用纸有关。中国古代的书写用纸多为黄色,与雌黄之色相近,如果偶有错字,就可以用雌黄将错字涂抹遮盖,其错字处又还原成无字的黄纸,然后又可以重写了。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梦溪笔谈》)

这么一解释,大家都会恍然大悟,雌黄原来是最早的涂改液与橡皮擦。因此,雌黄又有了可以随意修改之意,在汉语环境中,可以随意修改字句的雌黄,又有了胡说八道的引申义。

4/王衍的信口雌黄

正是因为雌黄有消字纠错功能,这才又产生了一个人人熟悉的成语——信口雌黄。信口雌黄是用以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典出西晋名士王衍之作为。

王衍的家世良好,为琅琊王氏,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吉的祖父王雄曾任曹魏的幽州刺史、其父王乂为平北将军之子,其堂兄王戎官居司徒……

出生于这样的家族,王衍早早就步入仕途。步入仕途的王吉,却有些不务正业,他很少关注国计民生,而是沉溺于玄学请谈,并成为空谈领袖。王吉之所以有如此表现,也是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

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与友人谈玄论道,侃侃而谈,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随心所欲。当时,人们用黄纸写字,发现写错了,就拿黄色的雌黄来涂抹,然后再予更正。大家见王衍这样喜欢更改别人的言论,于是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口中雌黄。口中雌黄就是成语信口雌黄的前身。

5/ 门阀制度下的琅琊王氏

王衍一族为何如此风光,因为他们是琅琊王氏,他们一出就是含着金钥匙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要想弄清这一点,有必要小补一下中国古代的门阀士族制度。有那么一个历史时间,天下众生是分贵贱的——有士族与庶族(亦称庶民、寒族、寒门)之分的。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左传·隐公八年》)。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世族有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几大世家(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以及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王衍就是琅琊王氏之后。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这一世族的奠基者为王吉,王吉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迁居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由琅琊高虞(在今山东即墨市温泉镇西高虞村)徙家于琅琊国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后,其子孙在郡治临沂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遂以郡望为名,称琅琊王氏。

早期的代表人物有王祥。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王祥侍奉后母朱氏极孝 ,为传统文化中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有孝圣之称。

东晋初年,王导、王敦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琊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琅琊王氏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6/被活埋的清谈名士

就是这样一个不务实际的空谈家,王衍的官运却出奇地顺畅通达,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光熙元年(307年),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

身居高位的王衍却不认真考虑国家的治理,只想方设法保全自己。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饶。因此,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现在已经大乱,应该依靠各地的负责大臣,因此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出任地方长官。就让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三窟了。

永嘉二年(308年)五月,汉赵光文帝刘渊的部将王弥进攻洛阳时,王衍率军抵抗。其后转任太尉兼尚书令,又兼领太傅军司。永嘉五年(311年),东海王司马越率洛阳的兵众二十余万讨伐石勒,司马越死于军中。东海王司马越去世,众人推举王衍为晋军主帅,王衍因为惧怕选择了奉东海王灵柩返回东海。但是,途中却遭到石勒部的袭击,兵败被俘。

王衍的声名在外,石勒的内心是欣赏他的,所以,以西晋的旧事询问王衍。王衍向他陈述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说责任不在自己身上。王衍还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祸患,因而劝说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让手下把他押出去,将其与西晋旧臣一同活埋。王衍的最后一次清谈再也没有机会雌黄,因而丢了性命,年五十六岁。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