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体会帮你修头发吗

时刻小站 134

你的脑海里,每天会闪过多少个念头呢?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普通人每天会在脑海里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其中95%的念头与前一天完全相同,但如果你无法深入地观察这些念头,负面的情绪没有解决,就会受到记忆的驱使,让80%的念头都变成消极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被你的坏情绪控制了!

有个问题就因此上了知乎榜首: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有八千多个回答都指向控制情绪的能力。的确,我们总讨论时间成本、金钱成本,身体生病了能看医生,可情绪生病了呢?难道说什么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等等都不能有了吗?

《易经》里说: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孔子也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你想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话,就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受它驱使。

一、稳定内心情绪,福报说来就来

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家、医学博士、著名内科医生约翰•辛德勒在他的书《病由心生》中写道:76%的疾病都是情绪性疾病。那些累积起来的被压抑的情绪,正源于你的内心。比如刚找的工作,坚持不到三个月就说没前途,不干了;打开一部电影,还没看到一半,就觉得无聊,不看了;好不容易看本书也只是为了拍照发个朋友圈。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做不到,而是浮躁的内心让你像只无头苍蝇,飞来飞去。

如果你能够专注于某件事,身心就会处于一种十分和谐的安稳中,很容易引发一种超然舒缓的喜悦感。你可以把情绪想象成一个跷跷板,一端是阳,另一端是阴,只有二者相生相克、互相转化,才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易经》中所说的阴阳,你如果能把内在的能量,调整到阴阳平衡,那么,你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心平气和。

王阳明当年江西平叛,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只用43天,就打败了筹谋多年,有十万大军的宁王。鄱阳湖上打打杀杀,火势汹涌,王阳明依然淡定地为弟子讲学。弟子问:师父为何能打败宁王?王阳明回答:此心不动即为术。你只有保持内心的淡定,才能不出昏招、不乱阵脚,才有机会绝地翻盘。

他曾写过一首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当下的时刻,专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不对过去做无谓的得失计较,对于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忧天的担心。

俗话说:心宁静而清明。纵观王阳明一生,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曾乱了方寸。阳明心学主张的就是致良知,正因为能沉下心来做事情,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从黑暗中寻找光明,遇到情绪不好时也能一笑而过,最终他才能成为一代千古圣人。

相反,如果你忧虑过重,常常失眠,那就会带来阴盛阳衰;而脾气火爆,心情烦躁,就会带来阳盛阴衰;如果你恰巧二者都有,那就是阴阳失调,时间久了就会生病。

你可以按照这种规律反观自己的状态。如果阴的能量过度,那就减少思虑,行动起来,激发阳的能量;如果阳的能量过度,那就静下来,静以养阴。只有能量平衡,心态才会平衡。一个人,心平气和,做什么事,都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自然就会越来越顺。

二、克服负面情绪,家庭幸福和谐

2014年,Facebook曾做过一个充满争议的实验,涵盖60万用户。对其中30万用户屏蔽好友的积极动态,对剩下的30万用户屏蔽好友的消极动态,仅仅一周后,持续看到积极动态的人发布的动态也更为积极,反之,则更为消极。这就是情绪的巨大传染力。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晚上失眠,胡思乱想,觉得空虚孤独,刷刷手机,却越刷越空虚;工作找不到方向,焦虑迷茫,想刷手机消磨下时间,却越刷越焦虑;在外面受了气以后,将坏情绪压在心里,然后到家逮住亲人一通唠叨,结果闹得夫妻不睦、四邻不安、孩子不能安心学习、老人跟着操心叹气。

常言道:家是安身立命的地方,为什么不将自己的好心情顺延下去呢?很多人非常羡慕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生活,可我更羡慕的是,这一家人同甘共苦,从一而终的互相包容和体谅,这显然已经超越了灵魂伴侣的程度。

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相伴相助,碰到困难一起承担,困难也就不复困难;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放到现在,这可能已经是大家听腻了的心灵鸡汤,但从此,他们的世界,没有生离,只有死别。当钱钟书弄撒了墨水,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会说不要紧,我会洗,当钱钟书又不小心把灯给砸了,杨绛会说不要紧,我会修,杨绛的迁就,换来的是钱钟书的感恩。年轻人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子、变老,一家人就应该以爱为纽带,不求回报、毫无保留地爱着对方,发脾气和坏情绪只会让矛盾越积越多,最后关系也只能越闹越僵。

《易经》中有个卦,讲的就是治家之道。家人卦,认为在家中,女人在家居正位守正道,男人在外居正位守正道,只有男女各守其位,才符合天地阴阳的规律。与此同时,家中要有严明的君长,也就是父和母。如果父有父样、子有子样、兄有兄样、弟有弟样、夫有夫样、妇有妇样,家道就端正了,家道端正了,天下也就定了。

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重点就在于修身正心,而这个的前提就是你需要克制住自己的坏情绪,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那你又怎样平和的与他人相处呢?又何来得平定天下呢?《礼记》也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我们辛苦工作,是为了让家人开心,过上好日子,而不要本末倒置,把外面的坏情绪带回家里。

三、管理好情绪,拥抱好运气

《荀子•荣辱》中曾提到: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说句实在的,人是追求满足的动物。无论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或者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只要得到满足,人就能够获得积极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比如在工作中,擅长情绪管理的人,往往能够察言观色,找准解决问题最合适的时机、最合适的对象,碰到麻烦也不会把不良情绪带入进去,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所以,做好情绪管理,不妨试试加减法。

1. 学会做加法,增加积极情绪。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情绪,对应你的能量,除了控制和积蓄能量,你还要稳住自己的思想。

举个例子,有一个下午,你闲着没事,心情愉悦地约着闺蜜喝下午茶,到了晚上,你的能量仍然是充沛的。因为你的思想,没有胡思乱想,没有过度消耗。但当这个下午你在上班时,家里突然打电话来,说出了点事,让你尽快回家。那么,你的思想,会因为担心和焦虑,而变得负担很重,这时候就会心情低落,达到能量低潮。

这个时候就需要靠你自己来主动寻找积极的情绪了。现在很多人只追求快,效率为上,与时间赛跑,逐渐沦为时间的奴隶;但还有少数人不求快只求好,在和时间的打交道中不急不忙,古人常言:日拱一卒,不求走得多快,但求持之以恒,就像是跑步,上来就冲刺的人往往跑不远。欲速则不达,你需要让自己慢起来,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每天进步一点,坚持个十年八年,就得到了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当生活中遇到美好事情的时候,不要认为这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这就是运气,以后就不会有了。而是应该去享受这种美好,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记住这些开心的瞬间,同时把积极的情绪存储起来,积少成多,就能抵挡消极情绪的袭击。

你还可以读一本好书,见识多了,很多事情也就不是事儿了。现实中的潘周聃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完全没有《最强大脑》赛场上的炫酷狂拽,而是谦逊文雅。3分半钟的回应视频,他说话条理清晰,古诗词信手拈来,让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带来的不仅是功利,你所读过的每一段文字、学过的每一点知识,都已融入在了你的气质里、谈吐中,帮你洗去浮躁,心态和眼界从此都会变得更加开阔。

偶尔运动一下,身体的健康也会带动心理的健康。最近刘畊宏带大家跳健身操大火,掀起了运动跳操潮。朋友圈纷纷沦陷,男女老少都在跳,但是,有很多人,还在心动但不行动。神经科学专家用了30年的时间发现有氧运动可以明显增强认知思维能力。最新研究发现,跑步之后,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大脑海马体会产生新的神经细胞,可以帮助情绪的恢复。

2.学会做减法,减少消极情绪。

《黄帝内经》说:恐伤肾,悲伤肺,怒伤肝,忧伤脾。别小看你的负面情绪,它正在一步步蚕食你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多种疾病都与情绪有关,经常情绪不安的人容易感冒一着急就喉咙痛;紧张、焦虑会让人掉头发;悲观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血压血糖升高;经常忍气吞声的人,患癌几率是普通人的三倍……

一项刊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对7万多名志愿者长达30年的随访发现:乐观的人活到85岁及以上的几率更大。当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委屈,不要憋在心里,也不要通过抱怨的方式宣泄出来,而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坦然的与他共享。比如,在工作上遇到烦心的事,可以与家人在一起,或者在视频里聊聊天,聊一下生活中的趣事;或者跟朋友聚聚会,唱唱歌、看看电影等,都会让你收获积极的能量。

你还可以在发泄坏情绪的时候,有意识的转移话题或者做些其他事情,比如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等等;你也可以尝试转变一下自己固有的观念,换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个6秒钟法则是这样说的:当你遇到不良情绪的事情发生时,巧用6秒钟法则,能把你从暴怒的边缘拉回冷静,恢复理智的思考力。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秒,在心里跟自己约定:先不要发火。第二秒,暂时先把自己的视线先从对方脸上移开。第三到四秒,心思专注在回想6种矿泉水的品牌。第五到六秒秒,等到成功回想6种矿泉水的品牌后再开口说话。同时,对外界的期待做减法,不对别人有过高期望,也不对自己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有过多期待,减少消极情绪。

《易经》有云:喜不自胜,怒不可遏,哀而不伤,瞻前思后。这个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一个愤怒的人,或一个悲伤的人。因为,你就是那个愤怒,就是那个悲伤。同样,你也可以成为那个喜悦,和那个爱。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