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单上的黑点是被压死的虫子吗

时刻小站 158

人类总是过于自信。

我们曾以为寄生虫不再是问题,大流行不会再到来,病毒终将被毁灭……而选择一次又一次忽视那些暗流涌动的危险。

今天,我们要给你讲一个故事。

主角是一种嗜血的小虫,它不会飞,不会跳,却偷偷把病毒带到了全世界。

被盯上的人里每 10 个就有 1 个发病,一年至少六万人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因此突然瘫痪和死亡。

其中的很多人,都是孩子;

其中的很多人,到死都不知道病因。

而这一切,只要几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就能够避免。

故事要从皮肤上的一个芝麻粒大的黑点讲起。

怪病蔓延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黑龙江,小兴安岭。

连绵的森林覆盖了小兴安岭超过 80% 的地带。居民们多数属于同一个系统:林区。为同样的行业工作:林业。

这里的冬季到四五月份才将将结束,一切冰冻的生命开始苏醒,包括:一种怪病。

几乎是一到春天,林区总会听说有人不明原因的发烧、呕吐和肌痛,浑身无力。有的人挺过来了,有的人却永远留在了这个春天。

染病的人越来越多,恐惧混着谣言火速传播开来。

有人说森林中有「山鬼」。这种东西悄无声息地从深山老林幻成人形,在夜幕中伸展佝偻的身体,专门盯上体弱多病的人。

有人说这是一种远东的病毒。从严寒的西伯利亚传播过来,蛰伏在冰川和雪原里,等待着复苏的时刻。

病死的人越来越多。春日森林成为了居民的噩梦。

关于疾病的调查火速开展,很快,专家发现,这些患者身上有一些类似之处。他们生前都去过森林,而皮肤上居然都新出现了不起眼的小黑点。

凑近看才能发现,那其实是一只小虫把头深深扎进人体,正在吸血饱餐。

图片来源:网络

专家们很快辨认出了它,蜱虫。

这正是 1937 年前苏联爆发森林脑炎的罪魁祸首。而现在,这种小虫在东北已经蔓延!

黑龙江省的蜱传脑炎最早从 1952 年开始有正规记载,当年的病死率达到了 25.72%。也就是说,每 4 个就有 1 个因此死亡。病例在中国大兴安岭,长白山,阿尔泰,天山林区也有发现。

紧迫的局势曾经一度被控制。疾病控制中心在主要地区为林区从业者注射了蜱传脑炎疫苗,蜱传疾病得到了一定控制。

然而,平静只是短暂的。

几十年间,这种嗜血的小虫已经偷偷爬遍了中国,从南到北,到处都是它的踪迹。

危机再现

2020 年 6 月,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病人是一名山林防火员,高烧不退,意识不清,各器官都出现了衰竭,医生当时就下了病危通知。

他的家人不知所措,在他们眼里,病人一个多礼拜前还一切正常,突然就开始高烧,病情越来越严重,好好一个人,怎么就要没命了。

会诊之后,医生在他的右腿发现了被虫咬过的痕迹。

没错,又是蜱虫。

这样的案例并非偶发。

去年一个夏天,江苏有 37 人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均因蜱虫被感染。

安徽疾控曾经紧急发布提醒,去年一个月安徽有 5 人因蜱虫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出现了蜱虫致病的案例。研究发现,这种嗜血的小虫子,已经爬遍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从南方到北方,从湿热到严寒,处处都是。

图片说明: 图中圆圈越大,表示此地的蜱虫种类越多

图片来源:

Zhao, Guo-Ping, et al. "Mapping ticks and tick-borne pathogens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1 (2021): 1-13.

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蜱能够携带 20 多种不同的传染病,影响力仅次于蚊子,却比蚊子可怕得多。

传染病要流行需要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也就是说,虫子要接触到病原体才可能带病。

在中国,蚊子能传染的很多疾病已经从源头控制住了,比如登革热和疟疾。这也让绝大多数的蚊子叮咬都只是痒痒几天的小事儿。

而蜱虫就不一样了,目前我国记录 124 种蜱虫,其中 103 种被检出含蜱传疾病病原或已致感染病例发生。而在蜱传疾病相对高发的地区,蜱虫携带相关病原体的比例也更高。

而更可怕的是,蜱虫的吸血方式更隐蔽,如果没有相关了解,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曾经被咬过,很容易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蜱虫不会飞,不会跳,移动能力不强,他们常常会在草茎或树叶的尖端守株待兔,等着人或动物经过。

就像这样。

图片来源:Science Insider.(2019).Why Ticks Are So Hard to Kill.

这两只伸出的「手」会钩住人的衣物或皮肤,让它们顺势爬到宿主身上,再找个喜欢的地方吸血。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蜱虫待着的地方相当隐秘。不仅是四肢,还会出现在腋下,头皮之类的地方。

和蚊子咬完就跑的行为不同,蜱虫身体的前部几乎全是嘴,官方名称叫「口器」。靠身上的这些小钩子。蜱虫可以牢牢附着在宿主身上好几天,就像是掉进了极乐世界,像用吸管喝饮料一样连吸几天血。

左滑收看蜱虫吸血

再滑收看蜱虫吃撑

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吃饱后他们可能会掉落在任何地方,比如床单上,地毯上……寻找下一个宿主。就像是一种常常发生的情况:钻了草丛的小狗被蜱虫盯上,吸饱了血的蜱虫再盯上人。

到底怎么防蜱虫

每年 4~10 月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时段,比起叮咬后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提前预防。

要是发现被咬了,倒也不用太惊慌。较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移除虫子,在家就能做,担心也可以去急诊。

丁香医生整理了一份《蜱虫应对指南》,包括如何防叮咬、被咬的话如何移除虫子、哪些情况下需要去看医生。建议大家去收藏一份,以备不时之需👇

蜱虫应对指南

➊点击下方进入丁香医生公众号

❷回复「虫」即可领取

讲真,蜱虫不是毒蛇,不是咬了就会致命或者得病。

它的可怕在于我们对它的危险严重认识不足,甚至连被咬了都意识不到。以至于如果不幸发病,往往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

夏季来临,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记住今天提到的知识点。转发给身边那些爱露营的,养宠物的,有小孩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不再忽略身上多出的那个小黑点,远离这种可怕的嗜血小虫。

科学审核张 禹

全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Global patterns in excess body weight and the associated cancer burden. Sung, H., Siegel, R., Torre, L., Pearson‐Stuttard, J., Islami, F., Fedewa, S., Sauer, A., Shuval, K., Gapstur, S., Jacobs, E., Giovannucci, E. and Jemal, A. (2019). Doi.abs.10.3322.caac.21499

[2] 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s. (2016). The Lancet, 387(10026), pp.1377-1396.

[3] 《中国-世卫组织国家合作战略(2016-2020)》

[4] 肥胖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2010. Vol.16,No.4

[5] UpToDate 肥胖、青少年肥胖.

[6]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HO

[3] Huang Z, Sjöholm A. Ethanol acutely stimulates islet blood flow, amplifies insulin secretion, and induces hypoglycemia via nitric oxide and vagally mediated mechanisms. Endocrinology. 2008. 149(1): 232-6.

更多美好生活

来看丁香生活研究所

策划Jiu

监制Feidi

排版小蜗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