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2国庆期间外地车牌限行吗

时刻小站 106

江西南昌是全国第一座施行限号后又取消的城市,同时实现了交通拥堵指数不升反降。

杭州与南昌在人口和车辆基数上相差巨大,但两地人车比例大致相当。根据南昌、杭州两地的《2022年统计年鉴》,2021年末,南昌民用汽车137.61万辆,总人口540.38万;杭州民用汽车为345.37万辆,总人口1193.60万。通过这组数据换算,两地车辆千人保有量均超过250辆。

一座取消限号的城市如何避免重回拥堵时代?比照南昌等其他城市的治堵经验,杭州走到了哪里、能学到什么?潮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3月5日16时,南昌滕王阁景区附近道路。 潮新闻记者 马庆隆/摄

取消限号,可以不拥堵吗

△南昌市上海北路和北京东路十字路口,车流较大。潮新闻记者 马庆隆/视频

白爱萍工作的酒店位于南昌市上海北路和北京东路交叉口,这两条以超一线城市命名的道路,也聚集了超一线人气:小吃店、医院、学校、职工宿舍和购物广场沿着道路两旁生长,即使临近午夜,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仍在交织流动。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最常见的城市景象,但对于开店多年的白爱萍来说,还是能感受到区别。以前限号的时候,反倒是很堵;疫情三年,虽然取消了限号,但车明显没那么多,高峰期也没多少车;现在管控没那么严,路口又慢慢堵回来了。

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10座城市实行了尾号限行政策,即北京、上海、济南、杭州、兰州、南昌、石家庄、贵阳、长春和天津。但次年12月29日,南昌退群了。

2022年9月26日,南昌官方宣布,对比2019年尾号限行时期,南昌交通拥堵指数从1.32降为1.27,平均车速从31.9km/h提升至38km/h,成为全国首个从限行到不限行后,交通拥堵指数不升反降的城市。

同年10月31日,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2022年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则表明,2022年第三季度,南昌市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数据之外,关于一座城市堵不堵,最有发言权的或许就是当地的出租车司机。

在南昌跑出租13年的司机刘江河告诉记者,取消限号后的两年,即使在高峰期走主干道,也很少再像此前那样一堵堵出一小时。几年前,我们跑出租最尴尬的就是上厕所,找不到停车的地方,遇到堵车更麻烦。现在就感觉路没那么堵了,停车位和停车场也变多了。

1998年,刘江河在广州跑客车,2010年回到南昌老家,因此对两地交通十分了解。广州比这里堵多了,一动不动。我记得后来,早晚又各限行一小时。现在他时不时还会在新闻里关注曾经这座工作过的城市——3月3日当天,广州地铁客流再次突破千万大关,通过另一种拥挤的方式挤上了微博热搜。

不过,刘江河也有些疑惑,这两年没那么堵,会不会和疫情期间大家出行少有关系?现在管控没那么严了,南昌会不会像广州一样,很快也堵回来?

这种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之前三年,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包括杭州在内,北京、成都、石家庄等国内多座城市都在特定时段和区域内作出取消限号的暂时性规定。而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回归正常,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多地交通流量增长,交通拥堵再度回归城市常态。

疫情几年,限号不限号区别不大,谁也说不好之后会不会又恢复限号。白爱萍担心。

她的担心,也是记者此次采访中感受到的南昌市民们的普遍担心,这种担心指向一个问题:取消限行——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怎样与当前城市的日常治堵平稳衔接?如何才能让自由畅行的出行体验成为常态,而非昙花一现的非常现象?

3月5日22时30分,南昌市上海北路和北京东路十字路口,在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车流量仍然较大。潮新闻记者 马庆隆/摄

自由上路,何时不再是梦

3月6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口,当地就诊者表示,这条单向四车道曾经堵得水泄不通。潮新闻记者 马庆隆/摄

2020年,对于家住江西南昌红谷滩区的吴城来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6月6日,自己家附近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正式投用;一件就是12月29日南昌正式取消限号。

此前,每隔一两个星期,吴城就要开车带父亲去另一个更远的医院复查身体,遇到限号日则只能作罢,要碰专家门诊的日期,又要碰车能上路的日期,很不方便。

新医院落成、车辆不限号——这本该是一件好事,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当时连进医院都成了难题。

新医院环境和资源更好,再加上年底取消限行,车流明显变多了。吴城回忆起两年多前的窘况,当时限行政策的取消,刺激了开车出行的需求,加之医院门口在进行测温,车辆堵得水泄不通,吴城的车里面开不进,外面停不了。

如今,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今年3月6日,记者来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医院门口是一条单向四车道,入口处设立了多个引导牌,有交警在值守指挥,车辆秩序井然向前通行,已不见曾经拥堵的景象。

拥堵不再,归功于一个关于合作停车场的提议。该区交警大队调查发现:医院自有停车位不足是导致这里拥堵的重要原因,院内有600个停车位,但医院职工车辆就占去了将近一半。

于是,经过多方协调,治堵方案很快出炉:医院职工车辆改停至附近世茂水城小区的合作停车场,停车费由医院补贴;医院车位已满时,就诊车辆也可停放至世茂水城停车场,并由停车场给出优惠价。

世茂物业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临时停放,按5元/小时收费。现在如果是患者和职工停车,按3元/小时收费,如果停满一天,封顶费用也只是8元。目前我们的地下停车位还有很多空余,完全可以满足医院车辆的停放需求。车辆分流后,这里很快告别了拥堵。

对于吴城这样的有车一族而言,车辆不分时段、不分号牌自由上路无疑是利好,但如果道路不畅,这种利好也将大打折扣。他认为,取消限号本身是好消息,但是要提前做好疏通的准备,这样才不会马上就堵回来。

就医、上学、购物……一辆车,通向各个日常场所、连接各类生活场景,也影响着城市宜居与否的直观感受。

正如《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一书中,美国城市史专家卡尔·阿博特教授认为的那样,纵使未来的城市多么天马行空,它们只是提供了一个背景板,一旦主人公着陆后开始进行互动,我们就处在了具体的建筑物和居民区中,城市的宏大规模便退居二线,从而失去了意义。

3月6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合作停车场入口,近300辆医院职工车辆被分流到这里。潮新闻记者 马庆隆/摄

车多路少,这些地方这样平衡

△南昌市上海北路和北京东路十字路口,车流较大。潮新闻记者 马庆隆/视频

交通拥堵的本质,是车多和路少之间的矛盾,也即出行需求和资源供给之间的失衡。平衡这对供求关系,对于城市治理者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

从多地的治堵经验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哪些关键词?在治堵之路上,杭州走到了哪里?

科技赋能。国内城市交通治理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应用。在上海,预警交通拥堵的算法系统已覆盖整个中心城区。当系统监测到可能发生的拥堵时,就会立即发出警报,交警能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进行控流疏导。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2月,通过数据捕捉的大数据,上海交警部门已经完成了全市239个常态堵点的治理。

这样的智能出警,杭州也有过先行创新。2017年开始,配合杭州城市大脑,交警快速进行路面执勤就成为了常态。当时24岁的女交警郑熠炯还成为全国与人工智能搭档出警第一人。

公交优先。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公交导向开发(TOD)模式的典型代表。根据香港运输署2020年提供数据,80%的香港居民依靠地铁巴士等公共交通出行,45%的香港居民居住在地铁500米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带动了毛细血管的疏通。在中环等楼宇密集分布的区域,建设大量的地上地下通道,行人可以分流到商场、场站、写字楼等处,极大缓解了路面交通的拥挤。

2022年3月28日,香港街道景象,夜晚车水马龙。视觉中国 供图

在杭州,随着近年来公共交通的发展,坐公交和开汽车的出行时间已经相当接近。《2022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列出了全国36个重点城市通勤高峰公共交通与小汽车行程速度比排行榜,其中,杭州以84.00%的比率排名第一,排在上海、南京、北京之前。由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杭州市的高峰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出行时间比在特大城市中同样处于最优位置。

精准施策。从南昌附二院合作停车场的成功经验中可看出:除了依靠高架、大桥、隧道、公共交通等交通基建项目,城市治堵也需要更多精耕细作,盘活周边空间资源,改善局部通行体验,尤其是就医路、上学路、办事路等重点地段。

实际上,在疏通就医最后一公里这件事上,杭州也有许多有益经验。在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停车难也曾是老大难,此前的高峰时段,就诊车辆只能分流到庆春广场和周边小区。为此,附近建成了蜻蜓公园未来停车场,新增了500个社会车位;而在该院的下沙院区,依托杭州城市大脑共享的资源数据,就诊车辆通过实时显示的周边停车场空位情况,被引导到附近500米的985个停车位。

在杭州,像这样经过城市大脑停车系统赋能的点位已有20多个。截至2022年10月,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平台已接入5100余个停车场库(点)、149万余个泊位,汇聚80亿条涵盖停车生态各要素的数据。

合理配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拥堵的城市病早已不是特大城市的专属,在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上,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新加坡,车辆千人保有量低于200辆。这得益于1990年开始实施的车辆配额政策。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该国车辆千人保有量从配额政策实施初年的178辆,到2019年反而下降到了170辆。另外,新加坡是全球首个采用道路拥堵收费来控制汽车使用需求的国家,在新加坡的CBD区域,电子道路收费(ERP)和停车费价格不菲,这也使得新加坡车辆千人保有量远远低于经济水平相当国家和地区。

2022年3月29日,新加坡街景。视觉中国 供图

(文中白爱萍、刘江河、吴城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