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永乐大典》,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的名字。但是你知道吗?这部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典》,其实根本就没流传下来。当年永乐时期编撰的11095册正本,今天我们现在一本都看不到了!
正本《永乐大典》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经过数十年的酝酿和筹备,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黑衣宰相姚广孝、解缙等组织朝臣文士、宿学老儒共2169人参与《大典》修纂,三年后定稿,由皇帝朱棣作序,征集全国善书人参加清钞,大典共22877卷,10095册。这部总字数超过3.7亿字的巨著,光是参与编撰的人,就超过了两千人。至于从事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的人,那就已经无法计数了!
解缙 姚广孝
1408年,独版《永乐大典》成书,举世瞩目。因该书集古典籍之大成,参与人数众多,皇帝钦命修纂并作序,举全国之力而成,注定它一经面世则成国宝。
永乐皇帝朱棣(1360-1424)
在朱棣去世后,连续几任皇帝,似乎对这部旷世巨著兴趣都不大。而这部《永乐大典》,当时又仅限于皇帝和极少数的人有权力阅读,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有束之高阁吃灰的命。
清本《永乐大典》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永乐大典》也由南京搬往北京文渊阁。1449年,存放《永乐大典》的南京文渊阁又发生了一场大火。在这场大火中,所有《永乐大典》的原稿,全部被付之一炬,仅余下了所谓的永乐正本。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皇宫失火波及文渊阁,嘉靖帝什么都顾不得了,连下四道急令抢救《永乐大典》,大典得以完璧。
手抄本《永乐大典》
经过这次火灾,嘉靖帝考虑一个保存大典的办法,由于刻印的工程和费用巨大,难以实施,嘉靖决定重录一本,以备万一。1562年,集朝廷大儒和各地善书人109人重录大典,用了4年时间,把大典录完,是谓嘉靖钞本,存放在另一个叫皇史宬的地方。事实证明重录是对的,因为后来永乐原本全部失佚了,清朝以后见到的只有这个嘉靖钞本。
嘉靖钞本
明末清初,经历了两百多年,经历了改朝换代,中间还经历了李自成占领北京。人们猜测大典已经不复存在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断定大典已全部皆佚。康熙年间,在皇史宬找到大典钞本,经清点,已有少量残缺。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从乾隆修《四库全书》至咸丰的一百年间,因朝廷官员偷盗、虫鼠侵害等原因,大典失缺日趋严重,市面上已有外国人高价收购大典贩往海外。
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肆意劫掠中国国宝当然《永乐大典》也不能幸免(翰林院遭劫掠),不久就出现在外国的国家图书馆。到1875年光绪帝登基后重修翰林院,清点后仅剩不足五千册!
1894年翁同龢入翰林院清点大典,只800册。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存放大典的敬一亭成了战场,侵略者再次劫掠大典,还有部分大典毁于战火,到清帝退位所剩无几。国势孱弱之时,列强肆无忌惮瓜分中国,劫掠文物当是预料之中事。还有部分大典散落在民间旧书店、拍卖行中被转让牟利,多数被贩卖到日本和欧洲。
残本《永乐大典》
现在国内收集到的残存大典,基本上是从海外购买回来或外国送还的,如1954年,前苏联就归还了一些。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北京只剩一册《永乐大典》了,存放在燕京大学图书馆。
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永乐大典,只剩下了400多册,散落于八个国家,30多个单位。相对于当年全本的永乐大典,仅仅只占4%而已。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大英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天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位于台湾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永乐大典》正本之谜:归纳起来,正本下落大体上存在五种说法。首先,毁于乾清宫大火第二毁于明亡之际,第三毁于明万历宫中火灾说,第四藏皇史宬夹墙说,第五殉葬说。由于明世宗对《永乐大典》殊宝爱之,笔者认为极有可能正本为其殉葬于永陵。
永乐大典失佚年表: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渊阁大火,《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正本险些毁于大火。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令人抄写一本副本,召选书写、绘画生员109人,正式抄绘,耗时六年。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竣工。明末清初:正本下落不明,疑毁于此时的战火。雍正年间:副本收藏在翰林院。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缺失2422卷,有千余册不知所终。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库全书纂修官黄寿龄私自将《永乐大典》六册,带回家中,途中失窃。乾隆帝指责说:《永乐大典》,为世间未有之书!本不应该听纂修等携带外出!下令严查,全城戒严。不久六册书在御河桥边被发现,失而复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奉乾隆帝谕旨,翰林院清查后确认,纪录为22937卷,原缺2404卷,实存20473卷,共9881册。嘉庆十三年(1808年)纂修《全唐文》,大臣奉旨入阁参考《永乐大典》。道光年间纂修《大清一统志》,多参考《永乐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不足五千册。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入翰林院查点,仅存八百余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6月20日,清廷命令荣禄攻打使馆区,武卫军董福祥部甘军自6月20日至6月23日强攻东交民巷,6月23日,位于英国使馆北邻的翰林院遭甘军纵火,《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所余无几。翰林院内仅存六十四册被陆润庠运回府中。(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事实上为清廷甘军为波及使馆区而火烧翰林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三百三十册大典。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国务院批准将翰林院所存《大典》残本送归教育部,60册置于京师图书馆,4册置于教育部图书室展览。1920年,叶恭绰赴欧洲考察实业,在伦敦一间小古董铺里意外发现并购回《大典》卷一三九九一残本。1934年,馆藏《大典》达93册。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图书馆将11册《永乐大典》归还中国。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将原藏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的二十一册捐献出来。顾子刚捐赠三册,系北洋军阀徐世昌所有,天津市副市长周叔弢(杭字韵卷7602至7603)、赵元方、张季芗、郑广权、王富晋、陈李蔼如、赵玉林等先后各捐一册。1954年: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赠还原藏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连图书馆的《永乐大典》52册(刘承干嘉业楼旧藏)。1954年,从香港藏书家陈清华手中购回4册1955年:东德总理格罗提渥访华,将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藏3册归还中国。苏联科学院将原藏海参崴远东大学的梦字韵1册通过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移赠。1956年,北京琉璃厂藻玉堂书店出售给北京图书馆1册195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将所藏水字韵的《水经注》后半部四册,移送北京图书馆收藏1959年:收集《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副本、微缩胶片等,共七百三十卷,约占全书总卷数的3%。1962年9月6日,广东省博物馆将佛山锺毅弘的《永乐大典》3册共8卷移交北京图书馆。1965年,赵万里捐出所藏2册《永乐大典》。198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从山东掖县孙洪林处征集入藏1册。2013年,收购加拿大华裔袁葰文所藏1册(卷2272~2274)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