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可以去香港吗

时刻小站 12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开年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东莞)负责人黄德玉明显忙碌了起来。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香港和东莞之间的经贸往来将更加频繁,我们将以高层次人才引才工作为抓手,继续推进莞港两地深化融合。

从1978年算起,莞港两地间合作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2019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的发布,大湾区建设按下加速键,莞港两地硬联通和软联通也加速度推进,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往来、商贸合作、平台对接等展开多领域全方位合作。

2023年,《规划纲要》发布迎来4周年。开年以来,随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大湾区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东莞正全力对接、学习、服务香港,莞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拓展延伸。

受访专家表示,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时机已经到来,东莞如何借助莞港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香港重要的桥头堡作用,成为新阶段东莞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命题。

硬联通配置日趋完善

自1911年广九铁路筑成通车始,东莞与香港这两座一衣带水的城市,便一直在相互合作中共生共荣。

《规划纲要》公布4年来,莞港在空间对接上持续开花结果,硬联通配置日趋完善,并逐渐串珠成链。为两地在科创、人才、商贸等领域的软联通提供了要素保障,成为两地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2月16日,一条大湾区全新空中大通道,在莞港两地政府支持下落成。当天,两地在香港正式签约《东莞—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暨空侧海空联运码头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全球首个直达空侧的海空联运模式,项目首创跨关境安检前置,大湾区内出口货物可在东莞完成安检等前置程序后,直接通过香港机场转口世界各地。

香港机场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一直是大湾区航空货物进出口的主要门户。为满足大湾区高附加值产业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近年来莞港两地开始合作探索出海新举措。而根据相关协议,今年莞港两地将联合发展全新的货物联运服务,让更多货物经香港进出大湾区。

2019年,《规划纲要》赋予滨海湾作为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定位,明确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打造莞港合作平台、全方位接轨国际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合作窗口。4年来,莞港两地不断以滨海湾为新平台深化空间联通,开启合作新起点。

伶仃洋畔,正在规划建设的港澳新城项目,借鉴了香港海港城的规划理念,打造东莞滨海商业综合体、邮轮码头和口岸设施。另一个正在建设的滨海湾站,将建成集高铁、城际、城市轨道等交通为一体的湾区综合交通枢纽站城综合体城市门户。建成后,从滨海湾站40分钟可达香港。未来,滨海湾将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为香港在大湾区提供优质的产业拓展空间。

作为粤港经济融合发展的黄金线广九铁路一直是莞港两地空间通道对接的重要一环。从九龙乘车进入东莞东部,香港城项目正以常平火车站为中心加快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引进香港的金融、法律、商务、文创和消费全产业链,打造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的区域样板间。

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表示,日前,全国各地都在加速度拼经济,随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莞港两地应该更加重视空间联通。

王先庆认为,香港的物流体系和贸易体系相当成熟,除空港项目实现香港机场相关功能和服务向东莞的延伸外,未来两地还可思考如何以东莞中欧班列为依托,实现香港其他经济活动向东莞延伸,带动大湾区货物国际通达性整体提升,带动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级提升。

科创协同助力大湾区硅谷群建设

在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行不久,一众东莞科技企业便主动组团踏上赴香港合作交流的旅程。2月14日,考察团来到香港一家生产世界级半导体物料的供应商,金柏半导体公司调研。座谈中,考察团向这家半导体企业推介了东莞的区位优势、产业环境以及招才引智政策,并邀请企业到东莞洽谈考察,投资布局研发生产中心。

这是近年来两地全面深化产学研对接、探索香港研发+东莞转化新模式的又一范例。4年来,两地科创协同联动渐趋深入,技术、管理、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在莞港两地合作中越来越重要。逐步变为香港提供研发或服务,东莞发挥产业链优势转换制造,以及两地共同研发、东莞进行智造,再由香港出海的新模式,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创立了合作典范。

绕过东莞松山湖一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坐落在这里。我们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建设的多物理谱仪,是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自向全球科研人员开放以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用户在这里开展了多项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陈延伟表示。

4年来,东莞科创平台在吸引全球顶尖的智力资源落地的同时,也与香港等大湾区科创力量强强联手,在与国际需求和市场沟通对接中,锤炼产品研发,提升创新含金量和竞争力。在这其中,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联合东莞搭建的科创梦工厂最具代表性。

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自创立以来,持续引进来自香港等地创业团队,目前从基地走出了超过60家硬科技公司,15%的公司已成长为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成为莞港科创合作的经典范例。

2020年,本末科技在该基地正式成立。其创业领域是机器人中最难攻克的赛道——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致力于提供无减速器的直驱型精准动力方案。

早期,本末科技创始人张笛还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一次研究姿态控制器的过程中,他无意间发现,减速器或许可以被替代。带着这样的想法,他找到导师李泽湘教授寻求指导。为支持张笛继续探索,李泽湘还为其提供了数十万资金支持,但这条赛道上鲜有先例可参考。

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后,2020年,本末科技落地XbotPark机器人基地,依托基地科创生态,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去年,成立仅2年的本末科技正式完成A轮融资,募集近亿元人民币,实现连续12个月每月30%的业绩增长,是近年来莞港两地在科创合作中的一颗新星。

4年来,大湾区以集群之势在国际科技创新舞台开疆拓土,大湾区硅谷群实现了从0到1的裂变,这离不开三地间的科创协同发展。对于莞港两地而言,除了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发展,高校对科创协同的赋能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规划,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均将在今年招录首批学生。这或将为补齐大湾区在基础科研上的短板、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优化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提供极大助力。

4年前,《规划纲要》曾提出,大湾区内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今,随着莞港两地以科创协同带动产业协同趋于深化,这一蓝图正逐步成为现实。

全方位融合提速

2月16日,莞港澳产业投资交流会在香港举办。作为自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来东莞首次外出举办高规格商务交流活动,此次赴港举办投资交流会无疑是两地携手开创合作新局面的开端。

正如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所言,香港是东莞走出去、引进来的桥头堡,以及利用外资、发展外贸、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东莞希望未来能更好地对接香港、学习香港、服务香港,不断拓展莞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实际上,在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建设的新时期,莞港合作已从产业深入至经贸、科教文卫等多领域。香港日渐在东莞的招商引资、社会文化、金融服务等非制造领域哺育东莞,两地合作从制造到制造和服务兼顾、从经济拓展到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两地发展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金融融合发展是顺应大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大湾区一体化的重要条件。2020年年底,东莞印发《东莞市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莞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同期,香港银行创兴银行有限公司东莞支行开业,东莞由此成为大湾区首个实现港澳台三地外资银行齐集的地级市。拥有恒生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南洋银行等多家港资银行在莞拓展经营分支。此外,东莞还积极推动莞企赴港上市,支持金融机构跨境互设。

在受访专家看来,目前莞港两地依旧存在金融要素流动不畅、金融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较低与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接下来,东莞应该围绕坚持以制造业当家,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拓展两地金融融合发展边界。构建全链条、国际化、低成本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快金融科技产品和业务的孵化力度。

城市观察家孙不熟表示,东莞与香港的深度融合,在经贸、科教文卫、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还需要加强。新的一年,东莞急需要加强与香港在人才引进、人才孵化、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三年没有回来,内地发展变化很大,感觉自己对大湾区的认知也要升级。阔别三年,香港创业青年邓文俊今年再次踏入松山湖,惊喜发现同一楼层三年前只有5家港澳企业进驻,如今起码超过20家。

2018年,邓文俊创立创龙智慧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专注于AR场景互动领域。他表示,在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行后,很期待能重新开拓内地市场,也能重启繁忙的双城生活。

随着大湾区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港人来莞工作、创业、生活,莞港两地间的软联通也被更多元素链接起来。目前,东莞正逐步落实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政策,力争在法律教育、医疗卫生、建筑规划、金融服务等领域,引进更多港籍专业人士来莞执业发展。

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连汉森建议,2023年,东莞要以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为契机,在香港设立东莞服务中心,确保服务外资实现高效、便捷运转,增强投资信心。并且要把握香港发展北部都会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继续加强与香港的深度融合发展。

2月20日起,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将迎来新突破——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正式实施。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4周年的新起点上,进一步促进莞港两地互联互通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未来,东莞将持续推进两地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推动莞港两地要素资源更高效率流通,实现莞港全方位融合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