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拉杆箱,你不知道的事
原创 市井财经 2019-01-01 10:51:00
■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
这年头旅行或出差,拉杆箱几乎是标配。可你知不知道,在美国的常识小测试和一些电视问答比赛里,拉杆箱发明时间和登月时间的先后是经常出现的题目。至于答案,拉杆箱发明时间居然比人类登月更晚!
1987年,它才出现在人类世界中。如今,拉杆箱的选择可多了,贵的几万一个,便宜的一二百元一个,材料也五花八门,品牌更是琳琅满目,比如在薛之谦事件中让吃瓜群众们印象深刻的日默瓦,就是拉杆箱界的劳斯莱斯,算是明星标配。
拉杆箱历史
古代人类出远门机会不多,但总有人有此需要。有些人选择挑担子,两头各一个筐,里面摆放东西。如果想轻装上阵,就拿一块四方布,把东西包好,对角打结,然后背在肩上。
工业革命之后,欧洲人开始使用行李箱,不过当时主要是木箱为主。好在当时能出远门的多半是贵族,身边有仆人伺候,不然这大木箱提上一路,实在够人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蒸汽火车发明后,行李箱经历过一次巨大变化。因为火车的出现,人们远行变得更加方便,拥有消费力的人便将长途旅行视为时髦。但旧的行李箱在这时出现了问题,因为当时的欧洲,旧行李箱都采用圆顶设计,主要是为了让雨水可以顺利滑下去。但圆顶的行李箱上火车可不方便,因为行李无法摞在一起。于是,平顶行李箱开始出现。
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平顶行李箱的居然是路易•威登。它当时就以制作奢侈品的姿态设计平顶旅行箱,使用上等木材和防水材料,于是便有了经典的平顶白杨木行李箱,成为欧洲贵族首选,口碑传遍欧洲。
上世纪初,行李箱的样子出现了一些变化,仍以硬木或钢条为框架,然后以皮革、藤条或橡胶缠绕,构成箱身,再用黄铜或皮革固定边角,加上把手,就形成了皮箱或者藤箱。
上世纪50年代,真正现代化的皮箱在英国诞生,但人们仍然只能用手提着。在80年代的中国,谁家里要是有个这样的大皮箱,也是相当不得了的事,算是家庭经济状况不错的象征之一。如今,民国时代留下来的大皮箱早已成为古董,分分钟卖出天价。
第一代轮式行李箱
1972年,出现了带轮子的行李箱,发明者是美国一家皮箱公司的高管,还为此申请了专利。他和妻子在超市购物时,在购物车上找到了灵感,给行李箱加上了轮子,然后用软绳或皮带来拉。但只有轮子显然不够,因为重心不固定,碰上转弯和坑洼,箱子往往会倒下。而且,用软绳或皮带,跟直接用手提箱子的区别真心不大。而且,当时的机场规模都比较小,有时人们甚至可以把车开到登机口,拿行李的路程很短。至于火车站,也有搬运工和推车。因此,带轮行李箱的需求没那么大。
1987年,一个名叫罗伯特·普拉斯的美国机长,在家中给箱子装上了轮子和拉杆,二者相互配合,终于成了拉杆箱。他先是小范围试水,将自己的发明推荐给航空公司的同事们。整天带着行李飞来飞去的机师和空乘人员立刻感受到了这新玩意儿的好处,给予了最高评价。
尝到甜头的罗伯特·普拉斯,于第二年开了自己的箱包公司,即大名鼎鼎的TravelPro。1991年,他在完善发明后申请了专利,拉杆箱就这样走入人们生活。
《在云端》剧照
Travelpro这个品牌今天仍然出名,当年的电影《在云端》,乔治·克鲁尼拉着商务风travelPro拉杆箱的镜头,气质十足。它旗下的箱子,如今仍可卖到三千多元到万元之间,算是中端品牌里口碑不错的,主打一直是商务客。
有意思的是,拉杆箱乃至之前的带轮行李箱,是少数没有地域时间差的发明。工业革命以来,许多发明都在欧美发达国家诞生,但传入第三世界国家的时间往往较晚,普及更晚。像电视、电脑和冰箱,无不如是。但拉杆箱却不一样,它最早的使用者是满世界飞的空乘人员,所以很容易被不同国家所见识并仿制。早在80年代,广州就有工厂制作带轮行李箱。90年代中期,在中国机场就已随处可见拉杆箱,一般城市家庭已经拥有了它。
拉杆箱的材质演变
拉杆箱如果根据外壳来区分,就是硬壳和软壳。硬壳旅行箱更耐摔也更抗压,软壳胜在重量较轻,而且有弹性。材质分很多种,现在的主流材质大概有ABS、PC、铝合金、皮革和尼龙,此外还有EVA和帆布等。
从硬度来说,ABS因为密度大而最为突出,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重量,而且抗压性较差,一旦变形就无法恢复,甚至会出现爆裂。
PC被视为目前最适合做拉杆箱的材料,也叫聚碳酸酯。这是一种强韧的热塑性树脂,也是飞机舱罩的主要材料。最大特点是轻,而且比ABS的韧性更大,更加结实,也更抗热耐寒,受撞击凹陷后还可以恢复原状。全球最好的PC材料供应商,当属德国拜耳、日本三菱和台湾的台塑。
铝合金近年来非常流行,其实原料价格和高端PC差不多,但金属材质看起来更为高端,溢价也高。
皮革箱子比较有意思,牛皮箱价格最贵,是许多富人的最爱,也是身份象征。但从实用性来说,它的韧性和耐久性都相对最差,怕水怕磨怕压怕锐物划伤,怎么看都是家里有矿者的选择。
至于尼龙和帆布等软箱材料,伸缩性较强,也更耐刮蹭,而且我因为弹性更抗摔,但一来防水较差,二来对内部保护较弱。值得一提的是牛津布,在软箱材料里最为耐磨,缺点是颜色基本一样,下飞机后取托运行李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自己的。
轮子是拉杆箱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早期的轮子都是单向轮,虽然适合各种路况,但不利于转弯。后来,人们发明了可以360旋转移动的万向轮,进而又衍生出飞机静音轮。再后来,又出现了有四个轮子的拉杆箱,除了拖动外,人们还可以推动。
锁也是关键,之前网上有个演示,用一支圆珠笔就可以轻松打开普通的行李箱拉链。那么,除了拉链,还有其他选择吗?铝框箱是个不错的选择,防盗性能更好一些,当然,真要有人想撬箱子的话,铝框也挡不住。
因为拉链比铝框更轻便,所以主流公司还是习惯在拉链上做文章,比如采用双层防爆拉链。
拉杆作为拉杆箱发明的核心,最初是外置的。因为容易损坏,如今已被市场淘汰。目前你在市面上能见到的产品,都是内置拉杆,铝合金材料最佳,轻便又结实。一般来说,拉杆都是双杆设置,也有一些厂家为了好看,生产出单杆箱,固然与众不同又时尚气息十足,但其实根本不好用,尤其是无法保持平衡。
哪些牌子很厉害?
在中国,拉杆箱是一个几百亿的大市场。但也正因为这样,买拉杆箱成了一个技术活,因为品牌太多,材质种类太多,价格跨度也大。你去淘宝买个一百多元的也有,买个几万元的国际大牌也行,不过,哪些才是最适合你的?
我曾经研究过淘宝的数据,低端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学生)选择的品牌相当有意思,比如299元的小米,特点是颜色多,外观时尚。还有三百多元起步的uniwalker复古旅行箱,以少女心和碎花设计著称,很讨小女生喜欢。但说实话,这类箱子坐高铁短途出行还行,长期使用或者航空托运,耐久性显然不够。
看过一个市场调查,目前市场主流消费的拉杆箱价位,在500到1500元区间。
新秀丽名字看起来很土,甚至带有乡镇企业的味道,但它其实是如假包换的美国品牌,1910年就已创立。作为专业的旅行箱包品牌,它从拉杆箱到洗漱包一应俱全。
它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镁代替木头为原料的行李箱品牌。新秀丽的产品最大特点就是均衡,箱体轻便、滚轮顺滑,PC材质抗压性好。千元左右的产品已经足够出色,当然,钱多的可以选择四五千元的产品。
如果你对托运行李缺乏信心,在乎拉杆箱的抗压能力,那么成立于1946年的法国大使倒是可以考虑。这个二战后诞生的法国品牌,最初制造照相机和录音机,1969年转行做箱包。1982年发明了Delsey Club系列,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没有铁框的聚丙烯箱包,更为轻巧耐用。它的Karat系列以钻石造型外壳著称,抗压性也很好,而且自从踏入箱包界之后,就崇尚低价优质。
在本土品牌中,ITO是很多人钟爱的品牌。有意思的是,因为设计出色,品质也不错,很多人都误以为它是日本品牌。这个品牌2007年成立于上海,其名字中,I代表独立(Independent),T代表旅行(Travel),O代表原创(Original)。2014年面市的银杏系列(GINKGO)曾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它以铝框拉杆箱著称,安全性相当棒,韧性和防水功能也相当出色。不过也因为铝框的缘故,重量不轻。至于价格,八百多元到一千多元区间的产品已足够应付你的旅程。
ITO不是日本品牌,无印良品(MUJI)则是如假包换的日本货。这个传奇品牌也做箱包,硬壳的万向轮拉杆箱品质出色,外观则延续品牌固有画风。日本人的细节掌控,是无印良品拉杆箱的最大卖点,比如轮子的固定功能,拉杆的汽车式无级变速设计(可随停拉杆)等。但拉杆最大离地高度较小,高个子不适用,内部容积也小,不利于长途旅行。八九百元价位的产品,已相当不错。
来自台湾地区的皇冠也值得一提,这个品牌创立于1952年,是亚洲最大箱包厂家之一。它在珠三角相当出名,因为它的不少产品都由珠三角工厂生产。这个名字跟丰田皇冠汽车一样,带有浓浓的中年商务风,外观普通,但性能不错,轻便耐磨。过往的尼龙系列放在一堆箱子里很难找出来,近年来的PC材质拉杆箱色彩多变,但整体造型还是很中年,更适合商务人士。
皇冠的品质相当不错,价钱也不贵,也是许多不讲究奢侈名牌的务实人士的选择。其实在国产品牌中,类似皇冠的还有不少,比如各大信用卡积分商城里十分常见的爱华仕、外交官和汉客。不过缺点就是设计感不够强,过于务实。有些设计感比较强的系列,往往又有模仿外国品牌的嫌疑。
美国品牌中,还有1993年成立的Rockland与1933年成立的美国旅行者(American Tourister)。前者价格较低,质量不错,箱体韧性出色,但轮子的顺滑度一般。后者于90年代被新秀丽收购,成为新秀丽家族的第二品牌,但质量不进反退,箱体皮实,但防水和安全性都略差。
1897年诞生于英国的Globe-Trotter以复古英伦范儿著称,纯手工打造的老式行李箱很出名,还接受高级定制需求。当年为了检验其抗压能力,曾让一头大象站上行李箱,居然没坏。价格当然也相当可观,五六百起步,到三千元之间,不过,币种是欧元,换成人民币,大概是4000元起步,最高两万多元。
美国的TUMI在价位上差不多,也是走商务路线,在各大机场免税店里也是熟面孔,最大特点就是耐磨。
德国有个著名品牌叫Titan,这个词源自钛金属,不过它家的拉杆箱并不是使用钛金属,而是希望像钛金属那样尖端。作为一个全球销售的品牌,它的设计和生产仍然只在德国完成。
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诞生的它,也是巴伐利亚州各大球队热衷的选择,比如拜仁慕尼黑队就长期使用它。
不过,要说拉杆箱界的奢侈品,只有一家,那就是德国日默瓦。
没有它,明星都不好意思出门
有一款箱子,上娱乐新闻和时尚杂志的机会比很多明星还多,它就是来自德国的RIMOWA,也就是日默瓦。你在机场遇见明星,七八成机会还能一起见到日默瓦的拉杆箱。
日默瓦的最大卖点就是材质,旗下行李箱均使用铝镁合金和高科技聚碳酸酯材料打造,并且是少数仍然在德国进行制作工序的行李箱企业之一。每个日默瓦箱包由两百多个零部件经过90道工序组装而成,大多数采用手工完成。原材料方面,除了YKK拉链来自日本,其他零件都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高品质供应商。
《碟中谍》剧照
1898年,日默瓦工厂在科隆诞生,同年生产出第一个行李箱。直到1900年,日默瓦的行李箱还是木制,但已十分注重轻量化设计。没过几年,日默瓦的大型衣柜和行李箱就已打入德国上流社会。到了上世纪20年代,它已成为世界级品牌。
二战期间,科隆在盟军空袭下被夷平,唯一幸免的是建筑瑰宝科隆大教堂。日默瓦的工厂也毁于一旦,各种生产原料,如皮革、木头和布料都被烧得一干二净。但公司掌舵者却意外发现,所有原料中唯一幸存的是铝片,因此萌发了制作铝制行李箱的念头。为了让行李箱更坚韧,他还创造性地添加了镁,于是便有了铝镁合金材料。此外,他在德国一款运输机上找到灵感,将飞机表面的沟槽设计应用于行李箱,使得行李箱可以在轻量化的同时保持稳定。1950年,日默瓦生产了第一个箱面设有凹凸纹路的铝镁材质旅行箱,就此脱胎换骨。
1976年,日默瓦推出首个防水旅行箱,可以有效保护各种专业器材,成为影视工作者、专业摄影师和新闻记者几大群体的最爱。也正因为防水功能,它也成为影视剧宠儿,频频成为道具。
日默瓦能成为行李箱界的劳斯莱斯,质量只是一方面,跨界营销和无孔不入的植入,也是其一大法宝。
在《黑客帝国》、《蜘蛛侠》、《史密斯夫妇》、《007》等经典大片中,人们都能看到日默瓦的存在,每年超过十部好莱坞电影会出现日默瓦的镜头。
在《碟中谍4》中,汤姆·克鲁斯要夺取一只装有引爆核弹装置的银色日默瓦手提箱。这只箱子经过多次摔打、高空坠落和激烈枪战后仍完好无损。国产片也少不了日默瓦的存在,比如《等风来》和《非诚勿扰》。《泰囧》当中,徐峥抱着的那个行李箱,也正是日默瓦。这几年明星参加综艺节目盛行,日默瓦也随之出镜,《爸爸去哪儿》里几乎是标配,《花儿与少年》里,明星们也齐刷刷拉着日默瓦亮相。不过最夸张的还是滨崎步,据说她在台湾开演唱会时,团队带了130多个旅行箱和化妆箱,全部都是日默瓦。
日默瓦的植入虽然频繁,但据说从未投入什么费用,只是每次提供几只行李箱供剧组免费使用,用完还得归还,因为要放在日默瓦的科隆旗舰店二楼的博物馆里收藏。
拉杆箱的未来
2016年,日默瓦被LVMH集团以8亿欧元收购,开启潮流化策略,与芬迪、Supreme和Off-Wihte等联名跨界合作。
同年,日默瓦与汉莎航空合作,推出电子标签,启动智能化旅行箱方案。基于这一系统,即使旅行者在家里或路上,也可使用航空公司APP完成托运程序。
2016年后,陆续有拉杆箱置入了USB对外充电和骑行功能。但说实话,在拉杆箱里置入一个充电宝,效果未必比我们自己随身带个充电宝更好。还有所谓的无人驾驶时代的自己会走的行李箱,能以11公里的时速在人流密集处紧跟主人,万向轮可以让它正常走、原地转,甚至趴着走。
但对于使用者来说,他们可能更在意的是箱体是否牢固,箱身是否耐磨。过多的电子设备置入,其实反而增加了损坏风险。
拉杆箱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很难想象,它也许真的会变成一个移动的机器人。但在当下,我们关注的依然不是那些噱头。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