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文成公主,可能所有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和亲两个字,她所代表的一段历史缩影,一代才女于悲惨命运中的自我救赎名流千古。
小女初长成
据《西藏王统记》记载:文成公主出嫁时才16岁,唐太宗时期,彼时她是皇室的列侯之女-李姓。
小小女子琴棋书画,医术造纸,无不精通,才高八斗,志向高远,不愿拘泥于闺房安乐,曾曰:鲲鹏展翅,其余垂天之云,起飞扶摇直上九万里。
活泼可爱、开朗大方,有现代女孩子独立自主创新的胸怀,这便为其后来为护卫家国愿孤身赶赴吐蕃和亲奠定基础。
五难婚使记
松赞干布几次派遣使者前往唐都长安求亲,被拒。
不久之后,松赞干布便携20万大军兵临城下,只为求娶文成公主。
在松州这个地方差一点发生大规模的战乱,松赞干布发现大唐派了大批主力部队对抗,便意识到危机而退兵。
他向唐太宗道歉,又再次的请求娶公主,这一次唐太宗竟然与前几次态度截然不同,他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小编觉得松赞干布其实是对当时唐都王朝的繁华昌盛心向往之,之所以求娶公主还是想以此为契机,学习到唐王朝的丝绸、造纸,烹饪,珍宝,工技,明鉴,营造,医方等对其部落发展有莫大的益处的东西。
毕竟公主出嫁肯定会有丰厚无比的嫁妆,是无法用钱财衡量的!
松赞干布这个人很有政治谋略,从他与尼婆罗的尺尊公主联姻,搞好了与西边邻国的关系,然后又费尽心思转头向唐朝求娶公主。
辗转数月,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大相使臣再往长安谢罪求亲。
唐太宗在鸿胪寺接见了禄东赞使臣,传世名作步辇图就是记录当时的这一盛况。
唐太宗舍不得自己亲生女儿,就在宗室里面挑选了一位册封公主,出嫁和亲。
天有不测风云,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的国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迎娶贤惠的公主。
唐太宗很为难,为了公平,就想到了比赛招亲的办法。
首先唐大宗拿出了一颗九曲明珠,让众人用柔软的绫缎穿过九曲明珠。
这颗明珠的孔又细又小,所有人都苦思冥想,抓耳挠腮。
禄东赞利用蚂蚁顺利地带着绫缎穿过了九曲明珠。
然后唐大宗把一百匹马和一百匹马驹聚集在一起,要求他们分辨出马的母子关系。
来自草原民族的禄东赞是非常有经验的,他把马,马驹分别关在马厩,一天一夜不让人投食喂水,第二天一早打开两边马厩,所有的马驹各回各家找妈妈吃食,自动归位,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而后唐太宗又让同来求婚的使者每人领一百坛酒,一百只羊,让他们在一天的时间里面喝完酒,吃完肉,还要把羊皮揉好。
大家都先是喝酒吃肉,到最后都是酩酊大醉睡了,忘记了真正的揉羊皮任务。
禄东赞呢,却不慌不忙,命令一百名骑士排成队,宰了羊,一边慢慢地喝酒一边小口的吃肉一边揉羊皮,不到一天的时间,酒喝完肉吃完羊皮也揉好了。
最后是让文成公主和几百名侍女,一样穿着,站在一起,让他们从中间选出文成公主。
禄东赞不是一般人,是松赞干布的大相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地帮松赞干布把文成公主求娶回国。
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陪了许多礼品嫁妆,让公主带到吐蕃去了,这里的公主就是李姓列侯之女,唐太宗亲封她为文成公主,踏上了远嫁吐蕃和亲之路。
文成公主入藏的一生
唐太宗在当时刚过完年之后就将文成公主下嫁给了松赞干布。
唐太宗还为文成公主准备了大量丰厚的嫁妆,其中有一样格外引人瞩目。
文成公主从小崇信佛教,唐太宗陪嫁了一尊铜佛像。
这尊铜佛像可不一般,是一尊宫廷珍藏的12岁释迦牟尼等身佛像,是印度为了感谢唐朝的援助而赠送给了唐朝。
这尊佛像是曾经释迦牟尼在世时亲自雕刻的,开佛光加持过的,尤为珍贵。
不久之后文成公主一众人历经艰难万险终于到达两国边境交界处,松赞干布和他的下属一起去迎接文成公主,还以女婿身份拜见了李道宗。然后与公主一起回到逻些(今拉萨)。
松赞干布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当时名为小昭寺,后来才为文成公主加冕、封王后。
前有弘化公主出嫁吐谷浑和亲,文成公主想到她的亲人弘化公主的一切,不免伤心难过。
然而这一切她无法选择,一道圣旨从天而降便早就注定了她的一生,身上肩负的责任,两国邦交,人民安乐,使命重大,不容一丝差错,再难也不能退却。
文成公主此时也不过才十几岁,少女初见松赞干布,日久相处中情愫渐浓,可是古时候男人都三妻四妾,何况一个部落的首领呢!松赞干布在求娶文成公主之前就有姬妾。
传言文成公主初入藏思乡成疾,赞普日夜不眠待其枕边,直至病愈。
期间还曾想派人送公主回到她日思夜念的家,奈何其一生都未归唐。
文化交流
因此次和亲,两边来往商贸交易不断,吐蕃的香料等传入唐,打马球的技术也被唐朝广泛地学习,唐太宗非常喜爱打马球。
文成公主嫁妆颇丰,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和她自身的知识技术等大大提高了游牧民族吐蕃的安定。
食物中青稞荞麦吐蕃虽然早有种植但因为他们不会管理,产量极低。
在文成公主的打理下,才丰收颇丰,解决了粮食紧张问题。文成公主教会了吐蕃人农业种植技术,耕犁技术,还有雨季时期防汗排涝的重要性。
在文成公主到来之前吐蕃人饮食器皿是非常落后的,她带来的能工巧匠教会了吐蕃人制作瓷器,餐具器皿,提高了游牧民族吐蕃的生活质量。
文成公主在唐朝鼎盛时期出嫁,给吐蕃带去了大唐风,文化知识,先进的生产、司法、军事制度等。
文成公主还亲自参与了小昭寺的修建,使得小昭寺具有浓郁的汉式特色。
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气势磅礴。
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小编建议大家有兴趣了,疫情过后可以去实地参观一下,感受奇女子的传奇一生。
另外文成公主和亲时带来的乐师和音乐典籍也是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吐蕃的文化。
文成公主她和亲时带去的文臣帮助整理了吐蕃的原始文献,记录下了吐蕃的历史文化底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文成公主爱护藏族同胞,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其中文成公主带去的治病救人的医术,造纸技术等也是吐蕃历史、文化、传承得以记录保存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成公主还协助松赞干布在吐蕃推行了土地制度均田制,统一了度量衡,建立年号等。两国客商使臣,交流不绝。促进了吐蕃繁荣乃至唐朝的昌盛。
不得不说文成公主的此次和亲,是唐太宗有眼光的智慧之举。
两边关系进入稳定期,堪比10万大军出师,文成公主出色地完成了这段政治联姻任务。
然而生活不幸,上天也没眷顾文成公主这个苦命的女人。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早逝。俩人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仅仅三年不到。
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到达顶峰。
然而盛及必衰,物极必反。文成公主这段牺牲自我的和亲之路仅仅维持了二十多年。
随着松赞干布的逝世,文成公主远离吐蕃的政治中心之后,不久迎来了终结。
文成公主的爱恨情仇
说了这么多,小编觉得文成公主十分的悲惨,命运多舛。
刚入藏时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就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
传闻松赞干布心里真正爱的是尼婆罗国的尺尊公主,他还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比文成公主的小昭寺规模更大更宏伟 。
后来金城公主入藏和亲联姻,为了纪念文成公主,把大小昭寺改了过来,归属于文成公主,有了现在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九年,其中有六年都不在一起共同生活。这六年期间,尼婆罗的尺尊公主因为先于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她虐待文成公主,说她先来,她是正室,数月之久不让人服侍她。
尺尊公主各种为难文成公主,怨恨文成公主分走自己的宠爱。文成公主此时孤立无援。
无奈的文成公主费尽心思才找到与她两地分居的松赞干布说明了情况,松赞干布又回到了文成公主账内生活了一段时间,化解了文成公主此时的苦难。
文成公主远嫁异域他乡,松赞干布的女人也不少,六位有名分的,还有五位没有名分的,又能在意她多少呢,再加上吐蕃是新兴王朝,松赞干布内外事务繁忙,征服象雄,出征尼婆罗等都使得他无暇顾及文成公主。
冷暖自知,婚姻不幸。
赞普病逝时年仅34岁,年纪轻轻的公主,大好年华却丧夫守寡,最重要的是连一个子嗣也不曾留下,没有依靠。
文成公主黯然神伤,离开罗谐,回了山南地区,悲伤,泪湿衣衫的不眠夜晚,思念父母兄弟亲人的不眠夜晚,依靠的丈夫去逝了,文成公主度日如年。
孤苦伶仃31年的和亲之路,青春韶华埋没,在唐朝皇家人物撰写记录里面对文成公主的描述仅有寥寥几笔。
但是她却凭借自己坚韧不屈的意志融化千年不灭的冰川,善良,坚定的信念留在吐蕃,为汉藏民族团结谱写了一首万古流芳的颂歌。
文成公主的晚年生活
赞普死去的十几年之后,大唐派使臣尚凯再次入番,前往雅隆,奉唐高宗之命请文成公主回长安。
虽然文成公主日思夜念想回到长安,她想着小时候的快乐时光,恍如昨日,不敢相信自己竟真的能再归故土。
翌日,禄东赞大相请见文成公主,两人相识日久,当年他就是带文成公主入藏的人。
然后这个禄东赞私心,不愿意公主回去,特别的坏,故意挑起番邦的那些大臣意见,想要阻止文成公主回家,编织谎言,欺骗文成公主,如果回家会对唐番亲好有影响,文成公主实在太惨了。
为了彻底解决这件事情,为了两国人民生活和平,邦交能稳定,文成公主无奈送走了东归的亲人。
几十年的光阴荏苒,文成公主早已视吐蕃为第二家乡,黑夜里年迈的文成公主伤心地弹奏着思乡曲,回忆与父母亲人的种种过往美好泪流不止,屋外的人们举着长明灯也是潸然泪下。
文成公主义无反顾地独自留了下来,她留下来一想继续守护逝去的赞普,赞普曾经也是对她有情有义;二想不能因为自己破坏吐蕃亲好。
吐蕃人们感念文成公主恩德,纷纷对其致以最高的礼仪,自此成为汉藏人民心中永远的白度母。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不幸病逝,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整整四十年。
她用自己平凡而光辉的一生,与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主松赞干布一起谱写了一曲汉藏民族团结的颂歌。
小编为其品格感叹,希望在平行时空里她能活得自在逍遥快乐,没有那么多的负担,与父母亲人一起安享无拘无束。
希望能找一个一心一意爱她,事事以她为先,宠她敬她的夫君,能子孙绵延,承欢膝下。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遗世独立!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