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即合共多少笔画(部首结构字左右一)

时刻小站 140

文 | 孟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章黄学派第五代传人

博雅小学堂人文通识导师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汉字文化?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汉字——我们眼中的、笔下的汉字,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网络。

尽管如此,课堂上的汉字讲解仍十分有限,与此同时那些文化读物又有着各种各样的硬伤。汉字教学的持续缺位,使得大多数孩子对于汉字还处在一种日用寻常而不知的状态,汉字文化的普及远远不足。

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学习汉字文化呢?

学习汉字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言

我们以汉字的字为例,它为什么要叫做字呢?这个问题小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字的内在的含义是什么?

我们来看这个字的字形,它上面是一个宝盖,就是一个房屋的意思,房屋里头有一个孩子,所以这个字的形象,就是在屋里头养孩子,所以字的本意是养育。

从养育还可以引申出生长、生成的意思。注意,汉字的特点是什么呢?是一种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一个生成的过程。我们知道汉字里头有独体字,有合体字,你像子这个字不能再拆分了,所以它是一个独体字,可以和其他的形体不断拼合,来造出更多的汉字。比如说子旁边加一个小,就是孙字;子后面加一个亥,就是小孩的孩……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滋生的过程。

所以说我们从字的形体出发,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知道了它的特点是生成,是不断滋生,还发现了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从独体字向合体字演变的过程。

什么是《说文解字》呢?其实就是拆解汉字,通过这种拆解来深入地理解它们。

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文化的经典文献

小朋友们都学过《三字经》,里面的第一句话非常有名:人之初,性本善。那什么是性呢?什么是我们的本性呢?通过汉字也能帮助我们理解。

我们看性这个字,它的右面是一个生长的生。早期,生和性是一个字,在古文字中,生的样子是下面一横是大地,上面是草芽,所以生这个字取象于草木的茁壮生长,生是用草芽来表示草的生机。

那我们就理解了什么叫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性呀,都具有一个善的萌芽,谁的内心都有一些好的念头、好的想法,都有这种自然而然的、求善的萌芽。

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的世界

汉字记录了古人对于历史、对于世界的观察,所以在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所观察到的方方面面的事物,我们看到汉字里头能够反映出古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这种观察非常仔细。

我们看几个关于动物的字,大家一块猜猜这是什么字。

第一个字是什么呢?这个字我们要把手机向右转90度可能更好理解。这个字两只脚,一个大大的肚子,它是豕,注意豕是什么?豕就是猪。

下一个字比豕可是瘦多了,同时它的尾巴是弯曲起来的,什么样的动物尾巴是弯的呢?小朋友会猜到,这个字就是狗狗,但是注意这个字不是狗啊,是甲骨文中的犬。

再看第三个字,这个字比犬要大一些,而且你注意它有獠牙,尖利的牙,还有锋利的爪,这个字是什么呢?最凶猛的一种动物,有小朋友就猜到了,这个字是老虎的虎。

我们看到汉字记载的是什么呢?既记录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而且在观察自然的时候,你看到古人怎么样去展现自然呢?他去尽量展现一种动物,尽量展现动物的形体特点,豕突出肚子大,犬尾巴要弯,虎突出它的凶猛。那除了自然之外呢,也展示出古代的人文世界,所以说汉字实际上是对古代历史的一种全方位的反映。

那我们说,汉字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汉语,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代代相传的典籍文献,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的世界,它实际上是一把钥匙,用这把钥匙,我们能够开启汉语经典历史的文化大门,把这些门打开,你会看到一个非常非常精彩的、恢弘壮美的世界。

课程内容

在《讲给孩子的说文解字》中,我们选取了350个常用汉字把部首与相关字形关联起来,集中讲解

由于将近90%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因此,部首可以统领绝大多数汉字。掌握了汉字部首,也就把握了汉字的纲领

以人字为例,独立为人,两人向左为从、向右为比,三人为众;如果两人后背相对,就是北,下面加上一个肉字,就是背。

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讲解,能够让孩子在了解每个汉字的奥秘的同时,逐渐领会汉字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对汉字的规律与特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许慎在讲解造字规律时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汉字的创制,既从我们的身体上选取意象,也广泛参考了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的世界;它既吸收了大自然的气象万千,也记录了人伦社会、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我们遵循由人到物、由自然到人文的思路,尽量展现汉字与中国文化的整体风貌。让孩子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课程特点

给孩子讲《说文解字》,怎样做到深入浅出?怎样兼顾准确与易懂?怎样让孩子契入汉字的历史与学理?怎样让他们在汉字的学习中,接受中国文化的全面熏陶?这些,都是我们一直积极思考的问题。

准确严谨

讲解以科学的汉字学研究为底色

首先,给孩子讲汉字,一定要符合汉字自身的历史、规律与体系,做到准确严谨,必须要以科学的汉字学研究为底色

在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灵活权宜的汉字说解,一旦在汉字的体系中进行审视,往往抵触不通。其中,把形声字讲解为会意字,是一种很常见的错误。当年苏东坡和王安石之间,就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王安石不仅是宋代的大政治家,也热衷于汉字的研究,著有《字说》一书。有一次,苏东坡向王安石请教自己的坡字。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不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滑字难道是‘水之骨’吗?王安石闻之,半天默然无语。

其实,坡和滑都是形字,皮和骨都是声符。后来它们的古音发生了演变,看不出形声的痕迹,王安石才贸然解释为会意字。但如果根据他的思路,其他从水 的字怎么办?江是水之工吗?河是水之可吗?湖是水之胡吗?海是水之每吗?完全是讲不通的呀!

现代人讲解汉字,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比如有人把鹅讲解为我的鸟,那鸡鸭鸿鹄怎么办?我们能把它们分析为又的鸟、甲的鸟江的鸟告的鸟吗?

我们提倡要从汉字的系统出发讲解汉字,一方面,是让孩子触类旁通,把握汉字的整体规律;另一方面,系统讲解正是准确、客观地阐释汉字的关键!

通俗易懂

强调汉字讲解的形象性

其次,给孩子讲汉字,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要以学理为底色;浅出,除了课堂语言的通俗易懂之外,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点在于,要把握汉字讲解的形象性特点。

汉字的创制经过了一个取象的过程,我们的祖先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浩瀚的世界中遴选形象、形成字象。这样的造字思路,与孩子们形象性的思维方式高度吻合。

在古文字中,特别是在基础的常用字中,取象规律体现的十分明显。你看那些表示动物的字:豕则大腹便便,犬则摇尾连连,虎则尖牙利爪,鼠则嘴边有屑,牛角上弯,羊角下弯——汉字,把古人对大自然的缜密观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我们给孩子讲解汉字,首先要带领他们感受古人造字时的取象规律,由象到字,由字到义,从对汉字的形象感知出发,走进对汉字的理性认识。

分析汉字

关键在于理解语言、解读经典

再次,给孩子讲汉字,要充分沟通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作为表意文字,汉字最基本的特点是形义统一,可以通过汉字形体的分析,理解词义。要知道,我们不是就字讲字,而是要因形求义,通过汉字的分析理解语言、解读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汉字与汉语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古汉语的学习,对我们熟练、准确地掌握现代汉语,进行古今贯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举个例子来说吧,即与既。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一组较难辨析的词。何处用即?何处用既?汉字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即 既

我们看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即左边为食器,右边为人形,象人接近食器取食之意,《说文解字》释为即食也。因此即的本义为接近、靠近,成语可望不可即、若即若离、即事穷理中的即均为此义。后来再引申出立即、马上之义,靠近一个时间段就是立即,成语稍纵即逝、一拍即合中的即都可以这样理解。

既左边为食器,右边人形的口部向另一侧张开,象人饱食不顾之意,《说文解字》释为小食也——小小的吃了一顿。既然是饱食,既表示完成之义,既然、挽狂澜于既倒中的既都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看到,当汉字和汉语结合起来,语文的学习是能够变得鲜活起来的。

连通汉字与中国文化

成为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入门课

最后,给孩子讲汉字,要打通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联,进行充分的文化熏陶。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讲解汉字,怎能脱离文化呢?我们在讲大的时候,会介绍古人的天地人思想——这也是小学《语文》第一课的内容;在讲夫的时候,会介绍古代的冠礼,这是一个少年走向成年时最重要的礼仪;在讲心的时候,会展现古人思想、情感的世界;在讲水的时候,会介绍水和古代法律文化的关系;在讲肉的时候,会给大家讲一讲束脩,一起考证一下孔子当年收了多少学费……

总之,讲给孩子的《说文解字》,应该同时成为一门传统文化的入门课程。

点击原文,立即订阅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