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nì)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我们分五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章
一、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首先,这第一个字道指的是谁?从中庸第一章开始到此为止,能称上道的有两处,一个是天道,一个是我们上一章刚刚明确定义的君子之道。因此这个道就是指的君子之道。那此将这里的道解释成中庸之道,那是根本就没明白子思写此书的逻辑。本章继续探讨君子之道成立的条件。全句直译:君子之道离不开人。一个人行君子之道,如果离开了其它人的(协作),是不可能行君子之道。
为什么这样讲?我们还是来看君子之道的定义:君子遵道而行,不半途而废。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一个君子,遵循天道的运行规律,探寻天下事物未知的根本之道,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是全体国人。这样就必须要求所有人都要有一个君子的素质,也就是修道之谓教的重要性。这里尽管没有明说提高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如果像颜回那样真正的安贫乐道之人没有增加,那么君子之道恐怕也是很难实行的。
前一章最后结论是: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我们明白了天地的奥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人去将这些智慧应用到人类自身,也就是要庸,这时就更加离不开人的协作。离开了人的君子之道只是一句空话。
二、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这一句是引用诗经: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来讲如何对待一个犯了错误的人的态度。拿着斧柄砍伐斧柄再做一个,用眼睨视一下,总是认为离原来的那个有差距。故君子用人管理人,只要这个人改正了错误就行了,实际上是说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三、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忠恕是孔子时期诸子百家经常争论的一个概念,基本可表述为:尽已之心以待人,推己之心以及人。这里,孔子说忠恕违道不远,通常翻译成做到忠恕,离道就不远了。但是没有对违进行解释,违就是 违反、背离的意思。所以,这里不是说有了忠恕就离君子之道很近了,而是说,忠恕违反了君子之道,只是偏离君子之道还不算太远,纠正还来得及。
因此孔子在这里明确反对忠恕,尽管说离君子之道不远,但是忠恕肯定不是君子之道。为什么?因为这个恕字丧失了君子之道的原则,就是君子遵道而行,不半途而废。君子行天道是不能半途而废的,如果一个人努力再努力最后还是不能成功。这时候心里有了畏难情绪,最后放弃了自己的追求,而你作为一个局外人,对他的这种行为同情加宽恕,很明显,你也不符合一个君子的要求。
我们还知道一句话就是:对敌人的宽恕就是对自己的惩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在的俄乌战争局势的发展就是一再忍让宽恕的结果。所以孔子才在这里说忠恕违道不远。为什么是不远?因为这个忠字,这个忠字不管是忠于自己的事业还是忠于自己的君王,都是君子应该具有的品德。即然通常所说的恕违反君子之道,那么怎么进行纠正呢?就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孔子明确在这里讲,我不管其它各家如何讲,我们儒家对于恕只要做到 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施加于别人做(就可以了)。
子思在这里其实是在给他的老师曾子唱反调。明确地说忠恕违反了君子之道。论语里仁篇第十五章有: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曾子完全曲解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意思,将孔子之道说成是忠恕二个字,简直是对孔子的污蔑!
在卫灵公篇第24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其恕乎之后的回答,和中庸本章的回答完全一样,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难道是恕吗?能做到自己不想做不加施加于别人做就不错了。明确否定恕不是可以终身行之者。恕不是一个君子要做的事。同时也亮出儒家的恕道观点,恕仅仅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己,其它一概和儒家没有关系。我们曾经在《缠说论语》里已经详细讲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一个恕字,为害中华两千多年,子思在这里借孔子之口再次说忠恕违道不远,因此一个恕字完全丧失了一个君子的立场,根本不是君子之道。但是长期以来,所有的人都装聋作哑,视违字不见,让中国两千多年儒家子弟大部分成了软骨头,成了腐儒、奴才。如此阳刚的儒学被一个恕字折了腰。
四、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这里君子之道四直译是君子的道有四项,但是这种译法是错误的,因为无法与下文四个所求乎相适应。这里的所求乎就是所要求的……从上下文来看,这里应该译为君子之道有四个要求。
君子之道需要的是探寻天下事物未知的根本之道与之唱和而用之,态度是不能半途而废,意志要坚定,甚至不被世人所见不被世人所知也无怨无悔。从这里看出,君子之道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要成就这么大的伟业。对人的要求是什么?就是接下来的: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为什么要这样,所谓要想做事必先做人也!作为儿子你不能事俸父亲,作为大臣你不能事俸君王,作为弟弟你不能事俸兄长,让朋友干的事情你不能先自己干,那么这样的人能成君子之道?肯定不能!
这一段孔子自谦地说自己还达不到要求,以此激励弟子们更加努力地去提高修养。
五、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这还是在说做人的道理:庸就是用、有用,有用的所得要去照着做,有用的话语要谨慎牢记。有不足的地方,时时勤勉用功。有多余的,不要用完,言话与行动要相符,行动和言语要相符,君子难道不都是这样诚实肯干的吗?易传·乾文言在讲到乾卦九二爻时有,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这里的庸是平常的意思,因为此处在讲君王之德,君王平常的话语都充满了诚信,平常的行为都非常小心,闲瑕时都包含者真诚,太平盛世不夸耀,美德广泛厚重融化于整个国家。而本章的庸德之行,庸言之谨这里的庸是有用的意思,也许子思是为了配合本书《中庸》而在讲庸的作用。
好,我们来看本章的白话直译: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孔子说:君子之道离不开人。一个人行君子之道,如果离开了其它人的(协作),是不可能行君子之道。
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离不开他的规则。拿着斧头砍伐斧柄,用眼睨视一下,总是认为离原来的那个有差距。故君子用人管理人,只要这个人改正了错误就行了。
忠恕违反君子之道还不是很远(纠正还来得及)。(要做到)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施加于别人干(就行了)。
行君子之道的人有四项要求,我一个也没有:要求子要事俸父亲,我没有做到。要求大臣要事俸君王,我没有做到。要求弟弟事俸兄长,我没有做到。要求朋友做的事自己先去做,我没有做到。有用的所得要去执行,有用的话语要谨慎牢记。有不足的地方,时时勤勉用功。有多余的,不要用完,说话与行动要相符,行动和言语要相符,君子难道不都是这样诚实肯干的吗?
声明:本文是我几年研究心得,任何引用都要注明出处。版权所有,抄袭盗版必究!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