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寸的自行车适合多高的人骑_20寸自行车多大人骑

时刻小站 188

四十年前,最实用最受百姓追捧的日用品中,自行车绝对独占鳌头!别看如今的自行车早已成为百姓家中的普通之物,曾几何时,拥有一辆名牌自行车是当年年轻人最引以自豪的标志。

那时的自行车不仅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身份的象征!小青年谈恋爱,没有辆被擦得锃明瓦亮的自行车同行绝对没面子!在自行车左侧笼头上挂一个黑色的人造革手提包,那是在国企上班的男人们的标配!

记得那时,国内最驰名的自行车是上海的永久牌和凤凰牌,还有天津的飞鸽牌,号称国内三大名车。其中,永久牌实惠耐用,凤凰牌美观时髦,飞鸽牌则以扎实和载重著称。而带有前保险叉的飞鸽牌载重自行车,最受北方农村人的欢迎。

当时的自行车主要分28吋和26吋两种。轮子直径是28吋的自行车骑起来稳当,是大多数人的首选;26吋的自行车略微矮一些,小巧灵活,多为女性所青睐。

自行车还分半链盒和全包链盒两种,全包链是讲求时髦的年轻人的最爱。只是一旦掉了链子,还得把包链盒拆下来修理,挺麻烦,不如半链盒的方便。

新中国刚成立时,最时髦的自行车是英国的三枪牌和兰令牌,不过,那可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拥有的。

我5岁时,父亲从朝鲜回国后,我们家搬到了北京万寿路总后勤部大院。许是妈妈为了学骑自行车,父亲不知从哪里借来一辆旧的英国三枪牌自行车。记得有一天,妈妈被大哥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走回家,原来妈妈学骑自行车时,摔进了路边的沟里。至于妈妈学没学会骑自行车,我早已没了印象,反正我从未见她骑过自行车。只记得那年冬天,父亲骑自行车送我去位于西郊田村的七一幼儿园。凌冽的寒风中,我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抬头看到一缕稀鼻涕从父亲的鼻孔里流到嘴角。当时我就想,等我长大了,一定不再叫爸爸骑车带我,我要骑车带他!

不过一直到我上小学五年级,家里都没有自行车。

1960年,父母亲调到南京长江大桥指挥部工作。一天,我见到父亲办公室门外的走廊里放着一辆多日没人骑过的旧自行车,还没上锁!就偷偷把它推出来,在院子里学骑自行车。就跟以后我的许多技能都是无师自通偷艺而来的一样,我学骑自行车也是独自一人。而且,我完全看不起掏裆的骑法,要骑,就正大光明地骑在鞍座上,哪怕脚够不着脚踏板,那就宁可左右大幅度地扭着身子,用脚尖去触那脚踏板。

学车时,苦吃了不少,腿也被摔青摔破了多处,但最后,还是在一个下午学会了骑自行车。只是还不会按铃,骑着车子还挺稳,可只要一按铃,准会摔个大马趴。骑车按铃的技术难关,一直到上了初中时才得以突破。

我拥有第一辆自行车是在1967年。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一早,父亲带我去武汉商场一楼买了一辆永久牌14型自行车。从此,那辆自行车就陪伴着我骑遍了武汉市的大街小巷。

1969年,这辆自行车又陪着我去河北上山下乡。那年九月,二哥在他工作单位附近的护城河游泳时,自行车和衣服一同被盗。得知信息,我就骑着这辆自行车,早上从保定完县的姥姥家出发,连续骑行380里路,晚上到达北京南礼士路,把这辆自行车给了二哥。

永久牌自行车标牌

1974年9月,我在河北农村当老师时,大桥局给我所在的完县组织部发了商调函。为了催办这事,我花了25元钱买了一辆只有两个轱辘一副车架的超简易自行车,修了修,就一连二十多天,每天下午下课后,都骑上自行车,去二十里外的县城去打探消息。

调回武汉后,我买了一辆武汉牌自行车。那时,凤凰牌和永久牌这些名牌自行车要40张工业卷才能买得到。当时,一个人一个月才发一张工业卷,那得多长时间才能攒到那么多的工业卷,我只好买了辆只要5张工业卷的武汉牌自行车。严格地说,武汉牌自行车样子不算丑,就是质量太差,只要骑上三两个月,就恨不得要更换所有的零件!现在的人们肯定想象不到,当时我把自行车轮轴拆下后,居然发现车轴里的十几粒滚珠全都被磨成半圆形,有一粒还碎成两瓣!可就这种质量的车子,放在楼下也不得安生。经常在要骑行前发现,不是气门芯被人拔走了就是铃铛盖不见了,气的人苦不堪言,只好推着车子去南城巷口的那家自行车铺去修。

车铃也是自行车的主要配件之一,最早的车铃螺旋盖,按一下把手,清脆的铃声就响一声。后来,又出现了立式双铃盖的铃铛,按一下,双铃旋转着发出悦耳的双铃声,令人颇觉高档神气。传说,尼克松访华时,见到这种新颖的双铃,十分喜欢,就买了好几个,带回美国当礼物!

可后来,在一段时间,铃铛盖又成为武汉小偷们最喜欢偷盗的物件之一。铃铛盖也好偷,拧几下,铃铛盖就被拆了下来。经常,当我要骑车时,就发现车子上的铃铛没了盖子,铃铛也就成了没用的摆设。我真想不通,铃铛盖并无大用,卖给收破烂的也不值钱,可那些小偷们为啥偏就喜好偷铃铛盖?一个单盖车铃倒也没啥,那立式双铃就很贵了,被偷走一个铃盖,双响车铃也基本就是失去作用。为了防止被盗,商家们退出车铃防盗圈,就是把一根铁条包围在铃铛外面,虽不太雅观,却至少减缓了车铃被盗。

除了车铃,自行车整车被盗,也时有发生。你说那些小偷可恨不可恨,你偷偷永久凤凰那些好车还能卖几个钱,一辆破武汉牌自行车能卖几个钱,小偷照样去偷!车主百十元钞票损失不说,关键是当时就没得骑!就在一年时间里,我就有两辆杂牌自行车被盗,弄得我成天提心吊胆的,你说恶心不恶心!

到了1984年,俺的运气总算来了!街道办事处发给我所在的桥梁学校两张自行车票。由于需要自行车的人太多,学校工会便采取抓阄的办法,谁抓到就归谁。俺当时在学校工会工作,为了避嫌,没凑热闹去排队,只是最后一个拿起最后一个别人挑剩下不要的小纸团。打开纸条,哈!果真就是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俺居然抓中了一张自行车票!当天下午,俺就去了汉阳商场,激动中办完一切手续,一辆令当时全武汉市年轻人都眼红的新型的永久牌17型自行车就归我了!这种型号的自行车最大的亮点就是后衣架不是黑色的圆钢管而是冲压成型的电镀板造型,明光耀眼,大方漂亮,整个汉阳也见不到几辆!我那个神气!无论见到谁,随手就掏出根红塔山香烟递上去,有福同享嘛!

兴奋之中,我却忘记了世上万物都是一个理: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也就在我洋洋得意的一个星期后,我去大桥医院探视生病住院的妈妈。我到医院后,没把自行车停在存车处,而是大意地停在住院部门口。妈妈的病没啥了,我出门一看,自己的宝贝却不翼而飞。满世界找了几个钟头,没有任何结果。去派出所报警,因自行车价值不高,人家没有立案,只是答应帮着去找。可事后我听人说,武汉小偷的技艺全国拔尖,被他们给偷走了,想要找回来?没门!

这么漂亮的自行车被盗,我的底线也随之坍塌,就就也想偷一辆自行车解解气。可站在一大片自行车面前,却又犯了愁。该偷哪一辆才好?偷辆好的吧,人家肯定会报警,要是被逮住,我的面子该往哪里放?可偷辆破车子吧,怎么着也是个小偷了,却只偷辆破车子,不划算。就这么着,我在自行车停车棚前转悠了一圈,最后还是一跺脚:妈的,算老子背时,还是去汉口老通城旧自行车市场去买一辆吧。

第二天,我花了60元钱,骑回一辆黄石产的黄鹤牌26型自行车,修了修,添加了几个零件,对付着上下班,去幼儿园接儿子。

那时,社会治安较差,对拥有自行车的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爱车被盗。别人的事我不知道,反正从1984年到1991年7年时间里,我先后有6辆自行车被盗。那时,我差点就被这种鬼事给闹疯了。

不过说实话,那时的公安部门也没有放任自行车被盗,采取了不少防盗措施,最早就采取发牌照的办法。就是买到自行车后,先去公安部门登个记,领回一块长长的弧形铁牌子,用铁条卡在自行车的后挡泥板上。我们汉阳地区,自行车牌照是4字头,后面还有一串数字。凡是没有牌照的,就会被没收。后来,自行车牌照就改成一种香烟盒大小的铝牌,挂在车笼头上。再后来,又改在自行车笼头上打上一串钢字。可变来变去,依旧解决不了自行车被盗的问题。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自行车被盗一直是个叫人头疼的大事。没了车子,就得坐公交车上下班。可家和单位之间不顺路,走半天才搭的上车,还得要转一趟车。没法子,只好咬牙再买一辆。可就是买辆凑合事的杂牌车,同样也担心车子被盗。以致以后多年,丢失自行车居然成了我常做的噩梦之一。

历来,中国就是自行车大国,那时,每天一早,大街上骑自行车上班的大军有如长龙般乌压压地望不到头;到了下班之时,反方向骑来的自行车大军又堵满了街头。那时城市交通的主角就是自行车,当官的坐辆小吉普有啥了不起?还不被自行车大军给挤到马路边上等着去了。就连公交车遇到自行车大军,也得连连减速避让三分!

那时,自行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还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我就曾见过一位老兄在自行车后支架上驮放了小山一般高的货物,在前杠上还带着个小孩,照样骑得飞快。1965年前后的抗美援越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勒紧腰带,省吃俭用,无偿支援给越南20万辆军用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最大载荷350公斤,而且十分适应在越南山地林区崎岖的小路上骑行,确保了越南人民军的后勤物资供应,成为抗美战争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

除此之外,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群众专政盛行的时期,自行车还是惩罚人的工具。

1976年夏天,在汉阳锅厂附近,一位男士骑自行车带个女伴,被正在值勤的街道联防队给抓住了,当时正值整顿市容的高潮,街上不许自行车带人。于是,那些联防队员就在那男人的脖子上挂了块写着辛苦犯的大纸牌子,在女的胸前挂上块写着享受犯的纸牌子,再叫那女的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叫男的推着自行车,一直走到2公里远的钟家村才放了他们。旁观的一个行人认为如此处罚不妥,刚说了几句,就被值勤人员抓住,在他的胸前挂了块写着多嘴犯’的牌子和那两个犯人一起游走到钟家村。

那时,钟家村十字路口有个大转盘,汽车自行车转弯时必须要按反时针方向绕大圈走,有的人为了抄近道,舅按顺时针方向走,要被执勤的发现了,那就统统都要象驴子绕磨盘似的罚你绕大转盘再多骑几圈。要是认罚态度不好,还要多罚,听说最多的要罚骑40圈。有一次,我违规超了近道,结果就被逮住了,罚骑了三圈。

也就在那年夏天,我从武昌回汉阳,下长江大桥时没有按规定下车推行,被一位交警给拦住了。我假装说我是刚从外地来武汉的,不知道下大桥还有推行的规矩。那位年轻的交警没对我发脾气,只是微笑着把我的自行车一锁,把车钥匙放进他的口袋里,然后和言悦色地对我说:那就不好意思了,麻烦您推着车子往回走,到第4根电线杆旁去看看规定。

电线杆的间距是40米,车子被上了锁,怎么推?只好用力抬起沉重的28型自行车,一身臭汗地来回走了200多米。

那个时代,有一辆自行车,也就多会有一种满足的心理,平时花心思最多的,也是那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所以,许多人就挖空了心思,想出了种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爱车。

最普通的,是用彩色塑料带把自行车大梁钢管全都缠裹起来,这就不怕擦划碰了。也有的人还会用电影胶片来缠裹。后来,报纸上说,用塑料带缠裹自行车大梁会损毁油漆,一些人们就改用布条来缠裹。后来,报纸上又说,布条缠裹也不好,尤其在雨后,布条被淋湿,会加快自行车钢结构的锈蚀,于是有人又动了脑筋,用带搭扣的钩针编织的线网来保护车子。反正,无所不用其极,几乎所有的聪明智慧都使用在上面。

除了大梁钢管,就连脚踏板上也要套上个塑料套,防止脚踏板上的橡胶被脚底板磨坏。平时还尽量多按铃铛少捏闸,以免刹车皮磨花了镀铬钢圈。

即便是没有淋雨,也没有走泥泞路,人们也会隔三岔五地用干净的棉纱或旧布头把自行车精心擦一遍,然后打上蜡,把车子擦得烨烨生辉。

随着国家的经济大发展,各种交通工具大量出现,人们对自行车的需要热情也快速淡薄,购买自行车的人也越来越少,自行车大有退出时常的趋势

记得是2015年吧,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开始火起来。一时间,小黄车、小橙车、小绿车,小蓝车摆满了城市街头,只需用手机扫一下码,就可以方便地四处骑行。有了随时可方便骑的自行车,谁还愿意当贼冒着被抓的风险去偷车?

如今,自行车又成为人们锻炼身体和远行观光的首选。

据说,前些时,有人评选出当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四大创新: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自行车居然也名列其中!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有意思,曾经衰落的重又被从箱子底下拿出来,再次焕发新的活力;而有的正值时髦火爆的东西却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从兴到衰、再到复兴。半个多世纪来,自行车的兴衰史,其实正是中国发展变化的缩影。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