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华佗,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神医,此人确实医术高明,从儿科到妇科再到外科针灸等,他涉及的医学领域极广,且都十分擅长,不仅如此,他还首创了全身麻醉法,实施了外科手术。
因此他和董奉、张仲景二人,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如今我们在夸赞某位医生医术高明的时候,就会称其华佗在世
在《三国演义》中,华佗晚年是因得罪曹操,而被杀害,所以也未能留下任何医学著作。而曹操也因此常常被后人咒骂。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知道因为此事而咒骂曹操的人,很多都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其部分内容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
如果我们仔细查询史料,再认真地对这件事进行推敲,你就会发现,这件事的很多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而我们要想搞清楚这件事,那就必须先去了解一下,真正的华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品性。
首先在《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华佗,字元化 ,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敷。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这里是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华佗最开始的志愿并不是做一名医生,而是求学读书,之所以学医,其实也就和下棋,画画一样,只是一个爱好罢了。
而华佗为什么要四处求学读书呢?难道是为了修身养性吗?其实并不是,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求得一个官职。
要知道,华佗出生于东汉末年,并无任何身世背景,因此,如果他想要做官,无非三种途径:官荐、推荐、自荐。
首先是官荐,官荐是朝廷命令各州、县、郡定期向朝廷举荐人才,作为朝廷官员补缺和储备用的。
而被举荐的人又分为两种:孝廉和茂才。孝廉是指在当地有些许名望的人,而茂才则是不仅要有名望还要有一定儒家学术成就的人。
被官荐为孝廉的名人有:曹操、荀彧、袁术等
被官荐为茂才的名人有:张纮、虞翻、陶谦等
第二个做官的办法,就是推荐,这个推荐,则是由当时的大儒名仕去推荐,但是要想得到这些人的推荐,你得有相当大的真才实学,还要和这些大儒名仕立场观念一样,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才会向上举荐你。
当时被推荐而顺利进入仕途的有: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
最后一个做官的办法那就是自荐,这个不用过多解释,就和毛遂自荐一个道理。
大家所熟知的孔融,也曾向大将军何进,进行自荐。
综上所述,要想做官,你不仅得有真才实学,还得有人脉,更要多结识一些名仕大儒。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华佗会离开家乡四处求学了。
而有人会说,华佗当时是有做官的机会的,但是他拒绝了。
确实,在《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意思就是: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而太尉黄琬也想重用华佗,但华佗都不肯去。
如果单从这一方面来看的话,华佗确实是不愿做官的,但是真的如此吗?
我们接着看《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翻译一下就是:华佗的医术卓绝,和大家描述的一样,十分精湛。然而他自己本是读书人,如今却用医术来养活自己,对此心里常常感到懊悔
由此可以看出,华佗是十分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去做官的,再加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医生这个职业是极其不受重视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低贱的职业。所以,华佗并不想从医。
这样看来,当初华佗拒绝别人的举荐,不去做官,其中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他当时嫌弃官职太小,所以不愿去,而并非自己不想做官。
而在失去那次的机会后,华佗的做官梦就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当时的汉灵帝和十常侍公开卖官,这也就造成了,那个时候再想当官的话,要么你家里有钱可以买官做,要么你是官宦之家出身,这样可以子承父业,接替官衔。
显然华佗两者都不占。
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此时华佗虽然做不了官,但是由于自己的医术高超,所以也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其中不乏一些高官权贵,而在这些高官权贵来找自己看病的时候,华佗心中可谓是羡慕至极,一心想要谋个一官半职。
看得见却得不到,华佗心里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性格也变得十分极端,以至于后来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留情地指出华佗性格上的缺陷,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
但是就在华佗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一个病人的出现却让他仿佛又看见了希望。
这个时候的华佗已经是声名远播,而当时曹操正饱受头痛的折磨,所以在听到华佗医术高超的时候,就立即召来华佗来为自己进行治疗,而华佗闻此也是欣然前往,毕竟当时的曹操已经是雄霸一方了,华佗也想借此谋个一官半职。
在见到曹操的时候,华佗对其进行了仔细的检查,随后便取出银针,为曹操扎了几针,几针下去曹操的头痛顿时得到缓解,于是曹操便问华佗,多久才能完全治好自己的头痛,听到这里的华佗却说道,目前只能缓解头痛,如果想要彻底治愈,那么则需要进行开颅手术,不然难以治愈。
曹操本就生性多疑,现如今听到有人要打开他的脑袋,心中不免生出疑虑,怀疑华佗要杀害自己,但是华佗没有杀他的理由啊,更何况现在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很快曹操也是猜测到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华佗故意夸大其词,其目的就是想让自己心存感激,而后给他提供一个较高的官职,毕竟坊间一直传言华佗想做官。
但是,曹操是谁啊,一代枭雄啊,他岂能受别人威胁,再加上,在曹操眼中,华佗只是一个医生而已,难堪大用。所以曹操也故作糊涂,而未能如华佗的意。
而华佗见状,也是声称自己要回家取药,于是在得到曹操的准许后便回家去了。
在华佗离开后,曹操头疼再犯,于是曹操命人催促华佗速速回来,而华佗却称自己妻子生病了,需要自己照顾,而迟迟不肯回来。
久等无果后,曹操便下令让人去华佗家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生病了,那么赏赐他四十斛小豆,并且宽限他的假期,如果他在撒谎,就将他抓起来,交给监狱治罪。
就这样在经过查探后,确认了华佗是在撒谎,消息传到了曹操那里,曹操立刻命人将华佗打入了大牢,听闻此事后,荀彧还专门去向曹操为华佗求情。
而曹操却表示,少了一个华佗还有其他医生,不妨事,就这样曹操毫不留情地处死了华佗。
其实华佗在临终前也是后悔的,在被关入大狱后,他就知道自己这次是死定了,于是便把自己的编写的一卷医术拿了出来,想交给狱吏,让狱吏将书流传下去,可是狱吏也怕引火烧身,所以都不敢接。
眼见于此,华佗心如死灰,于是便把医书焚为灰烬,而后带着遗憾死去。
事情发展到这里,很多人认为,华佗即使有罪,但也罪不至死,那曹操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杀掉华佗呢?
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曹操这个人,性格十分古怪,可以说是双重人格,他有时喜欢杀戮,对一个人稍有看不惯,那就直接杀掉。但有时候却又极为的大度,即使有人冒犯到他,他也毫不在乎。
但是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曹操杀的人,都是已经对自己用处不大,且可以替换的人,而那些对自己用处很大,且无可替代的人,曹操就会对其极为的包容。
而在曹操看来,华佗就是可以被替代的那类人,所以,死一个也无妨。
不仅如此,华佗当时还犯了两个忌讳,可以说这两个忌讳也逼得曹操不得不杀他。
第一个就是欺君之罪,虽然当时的曹操不是皇上,可是他已经挟天子而令诸侯,皇上在他面前也不过尔尔,所以小小的华佗怎么可以欺骗他呢。
第二个就是从不征罪,这个罪,说白了就是,我让你来,你却不来,那就是看不起我,你看不起我,我就杀了你。
当时的曹操身处乱世之中,手握兵权,且雄心壮志,想要平复天下。这时的他必须树立威信,属下对他必须是绝对的服从,根本不能存在抗令这一说。
而华佗身为一个医者,在当时只是一个低贱的职业,如此身份居然敢违抗曹操。
如果曹操不杀他,那么曹操还如何树立威信,如何统帅三军,这要是传出去,那谁还会敬重他曹孟德。那岂不是乱套了吗?所以曹操不得不杀掉华佗。
当然以现在我们的眼光来看,这对华佗确实过于残忍,也十分不公平。
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身为一代枭雄,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他不喜欢被要挟,不喜欢被欺骗,更不容有人出来挑战他的权威。如果有人触犯到这些,那么此人就必须承受他的怒火。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