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熟是什么意思(娴熟到位的意思)

时刻小站 124

头条创作挑战赛

前言:唐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前往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今天解读的是《滕王阁序》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共194字,昨天解读的是第一段(点击我的头像,可以查看第一段的解读),后续还会继续更新。这种古文解读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进度不会太快。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喜欢,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后续更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第二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现在的季节是九月天,属于秋季的第三个月。

时:季度、季节,名词。

维:系动词,意思是是。之前因为对于汉字词类的划分不明确,这种字都被标注为语气词,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它就是系动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是这个字。时维九月,即,时是九月,季节是在九月。

序:季节,名词。

属:属于、隶属,动词。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深秋九月。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深秋时节)路上流淌的雨水没有了,冰冷的潭水终于变清了,群山间的云霭雾气不断聚集,傍晚日落时分,群山逐渐变成了美丽的紫色。

潦(lǎo):雨水盛大的,形容词。

潦水:(路上流淌的)盛大的雨水。

尽:完尽、穷尽,动词。

而: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寒:寒冷的、水凉的,形容词。

潭:深水池,名词。

清:水清的、清澈的,形容词。

潦水尽而寒潭清:潦水尽和寒潭清之间是因果关系,寒潭清的原因是潦水尽,所以,潦水指的是大雨过后,路上流淌的混浊的雨水,而不是之前认为的路上的积水。路上的积水和潭水清澈与否没有任何关系,这里王勃的意思是说,在这深秋时节,降水稀少,路上流淌的水没有了,潭水就变清了。

烟光:(秋天山间升腾的)云霭雾气。

凝:凝聚、积聚,动词。

烟光凝: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画面。

暮:日落时的、傍晚的,形容词。

暮山:日落时的群山,傍晚的群山。这里的山是复数,很多山,而不是一座山。

紫:变紫,变成紫色,动词。

暮山紫:这句话描述的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在高高的上坡路上把两匹骖整理好,开始访问崇山峻岭之中的美景。

俨(yǎn):整理、使整齐,动词。

骖(cān):驾车时在两边的马,名词。

騑(fēi):驾在车辕两旁的马,在中间的叫服,在两旁的叫騑,也叫骖,名词。

骖騑:指的都是驾车的四匹马中的外面两匹。中间的两匹马是服马,两匹服马在中间拉辕,负责驱动车辆前进,因为它们固定在车辕上面,所以,不需要整理就很整齐。外面的两匹骖马不拉车,而是负责转向,驾车的时候,需要把它们整理的和中间的两匹服马一样整齐,行进的过程中才可以做到齐头并进,所以,才会需要俨骖騑。

于:在,介词。

上:上升的、向上的,形容词。

上路:向上的道路,也就是上坡路。为什么要在上坡路上整理骖马呢?因为要访风景于崇阿,需要驾着车马攀登高山。

访:访问、拜访,动词。这个字和英语中的visit是完全相同的词汇,都是既可以访亲友,也可以访风景。

崇:山大而高的、崇高的,形容词。

阿:高大的山陵,名词。

崇阿:崇高而广大的山陵。

4、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来到滕王长长的沙洲之前,攀登上他之前修建的馆阁之中。

临:来到、来临,动词。

帝子:皇帝的儿子,指滕王李元婴,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第22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出生。在他11岁时,李世民封他为滕王,封地滕州(今山东滕州)。到了25岁(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迁其官为洪州都督,此时王勃大约3岁。不久后,他开始修建滕王阁。这应是第二个滕王阁,第一个在滕州。咸亨二年(公元671年),22岁的王勃临帝子之长洲,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并诗。这一年滕王43岁,正在隆州刺史任上。滕王死于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终年56岁。而此时,王勃已去世七八年之久了。

长洲:指滕王阁前长长的沙洲。因为此时是深秋九月,属于赣江的枯水期,所以,会看到长长的沙洲。如下图所示。

得:通德,登高、攀登,动词。这个字的这个意思,可能很难被解读出来,但是,只有这一个意思放在句子中,句子的语义才是通顺的。也只有如此解读,才能和下一句的登高望远相一致。

天人:指的依然是滕王李元婴,因为他是皇室成员,也就是天家之人。在有的版本中,天人也写作仙人,很明显,仙人版本肯定是错误的。

旧馆:指滕王阁。

5、层台耸翠,上出重霄:(站在地面上,抬头看滕王阁)层层重叠的楼台高高耸起,台顶呈现着漂亮的青绿色,向上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的云霄。

层:重叠的、层层的,形容词。

台:楼台,名词。 层台:指滕王阁一层层的楼台。

耸:高高的、高耸的,形容词。

翠:青绿色的,形容词。

层台耸翠:滕王阁一层层的楼台高高地耸起,顶端呈现着漂亮的翠绿色。如下图所示的那样。这句话有两种版本,层峦耸翠和层台耸翠,之前我认为是层峦耸翠,因为我认为层台虽然也可以耸,但是,不可能翠,只有山岭上面才会翠。后来在细心的读者的指点之下,才发现和想起来,这种古建筑的屋顶都是翠绿色的,就如同下图现在的滕王阁所显现的那样子,从上图中看,更加明显。

上:向上、朝上,副词。

出:冒出、超出,动词。

重:重叠的,形容词。

霄:高空稀薄游动的云,名词。

上出重霄:(层层重叠的楼台)向上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的云霄。

在把层峦耸翠改为层台耸翠之后,这两句描写的情形就非常明显了,这是王勃站在滕王阁前面,以上图这个视角欣赏滕王阁所看到的,上面这种图片非常完美地呈现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的既视感,一层一层的楼台向上高高耸起,每层楼台都呈现着漂亮的翠绿色,高高的滕王阁有一种向上直插云霄的感觉。也就是说,这两句是从下往上看滕王阁的视角,表达的是王勃对于滕王阁之高的惊叹。而且,这两句刚好和下面两句的相对应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两句是王勃站在滕王阁上面往下看的视角,而且,表达的是也是对于王勃对于滕王阁之高的惊叹。

6、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拔地而起、凌空的滕王阁,上面绘制着线条流动的红色彩绘,从滕王阁上面往下看,高的仿佛看不到下面的大地一样。之前这两句被解读得很乱。

飞:凌空的、很高的,形容词。

阁: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之用,此处指的就是滕王阁,名词。

流:流动的、流畅的,形容词。

丹:红色、赤色,此处指的是用丹漆绘制的红色彩绘。

下:向下、朝下,副词。

临: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看,动词。

无:没有,否定形容词。

地:大地、地面,名词。

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成群的白鹤和野鸭在水边的河滩上和水中的小洲上面,穷尽了岛屿的回旋缭绕之状。

汀:水边平地、水边平滩,名词。

凫(fú):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非常漂亮,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小块陆地,名词。

鹤汀凫渚:这四个字看似都是名词,但其实前面的鹤和凫是用作了形容词,用来形容后面的汀和渚。对于这种句子的理解,我们需要注意,这就是互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它的意思并不是有鹤的汀,有凫的渚。从常理来推断,白鹤和野鸭不会有这么明确的地点归属,或者说,王勃描写的不是两幅画面,而是一副画面。应当是,鹤和凫在汀在渚,成群的白鹤和野鸭在水边的河滩上和水中的小洲上面。此外,这里的白鹤和野鸭都是复数名词,成群的白鹤和野鸭。

穷:穷尽、动词。

岛:此处指赣江中露出水面的陆地,名词。

屿:小岛,名词。

萦(yíng):回旋、萦绕,动词。

回:回旋、回绕,动词。

萦回:此处也是动词近义词连用,而且,还是动词用作了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了岛屿的回旋缭绕之状。意思是说,从滕王阁上面看到的鹤汀凫渚,把水中岛屿的曲折回旋之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

8、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摆放着桂花和兰草的宫殿,以群山连绵的态势显列着。

桂:桂花,其花期为9-10月上旬,刚好是农历九月份,有特殊的香气,名词。

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因为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所建,属于皇家建筑,所以,可以称之为殿。

兰:兰草,一种名贵的香料,也是可以散发香气的观赏植物,名词。

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宫廷,帝王的住所,也是因为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所建,属于皇家建筑,所以,可以称之为宫。

桂殿兰宫:这句依然是互文,意思并不是摆放着桂花的殿,和摆放着兰草的宫,而是,摆放着桂花和兰草的殿和宫。这里的殿和宫指的都是滕王阁及其附属建筑。

列:陈列、显列,动词。在通用版本中,使用的是即冈峦之体势,但是,即放在这个句子中,没有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契合的语义,不如列。

冈:山脊、山岭,名词。

峦:群山、连绵的山,名词。

冈峦:名词近义词连用。

体:形体、形态,名词

势:形状、形势,名词。

体势:名词近义词连用。

即冈峦之体势:(桂殿兰宫)以群山连绵的态势显列着。

第三段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披绣闼,俯雕甍:推开精美的阁门,俯瞰有精美雕饰的屋脊。

披:打开、推开,动词。

绣:绘饰华美的、精美细致的,形容词。

闼(tà):小门,名词。

俯:俯视、低头看,动词。

雕:有彩绘装饰的,形容词。

甍(méng):屋脊、屋栋,名词。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空旷开阔的山岭和原野一定会充满视野,弯曲迂回的河流和湖泽肯定会让人惊诧于他们的所见。

山原:山岭和原野。

旷:空旷的、开阔的,形容词。旷这个形容词修饰的是前面的名词山原,山原旷其实是旷山原,空旷开阔的山岭和原野。

其:一定会、肯定,助动词。其作为助动词,在《诗经》中很常见,在王勃的文章中,助动词和系动词使用的都很少。

盈:充满、盈满,动词。

视:视线、视野,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空旷开阔的山岭和原野一定会充满视野。

川:河流,名词。

泽:湖泽,名词。

纡:弯曲的、萦绕回旋的,形容词。川泽纡与上句的山原旷是相同的结构形式,纡也是作为形容词来修饰前面的名词川泽。

其:一定会、肯定,助动词。

骇:使惊骇、使惊诧,动词。

瞩:瞩目、注视,原本是动词,此处用作名词,看到的事物、所见到的景色。

川泽纡其骇瞩:弯曲迂回的河流和湖泽肯定会让人惊诧于他们的所见。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里巷的大门和内巷内的小门不断地击拍着地面,敲打着青铜编钟奏着乐,闾阎之内居住着很大使用通鼎进食的大家世族们。

闾(lǘ):里巷的大门,名词。

阎(yán):内巷内的门,名词。

扑:扑打、击拍,动词。

闾阎扑地:里巷的大门(大外门)和内巷内的门(很多的小内门)不断地击拍着地面。为什么会有这种描述呢?因为这是王勃在滕王阁上面看地面的情形,这是从很高的地方往下看的时候,看到的情形。当我们在地面上的时候,门是立着的,当我们从空中高处而且是斜着以一定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就大门就仿佛是铺在地面上一样,这是开开合合的大门,就仿佛是在不停地拍打着地面一样。

钟:青铜编钟,名词。

鸣:鸣响,动词。

鼎:青铜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本是名词,此处用作副词,而且是方式副词,使用鼎地、以鼎的方式。

食:吃饭,动词。

鼎食:用鼎吃饭。

钟鸣鼎食之家:敲打着青铜编钟奏着乐,使用通鼎进食的大家世族们。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在鼎中盛食物。

4、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各种大型船只停满了渡口,船头刻画有青雀和黄龙的游船整齐地排列着。

舸(gě):大船,名词。

舰:大型的战船,名词。

弥:充满、填满、弥满,动词。

津:渡口,名词。

舳(zhòu):船头,名词。

青雀黄龙之舳:刻画有青雀和黄龙的船头;这是以局部来代指全部的写作手法,用华丽的船头来暗示整艘船的华丽。这种华丽的船只通常都是权贵人家的游船,而在王勃写《滕王阁序》这天,这些游船的主人应该就是宴会的宾客。为什么这里要说舳呢?因为很多船排在一起的时候,从远处只能看到它们的船头,看不见船身。而王勃之所以要提及这些游船,应该也是为了满足当天坐着这些船前来赴宴的宾客们的虚荣心。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天空的云彩消散,雨也停止了,彩虹短暂出现后又撤去,阳光普照,人世间一片光明晴朗的氛围。

云:云彩,名词。

销:通消,清失、消除、消散,动词。

雨:雨水,名词。

霁(jì):雨止,动词。

彩:彩虹,名词。

彻:撤去、撤出,动词。

区:人世间,名词。

明:明亮、明朗,动词。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下落的、下坠的,形容词。

霞:晚霞,名词。

落霞:其实指的并不是正在下坠的彩霞,而是因为晚霞通常都是矮矮的,所以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落霞一般。

与:和,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孤:单独的、孤独的,形容词。

鹜:野鸭,名词。

齐:一齐、一并、同时,副词。

飞:飞翔,动词。

秋水:秋天的河水,名词。

共:与、和,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长天:辽阔的天空,这个词汇,把秋天登高远望所看到的那种秋高气爽,描述的非常充分。

一:同样的、一样的,形容词。

色:颜色,名词。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傍晚时分,渔舟上传出嘹亮的歌声,歌声嘹亮,传遍了鄱阳湖的沿岸。

唱:歌唱,动词。

晚:在傍晚,时间副词。

渔舟唱晚:傍晚时分,渔舟上传出嘹亮的歌声。

响:响声、回声,此处指渔舟上传来的歌声,名词。

穷:穷尽、达到极点,动词。

彭蠡(lǐ):古代大泽,即现在的鄱阳湖。

滨:水边、岸边,名词。

响穷彭蠡之滨:歌声传遍了鄱阳湖的沿岸。

8、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雁阵被寒意惊动而南飞,最终它们的叫声停止于衡山南边的水滨之地。

雁:大雁,名词。

阵:阵列、队形,名词。

雁阵:成列而飞的雁群,名词。

惊:惊动、惊扰,动词。

寒:寒气、寒意,名词。

雁阵惊寒:对于这个句子的理解,关键在于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被动句,雁阵被寒意惊动,这就是古汉语表达的一个特点,因为没有专门表示被动的表达方式,所以,这种表示被动的句子写的都和主动句一个样子,但是,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到其中的被动意义。

声:叫声,名词。

断:停止、断绝,动词。

衡:湖南衡山,名词。

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名词。

衡阳:衡山的南边。

浦:水滨、岸边,名词。

声断衡阳之浦:雁鸣声到衡阳之浦而止。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

篇章总结

《滕王阁序》是我们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因为这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实,不只是我们,之前的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应该都非常熟悉这篇文章。但是,这次解读应该是王勃把它写出来之后,第一次被精准地解读出来,这可能是最符合王勃当时所思所想的一份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对于我来说,一切也全部都是全新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全新思考出来的,很多字的意思和词性都使我大吃一惊,经常一边解读一边在心里感慨,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是这个意思!在完成这种解读之后,再去读这段文字,一切也就都豁然开朗了。

现在的这次解读,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使用科学的语言学和语法学知识,对汉语言古文进行科学精准的解读,这是前无古人的一次学术活动,但是,结果还是非常理想的。现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我们终于有了打开汉语言国学大门的一把科学的钥匙,一切都有了一个客观的解释标准,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无比清晰的学习和做学问的门径。

之前我们所有人读这种文章的时候,都只是去读和理解其中的字,对于这些字组成的句子的意思其实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只是大概地通过把这些字的意思结合到一起,来推测和得出一个大致的意思,也就是一种一知半解的感觉。对于句子中的每一个字的准确意思,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或者说是并没有把握。但是,根据语法规则,把每一个字的词性和使用方式确定下来之后,每一个字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每一句话的意思也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每一句话都能透彻地理解到位,看着这篇文章理解一遍,就如同你是当年的王勃,就如同是你写出来的这篇文章,这就是理解文章时的第一视角,也就是作者的视角,找到这种理解文章的作者视角了,对于文章的理解才能算是最终的成功。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古文,就会有一种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感觉,因为我们终于对原文的语言文本有了一种完全的掌控感。

昨天发布了第一段的解读之后,很多读者也是这种反应。有读者反应,分析透彻,讲解清楚,学生可学,闲人可悟;有读者反应,未曾见过哪位老师和哪本书籍讲解的如此明了;还有读者反应,这篇文章能熟练地背诵下来,也看过别人的讲解,但还是一知半解,觉得文辞生硬,这次解读让大家真正感觉此文很美。而且,很多人因此更加喜欢我们的文言古文和传统文化。看到大家的这些反馈,非常开心,这也正是我本次解读的目的所在。

作者简介

王勃(公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得罪唐高宗而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情感与壮大的气势,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本文所讲解的语法知识,在《英语语法构建和传统文化研究》一书中都有着详细的阐述,这本书适合需要学习英语和汉语文言文的初中、高中、大学,以及成人,它可以让你学习到最科学的语法知识,给你清晰地理清各种语法概念,讲解各种语法现象,帮助你构建其自己头脑中的语法体系。而且,书中的语法知识极具实用性和使用性,学到的语法知识可以马上、直接、立即地应用到我们的英语学习之中。不管是学英语,还是学习国学,这本书都不能错过。有兴趣和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前往孔网搜索。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