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怕酒精气味吗(蚊子怕不怕酒味)

时刻小站 127

你知道端午节与雄黄酒的故事吗

今年端午节,儿子在医院里,老婆在照顾他,都没有回家。我在家照顾女儿。我原本打算再次自己动手包粽子过端午节的,也因此没有了兴致而作罢,但仍去超市买了几个粽子黑女儿,去菜场买了一把艾蒿和菖蒲挂在屋门口。

每天进出门看着那慢慢干枯的艾蒿和菖蒲叶,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就在脑海里不断浮现。虽然那时候只有粽子,只有素的粽子,但是,那种味道,长大后再难以尝到!

生于上世纪70中,长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交通闭塞,物质匮乏,逢年过节的吃食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端午节也不例外。

糯米,家家户户都自己种田,我家有专门种糯谷稻的几块田,所收糯谷主要用于端午节和春节,包粽子,打糍粑。粽子叶,自己摘。我家菜园地边上就有很大的一片粽粑叶林,每年端午节前后,很多人都来摘,有亲戚,有邻居,还有邻村的人。我们家摘粽子叶的任务,大都是我们兄弟姊妹包圆了。一般都是提前一两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爬起来,踩着晶莹的露珠,一头钻进粽粑叶林子里,专挑嫩嫩的毫无缺损的叶子,一片一片摘下来,叠放整齐。我们每人摘取一百来片,就足够了。抱回家,打来清冽的井水,用毛巾一片一片擦洗干净,沥干水分,我们就完成任务了。包粽子,一般都是母亲和姐姐的事。她们会在五月初四傍晚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水泡着,等大家吃了晚饭,收拾净碗筷,开始包粽子。

犹记得,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带着姐姐,把米盛在筲箕里沥干水分,粽子叶码在盆里,把处理好的棕树叶系在椅子的靠背上,准备工作就完毕了。她们每次取两片或者三片粽叶,熟练地一旋一转,如同魔术师手里的道具般,一个尖尖的粽斗儿就成了,接着舀上些糯米倒进斗儿里,再用一支筷子插几次,让糯米紧实地待在里面。接着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左手握着灌满了糯米的粽斗儿,拇指和食指竖着护住两边,右手把预留的粽叶盖儿弯折下来,紧紧地盖住斗口,左手拇指和食指顺势压着叶盖儿,右手捏住紧着伸出来的叶子头,再一折,往左一弯,压入左手拇指下,右手拉过一根棕叶,贴着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着处,顺时针缠绕两三圈,拉紧,打结。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其实,开始包粽子肯定不是很熟练,慢慢地,就会熟练起来。虽然每年都只是端午节才包粽子,但是丝毫不影响母亲和姐姐包粽子的速度。

只见粽子叶在起落旋转翻折,糯米在逐渐减少,大小均匀的粽子在慢慢地增加,直到最后一个包完。小时候,我是等不到母亲她们把粽子包完煮熟的,我得去睡觉,因为第二天清晨,我就得起床,在蟋蟀和青蛙的唱和里,去放牛。煮粽子往往是在深夜里,母亲断续地把父亲准备好的柴火塞进灶堂里,一个人坚守到最后。要是最后,把煮好的粽子捞出来,锅里的水,散发着清香,而没有煮散漏出的米粒,仿佛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儿吃饱喝足了睡在床上,没有尿床也没有蹬开被子,母亲就会心满意足地去睡下。

端午节的早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摆放着粽子,还有三五碗菜,如炒豆角、泡菜腊肉、凉拌黄瓜和蒸茄子,当然,还有一壶包谷酒,和一碟草药根。

这天早上,父亲会破例让我们都喝点他心爱的包谷酒的,一如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我们肯定都会先迫不及待地消灭掉三两个白白净净的裹着糖沙粒儿的粽子。这时,母亲就会郑重其事地把一个大搪瓷缸里的酒依次倒进我们全家人的小杯子里,然后监督着我们把它喝下去。姐姐往往嫌酒味难闻不肯喝,母亲就会不依不饶:快喝吧,这是雄黄酒,喝了蛇都不敢咬你,蚊子也不咬,睡觉睡得香!光喝酒不行,母亲还把那一碟儿的草药根分派给我们,要我们仔细嚼,嚼烂了和着酒一起吞下去。只有我们都照做了,母亲才开始动筷子!至于那有那么点苦涩味儿的草药根是什么,好多年以后母亲才告诉我们,说是具有解毒消肿功效的,名叫一支箭,我家(老家,只剩下一个地基了)屋后就有一株,我母亲特意栽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喝了雄黄酒和吃了解毒的草药根的缘故,我到现在都不怕蚊子,就算蚊子咬了叮了,也没有红肿的疙瘩出现。有一年夏天,一天晚自习前,刚打完球的我坐在教学楼下的石凳上,跟几个特顽皮的学生谈心。傍晚时分,蚊子活跃异常,他们几个被蚊子招呼得够呛,不停地拍打跺脚。突然,一个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呼:你们看,这蚊子竟然不咬老Z!他们发现,蚊子围着他们嘤嘤嗡嗡,却不在我裸露的胳膊大腿上盘桓停留,他们一致称老Z有毒!

这些年,我也自己包粽子过端午,可是,却总没有儿时的味道。吃粽子喝雄黄酒,只能在回忆中去想念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