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1949年儿童电影的萌芽时期,儿童形象多为流浪儿,此时的儿童电影没有关注儿童,其功能主要是教化社会,因此可以归结为社会片;1950-1978年儿童电影的发展时期,儿童形象从流浪儿向小英雄和好孩子转变,此时的儿童电影主要是战争和校园题材,儿童电影主要受社会意识形态的渲染,主要起着政治教化的作用。
1979年儿童电影进入繁荣时期,儿童形象走向了多元化,儿童形象变成了具有个性的任何儿童,这时的儿童电影不断关注于服务儿童,深受儿童喜爱的儿童电影在此间不断涌现。
尽管此后出现了儿童电影的低迷期,但纵观儿童电影从萌芽到繁荣的发展历程,儿童形象的变迀一方面由于时代环境所致,另一方面也受儿童本位理念不断觉醒和深入的影响,而电影人物形象的变化总是依托于电影的叙事,因此能够从中国儿童电影儿童形象的变迀窥视中国儿童电影叙事风格的变化。
一、时代性风格叙事和苦难叙事
儿童电影的萌芽时期,儿童电影多为流浪题材,如《弃儿》、《苦儿弱女》、《孤儿救祖记》、《迷途的羔羊》、《三毛流浪记》、《表》等,所赋予孩子的形象也大都以孤儿、流浪儿为主。
新中国成立初期,此时的儿童形象主要是小英雄、小战士,例如《小兵张嘎》里的嘎子,《鸡毛信》里的海娃,《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
虽然有少数从儿童的角度进行构思、结构和拍摄的儿童电影,如《小铃铛》、《宝葫芦的秘密》,但多数儿童电影故事题材是关于时代、革命战争的,其特点是在苦难中展现儿童的坚强,和他人对于苦难中儿童的帮助,具有明显的励志风格。
从儿童特点看来,儿童总是喜爱有趣、新奇的故事。不可否认,时代性风格叙事的儿童电影中导演考虑到了儿童,并在儿童行为设计和拍摄手法上兼顾儿童特点,加入了幽默和喜剧元素。
例如《小兵张嘎》中一些情节充满了童趣的捉弄,嘎子潜水、学猫叫、打弹弓、上树堵烟囱、在鸟窝里藏手枪,还有和胖墩打赌、斗嘴,摔跤失败就咬人……这些细节和情节增强了的电影的趣味性,能够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但这仍然与儿童本位存在一定距离。
作为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时代性风格叙事与儿童本位理念最大的对立就在于,这种叙事风格缺少对具体儿童个性的描绘,塑造出模式化的英雄儿童形象,忽略了战争对于儿童身心造成的摧残,浓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话语使之与儿童世界脱节。
改革开放后,儿童电影数量和质量双双突破,儿童的本体性短暂回归,饱含趣味性和儿童成长的亲和力叙事风格逐渐显现。但此后儿童电影又陷入了商业捆绑的低迷期,苦难叙事的儿童电影数量有所增加。由于残疾儿童、心理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不断被社会所重视到,一系列关于问题儿童和乡村系列影片进入大众视野。
其中,留守儿童、乡村支教等题材的儿童电影最为普遍,从2006年《留守孩子》上映,此后十年我国共拍摄了数十余部关于农村的儿童电影。
例如《背起爸爸上学》、《走路上学》、《上学路上》等一系列儿童电影无不表达了人道主义情怀,呼吁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一些电影如《一个都不能少》、《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我们手拉手》也表达了老师对于乡村的援助。
这些农村题材儿童电影没有逃脱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故事中的儿童多被打上艰苦奋斗的标签,肩负起了不属于其年龄的重任,也表现出过人的坚强和理智,当然,在特定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儿童心理会发生变化,早熟甚至走向邪路都是可能。
社会现实不应回避,但是缺乏个性的彰显与表达,同质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沉重的主题表达与儿童的期待背道而驰。事实上,广阔贫瘠的农村土地不应该只有苦难,也应多一些质朴乡村情感的表达,美好自然风景的展现和快乐儿童故事的讲述。
二、亲和力叙事
爱与成长是儿童本位思想的体现,是儿童电影亘古不变的母题,聚焦儿童成长是儿童本位理念不可忽视的准则之一。儿童作为儿童电影的表现对象,有着一大明显的生理特点一一儿童正处于不断的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的过程中。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生长发育无论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有着明显的改变。儿童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动荡的阶段,加之儿童的童真童趣,因此在关于儿童的故事中,温情、成长、游戏、趣味等元素应有着更为频繁和具体的体现,这也决定了相对于时代性风格叙事和苦难叙事中的叙述苦难、表现励志的特点。
这种没有固定的题材和主题,将目光聚焦于儿童的个体命运和具体故事述说的叙事风格能够塑造出更为真实饱满的儿童形象,关于儿童的故事往往在温情中体现成长,或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充斥着游戏精神,这种叙事方式称之为亲和力叙事。
关于成长的儿童电影一般为两种模式,其一是回忆式模式,它可能没有戏剧性较强的情节,却在诗意般的缓慢讲述过程中追忆成长。另一种则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成长,这类成长多为精神成长,主人公也许是遇到了一次困难,通过自己或是他人的帮助战胜了挫折,或是经历了一件事,懂得了新的道理、实现了心灵的成长,奇遇-生活变化-获得成长-回归生活也是此类儿童电影较常见的模式。
例如《我的九月》讲述在亚运会前夕,内向的安建军突然被表演队刷下来了,但因性格懦弱,总是被同学欺负,还被同学起了安大傻子的绰号,在同学的怂恿下去表演队捣乱被老师家访,而正是这次家访让老师注意到了安建军,并与他成为了朋友,最终安建军在老师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作为替补队员参加了亚运会开幕式,性格也逐渐转向开朗,实现了自我超越和成长。
《冬冬的故事》讲述了本来不自信的冬冬无意间捡到一只小狗,他认为小狗超能力帮助他完成了很多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小狗带给了他自信和勇气,后来小狗的主人将小狗领走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最终认识到,并不是小狗具有超能力,而是自信使他不再懦弱,以此得到成长。
《女生日记》讲述了冉冬阳和她的小伙伴小魔女、梅小雅、莫欣儿等人的六年级时光,从班上新来了帅气数学老师的好奇与兴奋,到将自己对老师的欣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误会吴緬贩卖自制通讯录来赚同学的钱,到了解了他是为了帮助梅小雅的真相;从面对哭闹的小婴儿急得无从下手,到与同学们齐心协力把小婴儿照料的很好等几个小故事,配以日记本的表现形式,灵活地展现了冉冬阳的生理和心理成长。
亲和力叙事中,关于游戏精神和趣味的儿童电影更是不局限于某种固定题材,但最能让儿童满足其童心需求的莫过于科幻和游戏元素。第一部儿童科幻电影《霹雳贝贝》为儿童电影开拓了全新的题材类型,一度成为儿童最喜爱的儿童电影,并于2015年进行了重映。
《霹雳贝贝》故事讲述了男孩贝贝一出生就双手带电,他认为爸妈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他出门,并在他偷偷跑出门电到人后打他是不爱他。上小学后,贝贝因为手带电,更是受到了同学的议论和老师的误会,直到他意外帮助盲人重获光明之后被研究所带去检查,小伙伴想办法把他救出,在他们真诚请求下,宇宙人带走了他带电的特质,他终于可以拥抱爸爸妈妈、与小伙伴牵手。
此后《大气层的消失》、《疯狂的兔子》等儿童科幻电影不断涌现。《大气层消失》塑造出了真实生动的儿童形象,鲜活的人物跃然于荧幕之上,同时也通过趣味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视听享受的同时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大气层消失》中的主角小男孩甚至都没有名字,但却勇敢真诚,充满着个性。他从知道了大气层被破坏后,到决定去寻找污染源来拯救世界,并勇敢地付之以行动,在寻找污染源的路上帮助动物,最终在女逃犯的配合下炸毁了污染源,电影告诉儿童要善良勇敢,爱护自然与保护动物。
科幻题材只是一种儿童热爱的表现形式,本质上,真正动人的还是关于爱和善意的表达以及充满趣味和新奇的故事情节。此类儿童电影通过儿童喜爱的方式温情地诉说着儿童的成长,讲述的是寻求爱、友谊与理解的过程,这便是亲和力叙事的魅力。
爱是儿童本位儿童电影永恒的母题,亲和力叙事往往摆脱直接的说教,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让善意和爱成为价值指向,例如《你是我的太阳》讲述小朗和久别重逢的父亲从开始的隔阂、磨合到相互温暖,成为彼此太阳的温情故事。
《金秋鹿鸣》中的吉若在森林中救下了偷猎者枪下的小鹿,发现小鹿想念妈妈后放下了心中的不舍,将小鹿送到了母鹿身边,感人至深的同时引导着儿童散发爱心、顺应自然。亲和力叙事即是如此,在轻松愉快中传递给了孩子们对待生活和对待朋友的真理,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获得了美好品质的熏陶。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