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名仕之二•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曾领右军之职,因而又被称为王右军。代表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王羲之
王氏历代家族书法人才辈出。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书法也佳,行、草书流芳百世,书法史上称小圣。代表作品有《淳化阁帖》《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等。人赞父之灵和,子之神骏,皆古今独绝,故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
二王除了在书法成就上相似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便是他们都曾任吴兴(今湖州市)太守一职。
永和四年末至永和七年初(348-351),王羲之任吴兴太守。在湖州,王羲之常与友人登欧亭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吴兴入东记》有文:升山,晋王羲之尝游践,因升此山,顾谓宾客曰:‘百年之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至此乎!’因名升山,遂立乌亭于上。足见湖州升山之名由王羲之而得。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游升山寻访王羲之旧踪,感慨之下绘就一幅《升山图》。
湖州古城
太元中(379-384),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为吴兴太守,当时乌程令羊不疑之子羊欣穿着绢裙午睡,王献之一时伎痒,取笔在其绢裙上书写。羊欣也酷爱书法,醒来后如获至宝。从此勤练书法,时向王献之请教,终成南朝书法名家。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的典故就出于此,被传为艺林佳话。
【链接: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王羲之后千百年来,所有书法作品都将王羲之的字作为衡量标准。
将王羲之推上书圣地位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唐太宗认为王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唐太宗极力推崇王羲之,以后历代书家无不受其影响。
王羲之《兰亭集序》
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汉魏钟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将王羲之书法与古贤比,认为名盖当时,与古代的钟繇、张芝并美。
欧阳询在《用笔论》中评王羲之曰:冠绝古今,唯右军工逸少一人而已。跟《晋书•王羲之传论》对王羲之的评价如出一辙。
王羲之《初月贴》
宋朝建立后,艺文极盛,历代帝王均好书画,宋徽宗等更是艺术大家,但对王羲之的书法同样推崇备至。
明成祖朱棣好文喜书,曾经诏求四方善书之土写朝廷的诏书及皇帝的特殊文告,这些人都被授中书舍人官职。仁宗朱高炽也在万机余暇,留意翰墨,曾经临《兰亭序》帖赐沈度。宣宗朱瞻基、孝宗朱祐樘酷爱沈度之书,而沈度之书亦多从王羲之而来。神宗朱翊钧,少年时的书法就笔力遒劲,即位以后,也常常携带王献之《鸭头丸帖》等,随时欣赏。
王羲之《十七贴》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贡献无人能及:
王羲之是伟大的书法艺术变革家,开一代书法新风;
王羲之经历代书法大家和书法鉴赏大家的品评,堪称古今无二;
1600多年来,大凡著名的书法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惠于王羲之书法。因其书法具有可临摹性,被一代又一代人当作最佳临摹范本;
王羲之的书论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古代多少书法家都是以王羲之书论作为主要教材来学习书法和从事书法创作的;
他不但书品为世人所尊崇,而且人品也为世人所敬仰。
王羲之《黄庭经》
【陈少非作品/《湖州名片》连载之十,待续。】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