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地貌当属世界最复杂的,人口居住密度也是与复杂的地形相对应的。中国农业的发展注定是多种模式的组合,而不是单一的模式。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每个中国人都会兴奋且满怀期待,期待中国农业百花齐放。
第一、美国模式。
东北大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平原组成,面积广阔,地势平坦,黑土肥沃。这里适合大机械化作业,可以发展大农场。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形成大农场,也可以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基本上可以说,美国怎么干,这里就能怎么干,至少可以有几个大型农场,完全是美国模式。
以极少的人管理极大的农场。各种新式大型农机都可以使用。新疆垦区我没去过,也不了解。但应该也有适合大机械作业的平阔地面,种的是棉花。在黄河中下游平原,能把土地集中起来的个别地区,也可以适当搞一些。
以军垦方式将一些滩涂和荒地开发成良田,力争保证军队自身的粮棉需要,成为国有农场又不与民争地。我国古代就有军队垦荒囤田,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有过大生产。这些大农场可以是私人承包,可以企业化经营,可以由村集体直接管理,可以由军队管理,可以有上规模的中央农场。还可以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形成跨省的超级大农场,有国有股份、村集体股份、民营资本、村民个人入股。农场越大越好!让这些大农场成为稳定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以满足国家收购储备为主,保证战略需要。
第二、东亚模式。
粮食生产方面,在不能实现大机械作业的地方,以中小农机为主,以各地的村民为主要管理者,延续过去包产到户时的基本状态。适度发展农业合作社,尽可能地实现集中连片,方便机械化运作。不能形成合作社的粮田,也努力由村委会组织起来,由当地的农机服务队来实现机械化管理。不适合机械化的操作流程,再由村民手工完成。目前的许多农村已经在这么做。
蔬菜水果生产,尽可能地实现一村一品,以集体的智慧和经验攻克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品质,形成地方品牌和知名度。尽管土地经营权是分散的,但经营品种和销售可以有组织地进行,避免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让村委会担负起类似日本的那种农协的作用。让农业生产既自由又规范,就像是形散神聚的优美散文诗。
第三、欧洲模式。
主要是指荷兰和以色列。在适合发展设施农业的地方,向荷兰与以色列学习温室大棚建造技术,引入无土栽培和节水灌溉技术,加上智能化水肥系统和温控系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农业农村部已经在公开发言中指出:农业农村建设可吸纳15万亿元的资金。改造农业设施可以消化过剩的钢铁产能,每亩大棚可用2吨钢材。中国现有4000万亩设施农业,估计半数以上是需要改造的旧式大棚。
第四、沙漠绿洲模式。
无土栽培设施农业对土壤性质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有淡水资源,土地平整,光照充足,就可以发展无土栽培。沙漠地区病虫害少,能生产出绿色有机食品。
在干旱少雨地区,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用滴灌和喷灌等技术,让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每发展一亩地的沙漠农业就可以节省出一亩可耕地,多种粮食。可开发的沙漠就成了宝贵的一举双收的农业资源。
第五、休闲农耕与旅游民宿结合的模式。
在风景宜人,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的地方,可以发展休闲农耕和旅游民宿项目。随着农村环境变好,城市人口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以村集体为单位,建设良好的村容村貌。
有规划地准备小块耕地与休闲屋,铺设各种日常生活需要的管线。让那些有闲情逸致的都市人乐不思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谁多工作都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居住,远程办公。还可以在工作之余种点花卉果蔬,放松身心,观察农作物生长的规律。
六、山麓农业。
在适合果树生长的山麓,可以栽种葡萄、苹果、梨、沙棘、橘子等果树,用天然降水灌溉,也可以用地下水或山顶水库里的水。有的山上也是有地下水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还有的山上有水库。用山上的水库灌溉是非常容易的,水往低处流,不用任何人为动力,用地球引力就能完成灌溉,能保证作物的用水,又方便排涝。
在适合修建梯田和茶园的山麓就修建梯田和茶园。水稻上山是怎么做到的?值得研究。
在土石混杂的山坡上,如果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泥石流。我国基建能力强大,用挖掘机将山坡上的石块挖出来,挑捡出来,就可以就地取材垒成堤堰或防渗漏的防水层,剩下的就是土壤,铺于堤堰和防水层之间,每层梯田就像是大花盆一样,就成了梯田。梯田的好处就是方便排涝,雨水过多的时候就打开排水口,让过多的水一层一层地顺坡而下,梯田就成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修筑梯田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梯田也是一道美丽的景观。
七、学校农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最好的产业就是农业。农业生产过程中随时都要应用自然辩证法,对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方向来说,非常需要在实践中纠正错误的思想倾向。参加农业生产有助于增强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减少脱离实际的想当然。同时让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统一起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学习劳动技能,也在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
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到菜地里捡捡蜗牛,再用这些捡来的蜗牛去喂鸭子。类似这样的劳动强度是小孩子也能承受的,还充满了乐趣。高年级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可以从事播种除草之类的劳动,拔了草去喂兔子和牛羊,是不是也很能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大学生可以学习操作农业机械,完成更难的工作。
学生食堂中完全可以使用学校农场中生产的部分农产品。
八、企事业单位农场。
农业生产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和娱乐项目。眼高手低、坐而论道等毛病在办公室之族中是越来越多的。要克服这个毛病,单纯靠提高思想觉悟是不行的,而需要采用物质手段,也就是以农业劳动的手段进行治愈。通俗地讲,就是把思想上常犯错误的人放到农场去进行劳动改造。
适度的农业劳动也是乐趣,已经有些地方在搞开心农场。企事业单位可以租用些土地,让喜欢农业的员工去嗨一下。如果单位人员比较多,单位食堂就能消耗掉农场每年每季收获的农产品。
九、种植养殖结合的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高境界,用农田作物及秸秆养家畜家禽,再将禽畜粪便制作成有机肥用入田地。就像过去的小农户用自家田里产生的秸秆和粮食养几头猪,又把猪粪用到田里。但现在看来就有些不卫生了,规模也太小,浪费人力。
规模化的循环农业因为涉及种植与养殖两个产业,普通的小农户与小企业很难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则非常容易实现,更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在协调生产中的作用。以高标准的养殖厂建设保证禽畜粪便的收集,就地生产成有机肥料,就近供应给当地的种植业。而农业生产则将有价值的秸秆就地加工成饲料,提供给养殖场。让这些秸秆在动物的肠道里过一遍再排出来,就能加工成优质的有机肥。
初期阶段,可以率先将养殖业规范化,将分散的养殖场集中起来,建设养殖专业区,方便集中处理禽畜粪便,就地加工成有机肥。分散销售给有需要的种植户,再收购农民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和粮食加工成饲料。我国已经出现大楼养猪模式,值得研究和推广。
种植业与养殖业联合统筹,还可以避免菜贱伤农的现象。在某种蔬菜生产过剩的情况下,可以将过剩的蔬菜变成禽畜饲料。用数以亿计的动物来调节果蔬市场,就能让果蔬生产发展更加稳健,解决久攻不克的菜贱伤农难题。还会养出苹果猪南瓜猪这类特色产品。
还有人研究出了种养一体的生产模式。在两层建筑中,底层养猪,上层种西红柿。将西红柿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传入养猪的底层,让猪吸氧。又将猪粪尿生物处理后分解成有机液态肥滴灌到西红柿。将猪呼出的二氧化碳用于西红柿的加碳。
稻田养鱼养蟹,鱼菜共生等技术已经有些经验。
十、养老农业。
许多老年人都有田园情结,把他们困在大城市的楼房中是一种折磨。实际上就有不少住在城市的老年人在小区绿化带中种菜,与小区物业管理产生矛盾冲突。
发展养老农业,将养老产业与农业挂钩,让一些喜欢农业的老年人老有所为,用自己生产的果蔬款待儿孙,为儿孙们做出了勤劳的榜样,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十种农业生产模式。个人智慧有限,还会有更多想不到的模式。
社会主义中国可以集中人力物力,统筹安排干大事。在有条件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地方,首先搞出成绩,向全国农民示范。用实实在在的成就让他们看到大集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优势。让每个村庄都研究自己村庄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决定生产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广阔的国土,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了每个人的头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锻练了每个人的头脑。那种头脑简单的一刀切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也显得非常可笑。
农业生产方式不是专家学者闭门造车发明的,而是五亿农民在广阔的天地实践出来的。所谓的专家学者,充其量是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和智慧,加以总结和宣传推广。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